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反也者,道之动(1)也。弱也者,道之用(2)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是道的行为。抱守柔弱,是道使用的手段。天下的万物产生于有形之物,有形之物产生于无形之物。
解说:
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莫不是循环往复。(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寒来暑往,四时交替。草木枯荣,生死往复。人的生死循环,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也是大道循环当中的一个小循环而已。
《黄帝四经》讲道:“断绝而又重续,覆灭而又再生,谁能知道其中的神妙变化?死而复生,把灾祸当作福祉,谁能了解其中的极限?反向索求于无形的道,才能知道祸福产生之根据。……所以,唯有掌握天道的人,上能明白天道循环之理,中能通达君臣的分别界限,祥审精察万物之始终变化,却不自为主宰。因此他才能达到至精至素、浩弥无形的境界,从而可以端正天下。(3)”
大道用以“治理”万物的方法,就是“柔弱”,“柔弱”是指大道对万物的不干涉,也就是第十章及第五十一章所讲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
虽然大道循环,人类在其中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懂得了天道法则,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小循环,君主若以大道法则治理天下,国家就会长久。君主的无为,换来的是百姓的自强不息。这也是人生之所以有意义的原因所在。
《黄帝四经》讲道:“在一切尚未形成的太初之时,世界只是混同在一起的太虚。太虚混而为一,整个世界只是这一个太虚。那时的世界混混沌沌,没有昼夜明晦。神妙精微的道充盈其间,精纯、静止、昏暗不明。所以道不再有使之发生者,万物尚未出现,一切形体都不存在,太虚之中通同为一,而无名称与分别。……(4) ”
这里所说的太初,与我们第二十五章所讲的,霍金的《时间简史》当中所讲的200亿年前,宇宙尚未发生的那个“大统一”状态是相同的意思。
在那个“时刻”,时间与空间无意义,物质与能量无分别。所有的万物,都没有发生。一切归本于“无”。但宇宙万物都从这个“无”而来,也将最终回归于“无”。(请参阅《时间简史》)
现在,有形的万物就在我们身边,但并非无形的“道”就于产生万物之后而消失了。
在《列子》当中有一段极富哲理的话:“所以有有生死的事物,有使有生之物产生的事物;有有形状的事物,有 使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有有声音的事物,有使有声之物发出声音的事物; 有有颜色的事物,有使有色之物表现出颜色的事物;有有滋昧的事物,有使 有味之物呈现出滋味的事物。
有生死的事物所呈现出的生命死亡了,但使有生之物产生的事物却没有终止;有形状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形状成就了,但使 有形之物成形的事物却没有出现;有声音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声音已经被听到了,但使有声之物发声的事物却没有发声;有颜色的事物所呈现出的颜色显 明了,但使有色之物出色的事物却没有显露;有滋味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滋味 已经被尝到了,但使有味之物出味的事物却没有呈现。
这些都是‘无’所做 的事情。‘无’使事物可以表现出阴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阳的特性;可以表现 出柔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刚的特性;可以缩短,也可以延长;可以呈现圆 的形状,也可以呈现方的形状;可以产生,也可以死亡;可以暑热,也可以 凉爽;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可以发出宫声,也可以发出商声;可以呈现, 也可以隐没;可以表现出黑的颜色,也可以表现出黄的颜色;可以呈现出甜 的滋味,也可以呈现出苦的滋味;可以发出羶的气味,也可以发出香的气味。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却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5)”
注释:
(1)动,使开始发生:发~;行为:举~。~作;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
(2)用,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用,可施行也。——《说文》。用,以也。——《苍颉篇》。执政;当权。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3)《黄帝四经·道法》:“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生。……故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畔),富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4)《黄帝四经·道原》恒先之初,迥(洞)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
(5)《列子·天瑞》: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 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 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 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 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 短能长,能员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沈,能宫能商,能 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羶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 而无不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