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二十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04-16

  原文:  

     绝学无忧。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荒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享太牢(1),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2),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望(3)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拒绝这些学问,才能去除忧患。“唯”与“呵”这两种语气,差别有多大?所谓的“美”与所谓的“恶”,相距有多远?百姓畏惧朝廷,朝廷也不可以不畏惧百姓。荒淫无度啊,他们没完没了!众人兴高采烈,好象享受“太牢”盛宴,春天登台享乐。我对此淡泊,不像他们那样轻佻放纵,像一个还不会开口笑的婴儿。疲惫啊!好像无家可归。众人都富足有余,只有我一无所有。我怀着一颗愚钝的心啊,好似昏昧无知的样子。世俗的人们都喜欢显示自己,唯有我好象昏昏不明。世俗的人们都喜欢明察秋毫,唯有我默默无闻。辽阔无边啊,它(道)好象大海一样,浩瀚弥远啊,它(道)好像没有尽头。众人都有自己的本领长处,只有我顽固不苟同,像粗俗的俚人。我宁愿与众人不同,而看重“道”这个万物之母。

  解说:

    很多注家把“绝学无忧”解释为放弃学习文化,倡导愚民思想和政策,这是多么可笑啊,人类文明的进步,离得开文化知识的进步吗?第四十八章中,老子讲道:“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难道不是对知识的肯定吗?

    那么这里,老子讲的“绝学无忧”要拒绝的是什么学问呢?是区别“唯”与“呵”,“美”与“恶”的学问。周朝的治国思想是以礼为基础的,“唯”与“呵”代表着严格的等级秩序,“美”与“恶”代表着君子美德与小人丑恶,尊礼者为“美”,不尊礼者为“恶”,《礼记》中讲到:只要掌握了美与恶的区别,就知识广博,可以旁征博引进行比喻,然后能成为导师,然后就能成为君王。(4)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唯唯喏喏中的“唯”与“诺”,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回答平辈的人,就回答“诺”,如果是回答比自己地位尊贵的人,就得用“唯”。(5)回答错了,就是失礼,失礼就不美了。

    春秋战国时代,诸候争霸中华大地战火纷飞,无数的邦国被灭亡,周朝政府的礼制对平民的压迫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法治在无数邦国的激烈竟争中被一次次的实践和放大,于战国时代走向成熟。

    这里,老子强烈的批评了朝廷贵族们的骄奢淫逸,阐述了一个行道者的心态。   

    老子自称“愚人之心”,是形容在别人眼里他这种思想是愚蠢的。其实只有老子自己知道,这才是经天纬地安定天下的大道。所以在后面章节里老子说:“我由此知道无为而治的好处。不天天宣扬道德教化,抱法处势无为而治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能知道啊!(第四十三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老子还说:“使我稍有点(对道的)了解,行走(喻实践)于大道上,只怕悖逆了大道。大道非常平坦,而人们却很容易懈怠(第五十三章: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廷天天搞礼仪、讲仁义,在华华礼仪,昭昭仁义的背后却是鲁迅笔下的“吃人”的社会,国家也必然走向昏乱。如果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国家的政治看似淡然无味,却是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定的好办法。第五十八章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与本章的“我独闷闷”的执政思想是一致的。而后的: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也与本章的“俗人察察”所批评的做法是一致的。


  注释: 

  (1)太牢,周朝宴会分五个等级,“太牢”是最高级的。按“礼”的规定,“太牢”是周天子才能举办的盛宴。

  (2)帛书甲本为“我泊焉未佻”,流行本改为“未兆”,从帛书甲本。

  (3)帛书甲本为“忽”乙本为“沕”。其意相通,指辽阔的样子,“望”,甲乙本皆为“望”字,指无边无际的样子。

  (4)《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5)《礼记·曲礼》:“必慎唯诺”。、“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多,应唯敬对。”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