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柳叔曼:“救楼市”必为楼市埋下更大的危机 
作者:[柳叔曼] 来源:[] 2008-11-10
房地产行业发展仅十余年却已成为了中国交织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复杂问题的最大焦点。长期以来,房地产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银行贷款,从政府手里买来土地建房,然后再卖给老百姓。绝大部分老百姓通过申请银行贷款来购房。房地产商顺利将银行贷款转移到老百姓身上。这个链条把中国房地产行业造就成了中国最大的“名利场”。近年来,房价狂飙让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望楼兴叹。房价狂飙的动力无非来自三方面,一是从政府手里卖出的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制造了水涨船长的效应;二是房地产商自身的经营“策略”,诸如司空见惯的捂盘惜售、层出不穷的价格猫腻、真真假假的信息迷乱等,房地产商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通过信息的不对称,强行扭曲市场,一再促使房价不断上涨;三是各种投机者的介入,国内炒房者对楼市的疯狂炒做,各种热钱源源不断涌入楼市使攸关国计民生的楼市成为了资本家牟利的投机场。来自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动力制造了“在绝大部分老百姓想买却又买不起房的时候,房价依然狂飙”这一神话。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但短期内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世界上没有只涨价不降价的商品。在这个连中学生都知道的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面前,我们的政府却犯了晕。当房价背离市场依然我行我素的狂飙,终于使绝大部分老百姓彻底绝望到放弃购房的时候,失去了强大的买方市场,楼市终于不景气了。此刻的老百姓心里盼着那条“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这条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生效,观望着房价下跌;而我们的政府却要站出来“救楼市”,要对抗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楼市继续“火暴”下去,难道政府“喝高了”?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言论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政府“救楼市”的原因。在他看来:“‘救楼市’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一旦楼市大落,房价大跌,土地市场必将进入不景气周期,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会大幅减少,相应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资金也会大幅减少,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这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官方言论看起来很是冠冕堂皇,但是细细想来,稍有头脑的人也能看出其中的潜台词,那就是房价下跌了政府就只能贱卖土地、甚至卖不出去土地。至于“救银行”、“救百姓”的说法完全可以当作一句“疯话”,银行不是高利贷,房价下跌,普通老百姓承担的房贷难道不是少了吗,对银行而言风险难道不是更低了吗?难道通过政府干预使房价继续狂飙,普通老百姓背负高额房贷是“救银行”、“救百姓”?恐怕是房地产商倒闭了,之前靠疯狂放贷的银行会受株连之祸,而银行又是政府的,最终损失的其实还是政府。至于所谓的政府高价卖土地赚钱来搞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保障民生这种说法就更不值一驳了。谁都知道,建国59周年,房地产行业兴起无非10多年,以前的政府没有靠卖地给房地产商赚钱,难道就没有搞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就没有保障到民生?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的资金竟然是来源于政府卖地创收?更何况,政府手里掌握的可以开发为房产的土地资源始终是有限的,难道土地卖完了政府就关门歇业了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自有其资金来源,政府履行其自身的社会职能也绝非靠卖土地赚钱实现的。相反,现在政府的办公楼一个比一个豪华,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也比普通老百姓好出许多,政府包括吃喝玩乐在内的“办公费用”数目惊人。这些情况的出现不能说与政府卖地赚钱无关吧!综上所述,对政府而言,“救楼市”恐怕更实际是在救自己。
 
