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毛嘉陵:切实突破中医药现代教育困境 
作者:[毛嘉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在10月18日第8版] 2011-11-01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中医药教育已形成一种非中非西、亦中亦西的学院派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既难以真正与西方教育体系接轨,又远离了能支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传统,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固,事业信心不坚定。要实现中医药教育的大发展,亟待突破现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困境。

  调整西化课程设置模式

  现代中医药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西医教育模式,生硬地从中医经典中剥离出“基础课”和“临床课”。这不仅割裂了中医知识体系,而且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以西为主的倾向。例如,不少中医药院校在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中几乎没有安排中医课程,却有不少西医基础课程。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是从已接受过现代知识体系训练的高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如果在一年级安排大量西医课程,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其西式观念,并形成一种更加强大的西式认知思维范式。结果是,在遇到学习思维冲突后,学生容易站在西医的角度来看问题,难以认同和理解中医药独有的学术思想与思维方式,因而很难学习、领悟中医学的知识精髓,更不可能运用中医药的学术语言进行知识创新和临床实践。

  笔者无意反对中医的现代高等教育,也无意反对增加必要的西医知识的学习,但认为,应首先树立“以中医为中心”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理念,调整不利于中医药观念、中医药认知思维培养和中医药知识学习的课程设置。同样的课程安排,只要我们对现行课程设置的次序作些调整,将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建议改变以西医教育模式为样板的中医药课程设置:中医药大学的大一、大二、大三或大三上学期都应全部上中医课程,同时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始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以增加感性认识,并从带习老师治疗患者的临床反馈信息中了解真实的中医。这样,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时,中医的观念和概念基本牢固,再开始上西医课程,就可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以中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强化中医入学文化教育

  多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主要从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角度传授知识,没有对中医药大学生认知思维模式的转换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进行必要的教育,以至于不少中医药大学新生在刚接触到中医时,很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在入学两三年后仍进入不了中医药专业所应有的学习状态,甚至还有强烈的“抵触反抗”情绪,专业思想很不稳固,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也缺乏信心。

  现在出版的不少中医文化类图书或教材,多从历史、哲学、宗教、人文的角度介绍一些文化常识和故事,主要起到丰富文史知识的作用,对中医药大学生面临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观念误区、认知思维转换、知识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却并未涉及或所涉不多。所幸的是,国内已有相关的积极探索。比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和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已正式出版,通过该教材的教学,可望使中医药大学生能够学会以东方式的认知思维方式接受和学习中医药知识,思考和应对中医药问题,奠定良好的“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专业学习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的问题。同时,让中医药大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临床优势,树立学习中医药所必需的事业信心和正确的医学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中医药大学生事业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由此,建议尽快开设“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课”,使刚入学的中医药大学生在接触中医药的初期就能对中医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改变单一招生模式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古代的人文、自然、思维成果和医疗临床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特医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学逐步构建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病因病机学、证候学等独特的理论体系,发明了望闻问切、中药、针灸、推拿等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以象思维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法。这些医药学传统智慧财富,并不归属于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因而无论它的知识构成还是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都迥异于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等方法论为思维特征的现代科学体系。

  由于中医药学与现代知识这两种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尤其值得重视。纵观现代成绩斐然的老一辈名中医药专家,很多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他们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把握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更符合中医药学科的规律。

  建议彻底解决中医药大学生的学生来源问题。在通过现行高考招生的基础上,我国有关部门和中医药教育机构,有必要借鉴艺术教育领域中兴办美术学院附中、音乐学院附中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学或中医药少年班,选好中医药人才的“种苗”,使他们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熏陶和影响,接受独有的中国式认知思维训练,为日后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出真正热爱中医药又精通中医药学的高级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华大道文化的“四大突破”
·翟玉忠:中国古典政治两大突破——社会功勋制与全民监督
·翟玉忠:中华大道文化的“四大突破”
·郑彪: 把握世界变局,突破美国围堵,推进中华复兴
·杨沐:新加坡经验—缓解社会矛盾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