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六亿神州尽舜尧(三) 
作者:[张云东] 来源:[作者惠赐] 2020-07-09

(油画《六亿神州尽舜尧》——侯一民 邓澍 周令钊 1963年作)

2019年1月2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同志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上致辞,致辞中王岐山同志讲到中国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王岐山同志致辞后,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先生在点评王岐山致辞时说,中国40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王岐山同志马上纠正施瓦布先生:不是40年,是70年!

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不仅被国际友人误解为是后40年创造的,我们中国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有这种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这伟大的70年的全过程。

 

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

 张云东

目录

一唱雄鸡天下白5

一、统一大陆6

二、创造和平8

(一)抗美援朝9

(二)消灭匪患12

敢教日月换新天14

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与初步增长15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6

六亿神州尽舜尧23

一、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23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31

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伟大成就35

(一)工业体系的建设成就与农业的增长35

(二)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38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成就40

(四)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42

 四、历史的迷雾44

人间正道是沧桑49

一、前三十年巨大成就的根源52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组织动员能力52

(二)土地改革与国营经济建立53

(三)正确的工业化战略55

(四)伟大的自力更生精神56

二、不忘初心、继承发展、再创辉煌58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4

(二)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64

(三)坚持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公有化66

(四)驾驭资本,兴利抑弊68

六亿神州尽舜尧——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的史无前例的惊人成就,是在党的宣传教育,组织动员之下焕发出了伟大力量的亿万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从此,踏上社会主义大道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勤勤恳恳、义无反顾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顺利,还是挫折,无怨无悔,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困难时期,依然艰苦奋斗,创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难以想象的辉煌成就。


一、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难探索的十年,也是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尽管这十年在前无古人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因为缺乏经验,犯了错误,走了弯路,遭受过严重挫折,付出了沉重代价,我们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3亿元,工业总产值1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1957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加98%。16

1965年同1957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钢增长1.29倍,钢的品种也增加了一倍多,具有生产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高纯金属、有色稀有金属的能力。钢产量达到1223万吨,约占世界第七位;原煤增长77.1%,达到2.32亿吨,占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增长2.5倍,达到676亿度,占世界第八位;原油增长6.75倍,达到1131万吨,占世界第十五位。综合其他工业门类的生产状况,中国1965年的重工业总水平,大体可以占到世界的第八位。17

在机械工业方面也获得了显著成就。1964年中国机床品种达到540种,比1957年增加1.8倍。不但能够生产车、铣、刨、钻、磨、镗等通用机床,而且具有制造大型、复杂和成套精密机械设备的能力。这期间中国制造的万吨水压机和6.3米的立式车床,都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18机械工业的门类基本齐全,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油化工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制造等十多个基本行业。到1964年,我国主要机械设备自给率已经由1957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

电子、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也逐渐建立。以电子工业为例,新建中央直属项目52项,其中大中型项目38个,小型项目14个,使我国电子工业初具规模。

化学工业在这十年间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化肥生产能力增长了11倍,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由37.3万吨增加到194.2万吨。农药生产能力增长了近三倍。通过引进西方成套设备和技术,同1957年相比,我国的化纤生产能力以及塑料生产能力分别增长了250倍和7倍。

交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发展。1958年到1965年期间,全国新增铁路营运里程7900多公里。铁路货运量1965年与1957年相比增加50.67%,客运量增加了31.93%。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这十年里最振奋人心的是“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我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在风沙戈壁、深山峡谷创建基地。期间正逢国家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们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和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条件下,饿着肚子,攻艰克难。他们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6410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震惊了世界,振奋了中国人民。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随后研制成功的导弹和这一时期取得重大进展的氢弹、人造卫星等为我国国防安全和直至今天的和平建设的宝贵环境,做出了无法估量的伟大贡献。“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它带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新中国建立时间不长,国力薄弱,科学技术基础更是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取得的,是难以想象的奇迹。这种奇迹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广大科学技术人员艰苦探索、顽强拼搏精神的成果,更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大力协同,共同攻克一个个尖端科技难关,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攻克“两弹一星”的这一段辉煌历史告诉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举国协力不仅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更是历久弥新的法宝,对于今天的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这十年间,科学技术事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很多进步。基础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属该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应用科技方面成功改良和育成矮杆、抗锈、高产的小麦品种,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

