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周庆安:寻找2143年前的战略软力量 
作者:[周庆安] 来源:[] 2008-02-08

    当我经过甘肃永昌县城,向罗布泊深处进发的时候。这座小城中心的一座三人雕塑吸引了我们,中间的人峨冠博带,俨然是一个汉族人,他的左边是个穿着奇异服装的女子,右边的男子留着今天西方法官似的长发,在他们的脚下,有麦子和羊。

    当地文史部门的陪同人士介绍说,因为公元前53年古罗马执政官克拉苏远征安息的败兵(后世称作骊(马+千)人)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定居,才有了永昌,因此这里的人被认作骊(马+千)人的后裔。

    人们习惯于把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看作丝绸之路的开始,但是有考证认为,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无数勇敢卓绝的先行者们对这些通道进行了尝试,只不过在经过了张骞的政府行为之后,“丝绸之路”才卓然成型。建元三年的这个决策,则是中国官方最早尝试以经济和文化方式扩大中国影响,塑造中外关系,争取战略利益。

    复兴丝绸之路主义

    丝绸之路是一种主义,这种主义的核心是,当我们把文化和历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的时候,这种历史或者是文化必然会在现实政治中回报以丰硕成果。今天的国际政治把这种主义的表达方式称为软力量。这种软力量的最初形成,与中国历史上受到的外来战略压力和其政权内部动因不可分割。汉代时匈奴对中国北方的战略压力,促使中国必须要寻找对外沟通和战略联合的方式,同时“汉武帝求汗血宝马”的传说,也代表了中国国内逐渐出现渴望了解世界的思想萌芽。

    以丝绸作为软力量的主要手段,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软力量战略。它主要采用经济和文化手段,将中原地区所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这些产品在当时都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因而在罗马,人人以穿丝绸为荣耀。经济产品和生活方式,使得被传播群体对东方的政治准则采取了尊敬的态度。按照约瑟夫。奈在《Bound to Lead》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都是它重要的软力量来源。”至少在丝绸之路兴盛的千年之中,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具备全球普及性的。而文化背后的中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准则,也因此而得到了维系,而政治理念和货币手段,甚至在部分西域国家进行了推广。

    丝绸之路主义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以信念和爱好,改变国际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个群体的方法。而中国的战略安全,从外在来说,也因为其拥有影响别的国家喜爱和拥护中国的能力而变得更加可靠。这种软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外交。由于丝绸之路形成是出自政府行为,因此汉之后的数个王朝,在强盛时都以经营西域的方式来维持西部的稳定,并且打开信息渠道,获取必要的战略物资。

    丝路力量的战略尝试

    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早期软力量至少为当时的中国取得了这样几种成果:首先是中国的力量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并且通过影响当地文化来保持中国在当地的战略利益;其次,以商业活动为主的软力量战略保持了西域各国与中原的依存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同时,这种软力量不断引进西域文化的因子,包括任用外国官员,更新使用手段,更能促进中外政治的相互理解;最后,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丝绸之路保证了中国国家战略必要的信息安全。因此著名的中西交通史专家荣新江认为:“文明的发展,势力的扩张,商业民族的活跃,和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民族的依存关系,使得东西方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交往两千多年来从未断绝。”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内部政治对立、民族矛盾甚至是殖民战争,丝绸之路曾经几度兴衰。今天在中国的西向战略中,寻找2143年前的软力量,也是对丝绸之路主义的一次复兴。这种复兴并不是经济或者文化的扩张,而是重新思考软力量在今天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西域的夜光杯,盛酒泉的葡萄酒,以全球普及的形式包装中国的战略利益,这就是我们时代对于伟大“丝绸之路主义”的一次回归与新生。


相关文章:
·王志纲:东方战略思想的勃兴(下)
·王志纲:东方战略思想的勃兴(上)
·李巍:“新华盛顿共识”重塑美国经济战略
·生源:研究形象辩证思维,把握全球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余云辉:锁定美国霸权主义“七寸”,增强中国战略定力与自信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