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人物
河上公其人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9-03-12

    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

  河上公可谓是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 (今日照) 天台山。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日照状元张行简在文中也对此有所记载:“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 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张行简还写到:“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有曲阳涧,涧中有曲阳泉,是三国时神仙于吉得道成仙之地。 有秦皇汉武望仙台, 是古人疯狂追求长生不老的历史见证。

  河上公的最主要贡献是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

  《道德经》,原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一样的。《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从《老子五千文》到《道德真经》”一文说: “从战国末年,喜黄老刑名之学的韩非撰《解老》,《喻老》,河上丈人者流用神仙家观点解释《老子》开始,历代注家不绝,各以自己的主观见解来解释和阐发《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舍之间,互有同异”。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由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公章句》,亦称《道德经章句》,为最古的《道德经》注本。

  河上公最出名的弟子是北极真人安期生。《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根据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当生于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

  传说秦汉之间,河上公曾到西安一带隐居,被汉文帝奉为上仙。葛洪的祖父葛玄在《道德经序》中称:“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皇帝时,结草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众官,皆令诵之。有所不解数句,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说河上公诵《老子》,乃遣诏使赍所不了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城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须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之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上玄虚……帝乃悟,知是神人”。后来葛洪在《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还笃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 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着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

  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 据说汉文帝开辟的文景之治与河上公的教诲有很大关系。

  河上公是黄老哲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东方沿海一带著名的方士,河上公与学生安期生将黄老哲学与燕齐之地神仙学说相结合,开创了方仙道文化,也为道教的诞生在思想体系上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道家,方仙道,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仅举几例:

  《经河上公庙》

  唐:李隆基

  昔闻有耆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尘嚣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先后,那能纪姓名。

  《河上公》

  唐 张说

  尊师厌尘去,精魄知何明。形气不复生,弟子空伤情。
  济北神如在,淮南药未成。共期终莫遂,寥落两无成。

  《高士咏•河上公》

  唐 吴筠

  邈邈河上叟,无名契虚冲。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
  宠辱不可累,飘然在云空。独与造化友,谁能测无穷。

  唐末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的《 仙 苑 编 珠 》 共 记 神 仙 在 三 百 人 之 上,同时还留有《天台山怀古六首》其中一首就是为河上公而作:

  其一 河上真人丈人公

  天台顽石念真经,琅琊古柏颂黄庭。
  仙人坐痕依稀辩,犹忆丈人河上公。

  日照天台山上留有一幅对联:“师承黄老注道德真经四海未知隐士大名,授徒安期悟不死神功天台永驻真人仙踪”,也许是对河上公一生的总结吧。


相关文章:
·李伯谦:大禹其人——并非传说,确为信史
·林治波:胡适——其人其事其学其德
·柳哲:柳永其人与《劝学文》
·轩辕皇帝实有其人
·河上公其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