这十年,是中国曲折而辉煌的十年,辉煌是在艰难困苦中取得的。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断援助。国内在这期间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的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在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条件下,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辉煌成就。

这十年,是困难而英雄辈出的十年,是社会主义新风尚遍布祖国大地的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学技术人员和各级干部,在开发油田的艰苦岁月里,吃大苦,耐大劳,“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经过三年多的奋斗,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成了年产600万吨原油的大庆油田,基本实现了我国的石油自给。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与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我国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突破性成就。

位于山西省太行山麓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的大寨,在党支部领导陈永贵的带领下,全村人用双手战天斗地,把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的无数块坡地垒成水平梯田。在全国大灾严重困难的1962年,大寨人民还创出了亩产774斤粮食的好成绩,比同一昔阳县的平均亩产高530斤。他们没有要国家一分钱苦干巧干、拼命干、创造出大寨人的农业奇迹。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省林县,自古以来严重干旱缺水,极度贫困。为了改变家乡缺水穷困面貌,1960年2月,3.7万名林县民工开始向太行山开战。林县人民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使用原始的工具斩断了45座山崖,搬掉13座山,填平了58道沟壑,穿凿了总长度600余米的7个隧道,建渡槽、路桥56座,完成土石方和砌石488多万立方米,拦住了奔腾的浊漳河。又经过四年苦战,1965年4月终于实现总干渠通水,林县人民渴望水的梦想终成现实。林县人民的梦想成真是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实现的,是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实现的林县人民在红旗渠建设中体现出的不畏难、不信邪、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的奇迹,正如当年周总理所说,红旗渠是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19

大寨人和林县人民创造的奇迹,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中国农民,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具有移山填海的伟大力量。也显示了中国农民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大寨的梯田和林县的红旗渠也为中国农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特别是农业学大寨,艰苦奋斗建梯田,对于全国农业水土保持,荒山变良田,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也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同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所设想的“建设万人的大礼堂”,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首的人民大会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完成,一共只用了一年零15天。从场地拆迁、地质勘探、地基处理、施工到室内装饰、布置、完成试用只用了短短的10个月时间。这对于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会堂,17万建筑面积宏伟建筑的建设来说,简直匪夷所思。同一时期的纽约联合国大厦建设7年,日内瓦万国宫建了8年,悉尼歌剧院建了整整14年才完工。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奇迹在建筑机械设备落后的新中国能够实现,归功于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33位顶级建筑师和大批能工巧匠们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和卓越贡献,更充分说明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十个月的时间,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代,如此体量的豆腐渣工程也难以完成,况且这项完全采用中国材料的宏伟建筑按周总理的要求其寿命最少要350年。人民大会堂不仅建筑质量很高,而且庄严、壮丽。作家冰心在参观新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后写到:“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这是冰心先生对人民大会堂的感受,也是她对社会主义大厦的敬仰,对社会主义祖国的骄傲。今天,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凡是仰望或进入人民大会堂,依然景仰和赞叹这座伟大建筑。

在那火红的年代里,亿万人民意气风发,英雄模范到处涌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陈永贵、王杰、欧阳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等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影响和塑造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感染了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中国人。以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茅以升、邓稼先、郭永怀等代表的一批卓越的科学家辛勤工作,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1968年12月5日,放弃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职务回国报效祖国的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的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同志,在完成第一次热核弹头实验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遇难。当在机身残骸中找到他时,发现他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胸前保护的竟然是完好无损的装有绝密试验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这个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守护的是祖国利益的共产党员的名字,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在这十年里,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物,六亿神州尽舜尧。

十年里,我国的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1957年至196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累计139.2万人,其中至1965年底研究生毕业1.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211.1万人,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分别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20

十年间,我国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他们在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中成长起来,其中大部分人包括受那个时代熏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老三届及稍小一点的学生)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都成为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成为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中坚。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秩序遭受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内乱灾难。在长达近十年的“文革”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他们以各种方式抵制林彪、“四人帮”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和生产,使这场运动对国家的破坏和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动乱最为严重的1967、1968两年,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工农业总产值大幅下降。从1969年开始,生产逐渐恢复,经济重新恢复增长。这十年间,由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和努力,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然取得了若干进展。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快增长,对外经济贸易工作有较大进展。

