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刘翠华:建国以来《孙子兵法》研究综述 
作者:[刘翠华] 来源:[《科教文汇》2008年第14期] 2009-06-16

    摘要:建国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共出版《孙子》研究著作5百余部,发表有影响的论文数千篇篇,其数量超过了历代论著的总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孙子》研究迅猛发展,每年以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的速度递增,《孙子兵法》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其影响所及遍布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孙子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时,也迎来了《孙子》研究的黄金时代。在半个多世纪里共出版《孙子》研究著作5百余部,发表论文数千篇,其数量超过了历代论著的总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孙子》研究迅猛发展,每年以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的速度递增,《孙子兵法》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其影响所及遍布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孙子热”。
    新中国《孙子》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初,一批身经百战、深谙《孙子》的将军们,便对军队研究《孙子》给予了极大关注。1950年冬,时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的刘伯承,就积极倡导研究《孙子》,将其作为“战役法”课程的指导教材,亲自校改《兵势篇》,并登台为学员讲解。解放军总参谋部把《孙子》列为高级干部必读书,影印下发部队。1958年,叶剑英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他上任伊始,就提出加强古代兵书的研究,印发了《中国古代兵法选辑》一书供部队基层军官学习。
    郭化若也于50年代初完成《孙子》十三篇的注译,出版了《今译新编孙子兵法》,首启以唯物辩证法注释《孙子》之新风。同期出版了杨炳安的《孙子集校》,对《孙子》原文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整理,于书中多有创见。此间还发表了任继愈《〈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的因素》一文,全面论述了《孙子》蕴含的辩证法思想。以此为发端,《孙子》哲学思想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关锋的《孙子军事哲学思想研究》,便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对《孙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波及哲学界,学者们开始在他们的著作中增辟介绍《孙子》哲学思想的篇章,确立了孙子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
    60年代影印出版的《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信的版本,对提高《孙子》的校勘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该书附册的《孙子今译》,集郭化若多年研究成果之大成,把《孙子》的注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六十年代我国港、台地区,《孙子》研究也取得甚为可观的成绩,著述甚丰。其校释者多为当年军队的高级将领,他们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运用现代军事理论注释《孙子》,颇多新意。他们或修改增补旧作,或用现代战例解说,或对古注予以新解。如李浴日的《孙子兵法总检讨》、柯远芬的《孙子兵法讲授录》、杨家骆主编的《孙子集校》、魏汝霖的《孙子兵法今注》等,无论是校勘训诂,还是注释解说,均有建树。
    2.“文革”动乱时期。自1966年开始的“文革”,把中国拖进十年动乱之中。这期间《孙子》研究同其他文化事业一样,被涂抹上浓重的政治色彩,此间出版的《孙子》书,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把《孙子》丰富多彩的内容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因此不可能展示《孙子》的活力,更谈不上学术价值,故多数成为历史的陈迹。
    尽管如此,这期间由于《孙子》图书的大量印行,客观上使较多的人开始接触《孙子》,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同时,也有少数几个注本,因作者没有随波逐流,其作品经受了时间的检验,至今仍再版重印。如郭化若的《孙子今译》、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的《孙子兵法新注》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不仅在我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孙子学史上也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两部竹简兵书的同时出土,不仅平息了聚讼多年的有关两个孙子的争论,证明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传世,而且为校勘《孙子》提供了一个未经刘向、刘歆整理的现今最早、最可靠的参校本。竹简的出土,犹如一石击水,为沉寂多年的孙子学界注入了活力,出现了一批整理竹简和用简本校勘《孙子》的著述。与此同时,学者们利用汉简提供的丰富材料,对《孙子》的成书年代及作者等长期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亲著,但不排除后人加工整理和附益的可能。从而确立了孙武作为《孙子》著者不可动摇的地位,其意义深远。
     3.改革开放以来。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孙子》研究也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研究成果数量繁富。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国内(港、台地区没有统计在内)共出版有关《孙子》的图书500余部,发表论文1700余篇。
    专家学者、兵法爱好者纷纷推出自己的精心之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武经七书》、郭化若的《孙子译注》、庞齐的《孙子兵法探析》、吴如嵩的《孙子兵法新论》、陈学凯的《制胜韬略》、吴如嵩主编的《孙子兵法辞典》等。这些著作内容丰富,新意迭出,不论在注释校勘,还是思想阐发均有所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89年,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成立后,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依靠集体力量,出版了一批处于学科前沿、学术水准较高的《孙子》专著。如组织编纂的“孙子兵法大全丛书”,便是一项大型工程,从已出版的《孙子校释》等书观之,不论是作者的遴选,还是内在质量,均达到了各自学科研究的较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的《孙子》研究,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过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如“文革”期间把《孙子》研究当做政治工具,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另如,对《孙子》应用于非军事领域,少指导多责难的做法,极易桎梏学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克服,按照“百家争鸣”的方针,经过不懈的努力,《孙子》研究必将更加繁荣,“孙子学”必将日臻完善。


相关文章:
·赵志坚:试析《孙子兵法》中的“道”
· 陈晓东:《孙子兵法》哲学思想探讨(初稿)
·弘扬《孙子兵法》,树立“智慧论”的国防外交思想
·孙远方:《孙子兵法》对现代危机处理的启示
·刘翠华:建国以来《孙子兵法》研究综述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