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四十九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12-26

原文: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1)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2)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骇(3)之。
     
译文:  
     
    圣人总是没有私心,以百姓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人们称道赞美的“好人”,我好好的对待。人们贬低批评的“不善之人”,我也好好的对待。这样就得到了好的结果。人们称其有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人们称其无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得到了信用。圣人治理天下,和谐融洽,无所偏执。为天下得到治理,应当心地浑然淳朴。(如果妄为)百姓的耳目都能看到,圣人总是敬畏着百姓。

解说: 

    第七章老子讲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这里已经讲了圣人的私心就是没有私心。第六十四章老子讲道:“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意思也很清楚,就是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圣人的教化就是没有教化。

    圣人之无私无欲,何以成其私其欲?以百姓之自私自为。(圣人没有私欲,不是没有欲望,他的欲望在天下。如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所以在这里,老子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怎么做到“无心”呢?就是不以名誉为准,无论是所谓的“善人”还是“不善之人”都同等善待,人本无善恶,法亦不诛心。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儒生却给注解为以德抱怨式的行善之举。其目的是可想而知的,真正最想被施善的是贵族集团,拿百姓的利益来做为呼喊仁政的理由只是个幌子,收益的大部分归于贵族,因为百姓没有权力也没机会去拿那部分利益。

    老子此章若是鼓励施善,那前面怎么会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呢?

注释:

(1)善,好好地:~待。可引为公正。

(2)歙,和谐,融洽。郡中歙然。——《汉书·韩延寿传》。通翕。

(3)帛书甲乙本皆残毁,流行本多从王弼、河上公本而为“孩”字。《老子》当中多处用婴儿来做比喻,但都是讲圣人、君王当如婴儿,而不是把百姓当成婴儿,圣人如婴儿,才能无为而百姓自为。这里显然不当注为“孩”。

     严尊本为“骇”字,亦有注为“咳”字的,如傅奕本。在第二十章有“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这句话,这里的“咳”的意思是指婴儿不会开口笑的状态,喻指没有偏见,象婴儿一样处事待人。与前面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之意相符合。然而与“百姓皆属耳目焉”一句并不通顺。

    而严尊本之“骇”字,为百姓君王敬畏百姓之意,同时也有不敢妄为之意与前文对应。文词通顺,且与第二十章“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意思相同相互佐证。故此从严尊本。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