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有一件十分荣耀的事,那就是中国从来没有存在过普遍的奴隶制。在井田制下每个人从政府得到一百亩土地,因此每个人都是地主,谁会是奴隶呢?奴隶制怎能出现?因为土地肥沃,易于耕种,拥有土地以百亩为限,因此不需要奴隶。而且,这样的精耕细作也不适合奴隶劳工;还由于人口众多,在竞争之下,劳工的自由流动使得奴隶的存在成为不可能。另外,自远古时代起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人是一个勤奋的民族。因此,他们以农业为基本的、光荣的职业,甚至天子也会干农活。当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时,认为奴隶制最通常是在农业阶段形成的这一理论看来是被驳倒了。在史前时期可能存在过奴隶制,即使如此,到了农耕阶段它也已经踪迹全无。 虽然中国没有存在过普遍的奴隶制,但也曾有过一些奴隶。按照《周礼》所说,奴隶来自罪犯,但没有无辜的人成为奴隶。它仅是一种惩罚,而且有爵位者和年龄在七十以上或八岁以下者都是被豁免的。【1】它不是一种社会或经济制度。所以《说文解字》定义“奴”为古罪人。 这些就是历史的真相。现在我们讨论孔子的学说。按照他和他的学派的观点,不应存在奴隶。社会阶层有五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职业分为四民——士、农、工、商,但没有奴隶这一阶层或职业群体。按照他的体制,家庭中所有的体力活都由子女、儿媳来做,在社会上由年轻人,在政府中则由雇员来承担,不需要奴隶。以孔子自己为例,他过着士大夫的生活,仍然没有奴隶,甚至没有仆人。给他驾车的是自己的学生,如樊迟和冉有。孔子曾经雇佣一个男孩帮他投帖(the bearer of a visitor’s card),他也只是为了给他一次教训。甚至他本人,他也说:“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2】因此,子夏教学生如何洒扫、应答、进退,这些都是一个仆人的必修课,但子夏拿来教学生。这说明人人都应学会一个仆人做的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仆人。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3】在孔子的体系中,绝对没有奴隶制。 虽然孔子之前没有奴隶制,孔子的体系中也没有奴隶制,但在秦朝经济状况改变了。井田制被破坏以后(202 A.K. 或350 B.C.),战争持续进行,税收繁重,财富分配十分不均,以至穷人不能维持自立,于是有了奴隶市场和奴隶交易,奴隶来自绑匪和强盗强抢、贩卖的人口。因此,奴隶制在秦朝开始兴起。 孔子纪元347年(205 B.C.),楚汉战争期间发生了大的饥荒,以至人们吃人肉。那时汉高帝允许人们卖掉自己的儿子。这是第一次允许自卖为奴。但在孔子纪元350年,当汉高帝征服了楚,成为皇帝后,他发布诏书说:“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这说明奴隶制不是一项制度。虽然罪犯成为政府奴隶和穷人自卖为奴也是很可怕的,不过奴隶在数量上极少,不构成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应被称为仆人而不是奴隶。比如卫青(死于446 A.K. 或106 B.C.)曾是一名奴隶,但后来他成为征服匈奴的大军统帅,食邑两万户的王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译者注)的丈夫。 第一个公开宣言反对奴隶制的是董仲舒。孔子432年(120 B.C.)他向汉武帝上书说:“去奴婢,除专杀之威。”【4】但这一建议汉武帝并没有采纳。 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是王莽,孔子纪元560年(9 A.D.)他下诏,所有的奴隶都称为“私属”,不能被买卖。不过仍有作为刑罚的奴隶制。由于他的新政没有成功,孔子纪元563年他又允许人们买卖“私属”。 对废除奴隶制最有影响力的儒家皇帝是光武帝,他于孔子纪元576至608年(25~47 A.D.)在位。孔子纪元577年他下诏说:“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悉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孔子纪元581年,他下诏:“诏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孔子纪元582年诏:“诏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 孔子纪元586年六月,他下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同年八月下诏:“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人。”同年十二月,他废除了伤人的奴隶被判死刑的法律。 孔子纪元587年,他下诏:“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孔子纪元588年,下诏:“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或依托为人下妻,欲去者,恣听之;敢拘留者,比青、徐二州以略人法从事。”孔子589年诏:“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5】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许多皇帝解放奴隶,但光武帝是最重要的,曾下诏九次解放奴隶。自那以后,中国实际上完全不再有奴隶。有些皇帝付钱给奴隶主,为奴隶赎身,但光武帝没有这样作。他是中国的亚伯拉罕·林肯,但不经内战就废除了奴隶。在一个专制政府中,尽管皇帝很容易作坏事,他也很容易作好事。 不幸的是,在五胡乱华(855~990 A.K.或304~439 A.D.)和鞑靼、蒙古人的征服期间,奴隶制被这些野蛮部落引入中国。不过,从北魏至清初(937~2195 A.K.或386~1644 A.D.),奴隶一般不是真正的奴隶,他们大多是为逃税而依附于富贵之家。至孔子2460年末(1909年1月),奴隶制在中国被彻底废除。 我们不能说中国根本没有存在过奴隶,但我们要说中国不曾有过像古代希腊、罗马、和内战前美国那样的奴隶制度的存在。 注释: 【1】参阅《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司厉》。 【2】《论语·述而篇第七》。 【3】《孝经·圣治章第九》。 【4】《汉书·食货志》。 【5】参阅《后汉书·光武帝纪》。 (节选自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陆寿筠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