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华军:《老子新解·第十四章》 
作者:[华军] 来源:[] 2009-04-10

  原文:

   视之而不见,名之曰微。听之而不闻,名之曰希。捪之而不得,名之曰夷(1)。三者不可致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2)呵!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3)。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4)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道)用眼睛看不见,可称之为“微”。用耳朵听不到,可称之为“希”。用手摸而不觉有凹凸不平,可称之为“夷”。这三者不可以完全测量、比较、计算清楚,所以这三者是浑然一体的。“一”这个对象(指道),上古之时不是谬误,后世之时不会被轻视,绵绵不绝啊,不能用文字来描述清楚,又反回到空虚无形。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这可称为“忽望”。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端,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部。把执住现今的大道法则,以驾驭现实,以知道亘古的开始,这可称为道的法则。

  解说:

    大道无所不在,但我们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人类了解的世界不是宇宙的全部,因为人类的感官是有限的,所以大道是“无形”的,所以我们无法对大道“至计”。大道看似无形,而万物皆循道纪,万古不变。执道者应当把握现实,以体会道的原理,现实也是“古始”的延续,如果懂得了这个万古不灭之道,那就可称为遵守“道”的法则了(是谓道纪)。

    法家理论源于道家,主张“不法古,不循今”(5).在中华原文明走向成熟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法家人物,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锐意改革自强不息,把中华文明推向了万丈光芒的顶峰。

    在唐太宗《帝范》中说的:“应务适时,以道制物”。可以说是对“执今之道,御今之有”的解释。

    至于流行本对此重要思想的篡改,我想并非偶然。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更祥细的了解一些关键的“修”改,以了解伟大的中华道家哲学的变迁。

  注释:

(1)无形无相,称为微;无声无息,称为希(大音希声——第四十一章);平坦无阻,称为夷。通行本作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2)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寻寻指长长的,没有间断。

(3)帛书甲本缺失,乙本为沕望,“沕”通“忽”,意为渺茫;辽远;恍忽。“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望”指边迹,如“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4)帛本甲乙本皆为“执今之道”,流行本改为“执古之道”,此处之改乃与《老子》原文相反,反而与儒家复古之言同流,如此巨大改动,岂是偏误?

(5)《商君书·开塞第七》:圣人不法古,不循今。法古则后于时,循今则塞于势……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梁涛:《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三)——“慎独”新解
·陆寿筠:“中体西用”新解
·华军:商鞅变法不是军国主义,而是“强国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