1976年与1966年相比较,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26.2亿斤,比1965年增长47.2%。211976年和196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相比,钢产量增长33.5%,原煤增长91.7%,发电量增长146%,农用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22我国原油产量1976年达到8716万吨,相当于1965年产量1131万吨的7.7倍。23

工业方面,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行业均有较大发展。60年代建成的大庆油田已经发展成为年产5000万吨原油的大型企业,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初具规模。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贵州六盘水、山东兖州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葛洲坝等大中型水电站;四川攀枝花钢铁厂、甘肃酒泉钢铁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交通通讯方面,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全长1091公里的成昆铁路1970年全线通车,湘黔铁路、焦枝铁路等也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经技术改造于1975年7月建成。1974年我国建成第一条长距离的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以及秦皇岛至北京、山东临沂南京的输油管道。1976年,我国建成一条纵贯八省市全长1700多公里的中同轴1800路载波通信干线,和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的微波通信干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邮电通信装备水平。24

农业方面,粮食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8629万千瓦增长6.9倍,中大中型拖拉机39.7万台,增长4.5倍手扶拖拉机增长60余倍;农村用电增长4.5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增长4.97倍机电排灌面积增长3.55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41%;化肥施用总量增长2倍。

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就。1966年10月第一次核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中国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突破氢弹技术,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比美国、苏联都快的多);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潜艇试航成功;1970年4月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继美国、苏联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期间,我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制和生产也取得较快进展。

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从1972年开始,抓住尼克松访华后西方放松对我国封锁,以及西方经济危机急于扩大出口的有利时机,我国开展了继50年代156项重点工程引进高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对外经济贸易引进项目。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在1972年之后的三、五年里我国陆续引进了51.4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30万吨合成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火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及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利用这些设备,加上国内通过自力更生的生产和设备造,共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人民币,1982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25这次大规模的引进,促进了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工业,为我国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为80年代之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不久,从1985年开始逐步取消粮食、棉花棉布等基本消费品的凭票证供应制度。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激发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另一方面,70年代前期大规模引进的13套大化肥(包括用国产设备建设的一大批中小型化肥厂)、4套大化纤逐步形成的生产能力促进了我国农业增产,纺织业发展,对解决中国人吃饭、穿衣问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期间,农村人民公社的社队企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1978年底,全国已有94.7%的人民公社和78.7%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工业企业,社队企业总收入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29.7%。社队业总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9.1%,社队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282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9.32%。一是社队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社队企业用办企业所得利润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三是社队企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大量技术人才、熟练工人,为改革开放后80年代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在“四人帮”“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极左思想的破坏干扰下,广大干部群众以各种方式抵制这场错误的运动,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热爱祖国,积极奉献,依然取得这些建设成就,难能可贵。这也显示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生命力,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破坏造成的损失,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待续)

注释:


1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76页。

1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88页。

18】《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87页。

19】另一奇迹是南京长江大桥。

20】《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735页。

2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页。

22】《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第444-447页。

2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974页。

2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974页。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146-147页。   

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伟大成就


筚路蓝缕,创建伟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百业凋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了短短不足三十年的时间就创建起了一个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初步繁荣自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革命,是开天辟地、创造历史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出发点。

建国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进军新疆、进军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抗美援朝、根治匪患、两弹一星,结束了外寇入侵、内战和匪患的历史,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持续至今祥和安全的和平生活。

以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罕有的发展速度,初步建立起一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农业中国迅速跻身世界工业化国家之列。


(一)工业体系的建设成就与农业的增长


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140亿元,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4237亿元,工业总产值在1949-1978年之间增长了30.3倍。26

鉴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底这三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有相当大程度经济恢复性质,为了更客观地认识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我在这之后为大家展示的数据1952年-1978年期间的为主。

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744.95亿元,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5354.5亿元,增长7.18倍,年均增长7.88%。

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349亿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237亿元,增长11.14倍,年均增长10.08%。1952年相比,1980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达4100多亿元。

195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395.95亿元,197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117.50亿元,增长2.82倍,年均增长4.07%。