楼市不景气,房价开始松动,首先紧张的是房地产商,其次是银行。在关键时候,政府无视群众呼声和舆论压力跳出来“救楼市”是为了救自己而不得已为之。政府通过采取减低税费、提高信贷额、降低房产交易税、甚至直接给予购房者财政补贴等行政手段来刺激老百姓的购买欲,活跃买方市场,从而实现“救楼市”的目的。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房地产商和银行。在不降低房价、甚至继续涨价的前提下,又有大量老百姓购房,房地产商自然不用担心卖不出房子还不了贷款。银行也不用担心房地产商亏损甚至倒闭牵连到银行。这样一来,政府继续维持土地的高价格,市政建设继续拆、拆、拆,拆了旧的建新的,拆了便宜的建贵的,房地产行业作为龙头行业继续拉动GDP高速增长。如此简直是一举N得,一举N赢,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所以,无论舆论质疑的声音有多高,老百姓反对的情绪有多强,政府仍然毫不顾及地跳出来“救楼市”。如果说中央政府还有所顾及的话,那地方政府可以说是厚颜无耻了。中央还没发话,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和中央保持一致的地方诸侯们就等不及了,五花八门,纷纷出台救市手段,最后连中央也只能由默认进而变为肯定、支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房地产商“绑架”了地方政府和银行,地方政府和银行又“绑架”了中央政府。最后又由于利益牵连,生死相关,由“绑架”变成了“联姻”,从上到下成了一个铁打的利益集团。被这个利益集团压榨自然是老百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救楼市”的前因后果。但是,楼市真是政府能救得了的吗?政府的行政干预真能对抗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房价还真能只涨不跌?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思维方式。如果“救楼市”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救楼市”的具体措施显然失去了任何意义。即使是掌握大量御用经济学家、政策研究智囊的政府也很可能因为其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考虑到其自身的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闹出“喝高了”的笑话,犯低级错误。老百姓都知道,目前楼市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老百姓不想买房,而是压根儿就买不起房。只要楼价没有明显下跌,老百姓依然买不起房,政府怎么行政干预都是徒劳的。如果政府真想“救楼市”,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老百姓买得起房,而不是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刺激老百姓的购房欲。说个通俗的道理,对太监而言,不论是送给他倾国倾城的美人,还是让他服用大量春药,都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这个功能。我想这个道理政府总应该明白了。所以,一方面政府“救楼市”实质是救自己,国际歌一个世纪前就宣告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摆出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去忽悠老百姓;另一方面,政府“救楼市”如果始终停留在救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就永远没有可能真的救得了楼市,这就好比资本家如果不改变其追逐最大利润的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
 
从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国八条”、“国六条”、“国十五条”、“24号文”、“39号令”,企图通过行政干预实现房价“软着陆”,但收效甚微,房价依然狂飙。前面说过促进房价狂飙的三大动力,其中第三点就是各种投机者的介入,国内炒房者对楼市的疯狂炒做,各种热钱源源不断涌入楼市。为什么2005年以来,中央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实现房价“软着陆”?很明显,在促进房价狂飙的三大动力中,行政干预只影响到了第三点,并没有触及到房价狂飙的根本因素——地价。因此,此次政府企图通过行政干预这种一贯的手法来“救楼市”依然只能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者。很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绝大部分想买房的老百姓依然买不起房,而投机者和热钱会再次疯狂进入楼市,促使楼市短期回暖或房价短期上涨,从而为房地产行业制造出更大的泡沫、埋下更大的危机。说个简单的道理,一只老鼠钻进了你的肚子里,你放条毒蛇进入企图消灭这只老鼠,只能是危险更大。楼市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大量泡沫的高房价让老百姓买不起房,如果政府不但不把这个泡沫清除掉,而为了眼前的利益还去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只能是自欺欺人、饮鸩止渴。如果老百姓玩不起、彻底不和你玩了,政府只能是自己玩自己,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中国楼市一夜之间彻底崩溃。毕竟泡沫再大总会有破灭的时候!
 
房地产行业作为基础性和龙头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政府在房地产行业中长期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土地资源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当政府掌握的土地资源分配权和使用权不受到任何约束和监督的时候,政府同样会显露出追名逐利的本性,腐败行为自然很容易从中滋生。政府高价卖地获取的利益通过房地产商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房地产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银行贷款和土地资源后通过高房价对老百姓任意宰割。各种投机者也乘机介入,使这池水越搅越浑。如果政府不能摆正自身位置,高瞻远瞩洞察清楚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很可能将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政府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楼市不明朗的形势下,果断跳出这个复杂的“名利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规范政府卖地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规范银行信贷行为,使房地产行业的运行遵循经济学原理,走向理性和规范。

相关文章:
·经济陷入滞涨,楼市走向何方?
·谢国忠惊世雷语:2012年中国楼市雪崩?
·朱大鸣:疯狂的大蒜证明楼市股市泄洪多危险
·谢茂拾:地方政府出手挽救楼市的八大谬误
·牛刀:中国楼市炒家至少要做好五年被套的准备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