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六十三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10-01-25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之(2),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3)难之,故终无难。

译文:
 
     做为就是无为而治,做事就是不生事故,趣味就是没有趣味。成就大功要从小事做起,把事情看的太过容易必然会遭遇很多困难,所以圣人总是把事情当成很困难的样子对待,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解说:      

    《老子》八十一章,讲的都是道的本体及其性状,道为宇宙的本源,德为大道的表征。老子说:“道恒无为。”“万物归焉而不为主。”那么,大道就是放任万物自由的吗?不是的。

     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万物由其化育,万物也尊其法则。天地万物,都是相对独立的,而绝对的独立的,只有大道本身。

     圣人效法天道,崇尚无为,是以法为基础的。《黄帝四经·道法》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後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 圣人立法,而同样不敢犯法,法立而不敢废。只有这样才能自己约束自己,(从而做到无为)然后能够观察了解天下的情况,不再迷惑。《黄帝四经·道法》整篇都是讲为什么要主道、守法和无为以及如何做到无为的。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前面章节中,老子也讲过“道”可“名于大”,因为万物都归向于大道。“道”可“名于小”,因为万物归焉而大道却不为主。君王治理国家遵从大道,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就使得朝廷看似很小,百姓几乎在家里就把矛盾解决了,不用千里上访,不用互相往来,以至于百姓感觉不到朝廷、君王的存在。

     很多事情,对于君王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个百姓几辈子辛苦努力也嫌不到的财富,他就可以轻易的享有,但是如果君王不知控制自己的欲望,终将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有道的圣人,总是很小心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最终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注释:


(1)味,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情趣:趣~。兴~。意~。津津有~;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2)楚简本为“大少之”,此处之“少”在古代与“小”可通用,《说文》:“少,不多也,从小。”而帛书及今本为“大小多少”,并后面多“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一段话。很明显这是解释前面“大”与“小”的关系的,并且“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句与前面章节(第三十四章)重复,显得有些繁杂无用,故在此从楚简本。

     但帛书本的“报怨以德”有必要再多讲解一下,很多注家理解为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自己用恩德去感化之意。这是儒家理解的“德”。其实《老子》第七十九章,已做了很好的回答。

     《老子》七十九章讲道:“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就是说(用善行)调节了大的怨恨,必定会留下怨恨,因为两方面的怨恨,对任何一方的善行,都是对另一方的恶行,怎么会不招至怨恨?所以老子说不能为善。那么应当如何对待呢?后面老子讲:“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是说圣人拿着契约的左半边,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责令于别人。契约是一种战国时代兴起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法律文书,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以法办事。(可以祥见第十九章的解说)这也正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所讲的“以罪受罚,人不怨上,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的道理。

      所以后面老子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本章之“德”何来的恩德感化?

(3)犹,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相似,如同:~如。过~不及;尚且:~且。~自。困兽~斗;迟疑不决:~豫。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