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翟玉忠:市场本身具有自组织功能,不需要政府组织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5-11-25

为了给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均衡理论作注脚,中国学人最爱引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开篇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讲,由于人民天生的求富心理,市场本身具有自组织功能,不需要政府去组织。它根本不是讲如何对待市场经济的。这段话较长,我们还是全部录在这里,目的是让世人懂得中国有些学者是如何通过断章取义,作到自欺欺人、误己误人的。司马迁的论述言简意赅,雄辩有力,上面说: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文意: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为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在《管子》一书中,类似论述更为精练,都是讲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富国,而不是讲政府要尽量少地干预市场,因为这与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之术对市场本质的认识不符。比如《管子·侈靡第三十五》上说:老百姓别无什么宝物,只是把求利看得最重,上下奔波,唯利所趋。有财利然后能流通,有流通然后立国。(原文:百姓无宝,以利为首。一上一下,唯利所处。利然后能通,通然后成国。)

《管子·小匡第二十》谈到对商人的治理时,也看到了市场的自组织功能。上面说:要使商人居处相聚而集中,他们观察年景好坏,了解国内情况,观察四时,注意本乡货物,而预知市场物价。他们负任担荷,赶牛驾马,以周游四方。料定物资多寡,估计商品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所以,羽旄一类的珍品,不必远求而自至;竹箭—类的产品,在国内就有剩余。奇怪的商品经常到来,珍异的东西也有聚集。(原文: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再比如《管子·禁藏第五十三》也讲,国家当顺应人民逐利的本性,因势利导,实现“民自美安”、“民自富”。上面说:凡是社会的治与乱,其根源都从根本问题上开始。所以,善治国者要用“害”来约束人们,用“利”来引导人们,能掌握人们利害者,则财富增加而过错减少。凡人之常情,见利没有不追求的,见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买卖,一天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千里迢迢而不以为远,是因为利在前面。渔民下海捕捞,海有万仞之深,在那里逆流冒险,航行百里,昼夜都不出来,是因为利在水中。因此,利之所在,即使千仞的高山,人们也要上;即使深渊之下,人们也愿意进去。所以,善治国者,掌握住利源之所在,人民就自然羡慕而甘心接受。无需推动,他们也会向前。无需引导,他们也会跟进。不烦民又不扰民,而人民自然富裕。国家对此应该就像鸟孵卵一样,无形无声,任其自然而成。(原文: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本文摘自翟玉忠《国富新论:中国经济学轻重之术》,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相关文章:
·翟玉忠:市场本身具有自组织功能,不需要政府组织
·翟玉忠:白马论在公孙龙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一般
·翟玉忠:市场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价格确定机制
·翟玉忠:轻重之术的沉沦与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崛起
·翟玉忠:梦归大汉王庭,找回轻重之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