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七十五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10-02-09

原文: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辶兑)(1)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2)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3)。

译文:

    人们之所以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轻视死亡,是因为他们更想享受好的生活,才会轻视死亡。只有没有什么理由能让自己妄为者(抱守无为之道),是贤者贵人产生了。
     
解说: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取食的途径多了,反而会饥饿呢?《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由国家控制民众获取财富的途径,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空谈者禁之,功力者用之。这样的国家才能强大。

     儒家善讲轻利重义,打着让利于民的招牌,以为贵族特权独有为目的。其结果即是国家失去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只使得一部分权贵富裕而百姓贫穷。若以商君之法治国,凡无军功者不得显贵,无耕劳者不得富足。即使是权贵,不建功者,其爵禄会降至庶民。不会无限的世袭下去,包括财富。(今所谓文明之社会,资本可曾不为世袭?)这样才能发挥百姓的力量。

     国家若有常法,则百姓不知有上。国家若能利出一孔,则百姓勤奋自强。如果君王不能做到守法无为,百官即兴私情往来,民众也不得不跟着拉关系找门路,等君王查处的时候,千头万绪,甚至朝中重臣人人有份,当如何治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什么上有为,而百姓难治的道理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百姓为了搞好自己的生活,才会拼死一搏。给百姓以利益,百姓才可能为国家而效命。不能以自己的意愿而滥用民力,当以百姓之自为与国家之利益统一,才是国家民族长久之途。也是君王政权的长久之计。


注释:

(1)帛书甲本作(辶兑),乙本作(足兑),流行本作“税”字,并在取字前多“上”字,此处之异意极大,众注家开出很多理由、猜想,来证明用“以其上取食税之多”来注解更通顺,然而后面的“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同理,也要改为“以其上求生之厚”才更合理。如果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就要以自己所谓的“常理”去修改,那干嘛还要注解老子呢?那自己写一本书岂不是更好?所以在这里,我宁愿自己的注解不能与这些注家相同,不为读者理解,也不敢滥改《老子》其文。

     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关于本章的见解是:“在甲本 《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 “税”变成了“(辶兑)”。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 “兑”声,而 “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 “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 “隧”。 “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字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辶兑)”和 “(足兑)”都是古时候 “隧” 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此外,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 “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  ”裘锡圭先生关于(辶兑)字之见解,我看远胜于只知匡套流行本的注家百倍。今从帛书甲本,其意从裘锡圭先生之解。

       
(2)帛书甲乙本皆为“求生”流行本为“生生”。从帛书本。

(3)流行本为“是贤于贵生”,帛书甲乙本皆无其中“于”字。流行本解为“是比贵生者贤”,这几乎也成了所有人的共识,虽然老子在十三章及四十四章都阐述了其“贵生”的思想,我也引用了《吕氏春秋·贵生》里面的话加以注解,然帛书本无“于”字,此解甚是生硬,老子在七十章讲道:“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本章以“抱守无为之道者,是贤者贵者产生了”为解更为通顺。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