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十九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04-14

  原文:

   绝智弃辩(1),民利百倍。绝仁弃义(2),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使(3)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杜绝巧智,去掉辩慧,百姓就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伪仁,去掉假义,百姓就会恢复孝顺与慈爱。杜绝淫巧,去掉私利,国家就没有盗贼。这三句话,来控制自己还不够,所以要让这三句话有一个归属:表现无华抱守俭朴,少贪私利节制欲望。

  解说:

    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道家、法家反对所谓的“智”“圣”(4)“仁”“义”,是因为朝廷的礼制之下的“仁”“义”说教不能给人民(包括官员)带来公平。在冠冕堂皇的说教之下,产生的却是道貌岸然的伪诈与夸夸其谈的辩智。商君说:“辩慧,是造成国家昏乱的帮凶”(5),韩非说:“仁义道德说教和辩论游说之智,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6)。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在《韩非子》中,有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小故事,比如:有一个宋国人,请求为燕王在棘树刺上雕刻一个猕猴,然后燕王花费方圆十八里的收入来供养他,但他要求燕王必须斋戒三个月,给燕王驾车的人是个铁匠,他对燕王说:“我听说君王没有连续斋戒十天而不举行宴会的,所以这个宋国人才故意以三个月为期限。而雕刻的工具必须比雕刻的器物要小,作为一个铁匠,我没办法打出这样小的刻刀。看来这是没有结果的东西,君王必须明察他。”听了这话,燕王于是把这个宋国人抓起来审问,果然是假的,就把他杀了。铁匠对燕王说:“从无法度量因而多虚假这个角度来推论,世上那些能花言巧语的人,说的多数是能在棘树刺上刻猴之类的话。”(7)

    君主迷信不能证实的巧妙之说,不以形名法度来辨明真伪,就背离了富民强国之道。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与第三章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意思相近,君主不贪私利,也即不贵难得之货,国家也就没有了“盗贼”。

    在春秋时代,反对仁义的主张还没有到言词激烈的程度,前面章节中的关于反对仁义的词句,比如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楚简本章节中没有。而到了战国时代,天下进入了白热化的大争时代,尤以道家、法家为代表的人物,对周政府及致力于“克已复礼”的儒家“圣人”学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注释:

(1)楚简本为“绝智弃辩”帛书及流行本皆为“绝圣弃智”,此从楚简本。

(2)楚简本为“绝伪弃虑,民复稚子”,帛书及流行本皆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庄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对儒家所谓的“圣人”而言。儒家信奉的圣人言什么呢?言仁义。(《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故,上一句“绝圣”与此句“绝仁”意思相近,而楚简本此句“绝伪弃虑”与上一句“绝智弃辩”相近,故,在上一句取楚简本,此从帛书。

(3)楚简本为“使”,帛书及流行本为“文”,此从楚简本。

(4)《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5)《商君书·说民》:辩慧,乱之赞也……,意为:夸夸其谈的辩论智慧,是国家昏乱的帮凶。

(6)《韩非子·五蠹》:“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7)《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冶人又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