发电量1952年73亿千瓦小时,1978年2566亿千瓦小时,增长34.15倍。

钢产量1952年135万吨,1978年3178万吨,增长22.54倍。

原煤产量1952年0.66亿吨,1978年6.18亿吨,增长8.36倍。

原油产量1952年44万吨,1978年10405万吨,增长235.47倍。

农用化肥产量1952年3.9万吨,1978年869.3万吨,增长221.89倍。

化学纤维产量1957年0.02万吨,1978年28.46万吨,比1957年增长1423倍。

水泥产量1952年286万吨,1978年6524万吨,增长21.81倍。

机械工业产值1980年时达到1270多亿元,比1952年增长53倍。

铁路营业里程1952年2.29万公里,1978年5.17万公里,增长1.25倍。

公路里程1952年12.67万公里,1978年89.02万公里,增长6.02倍。

粮食产量1952年16392.5万吨,1978年30477万吨,增长85.92%。

棉花产量1952年130.4万吨,1978年216.7万吨,增长66.18%。27

1952年-1978年期间,中国的工业增长速度不仅是世界同期最高的增长率,也比现代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的工业增长率都毫不逊色。

至此,在旧中国近乎空白的工业基础上,新中国进行了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工业化急行军,基本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北京大学路风教授认为:1980年的中国工业门类已经与今天差别不大。那时中国也有大飞机和半导体,只是还没有今天的半导体显示以及无人机之类。但是基本工业那中国都有了,只是在一些领域还“落后”于先进水平而已。1980年,第一次来中国考察的世界银行代表团感叹:“几乎整个现代工业体系已经建成,尤其是那些与装备制造相关的行业。……其机械和冶金产品的份额并不比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体小多少。”可想而知,当年前辈们建立的这个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工业意味着什么。

农业虽然受到我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影响,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剪刀差政策也成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在前三十年里,除过三年自然灾害等时期,还是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从1962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得到较好贯彻,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21年里,我国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高达3.4%,几乎比同期世界粮食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同期世界年均粮食增长约1.8%,《国家统计信息网》)。当然,这一时期粮食的增产也与7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的13套30万吨合成,以及我们自力更生,用国产设备兴建的大批中小型化肥厂陆续投产有关。

中国前三十年农业农村的发展中,还有许多诸如农村的农民文化教育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大面积开垦土地、大规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等伟大成就。除此之外,最辉煌的成就非水利建设莫属。


(二)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只有大型水库6座,中小水库1223座,总库容估计200亿立方左右。1978年底,全国新建水库总计84,585座,大型水库311座,中型水库2205座,小型水库82069座,总库容量4012亿立方,28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倍。

与此同时,修建了300万公里的人工河渠,总长16.5万公里的各类堤坝,打机井220多万眼。

这个水利体系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我国的灌溉面积由1957年的近2亿亩,增加到1980年的近8亿亩,接近世界总灌溉面积的四分之一。从1952年到1980年,我国灌溉面积年均增长2.94%,而此后的28年,年均增长为0.95%。

二是提高了水灾抗御能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患。水利史学者、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徐海亮先生认为:从1960年代中期起到1980年代中期,是中国农业抗灾能力最强的时期(徐海:《“三五”至“五五”期间的水利建设经济效益》)。我国主要江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黄河的治理取得了建国以来没有发生决口的显著效果。

三是三十年间新建的这84000多座水库等水利设施不仅增加了农业灌溉面积,提高了抗灾灾能力而且为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用水和城市化生活用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可靠保障。时至今日,我们的工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的主要部分依然依靠的是当年兴建的这84000多座水库及其他水利设施。同时,直接享用这些水利建设红利最多的就是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国农业新时期中国农业、中国农民的成果中,有相当比例是集体化时期的广大农民的贡献。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感恩呀!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被人民公社集体化动员起来的中国农民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有位杨松林先生评价说:8万多座水库(尚未统计数百万座10万立方米下的塘坝),300万公里的人工河渠,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最保守估算,工程总量土石方也在500亿立方米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万里长城土石方2亿立方米,三峡工程石方不超过3亿立方米。”“500亿立方就是4万亿至6万亿”的投资!而这些投资主要就是政府征调的合作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的劳动力投入,是中国农民肩扛手挖出来的劳动成果。29而付给农民的报酬却十分微薄:生产队计付的工分,自带口粮之外的一部分伙食补贴。我当年下乡插队时参加过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民在艰苦的水利工地上的辛勤奉献体会颇深,记忆犹新。我们不应忘记那个伟大的时代,不应忘记那个时代伟大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功绩。我们有负他们,欠伟大的中国农民太多。


(三)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快速增长。

1949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3670个,其中医院2600个;各类卫生机构人员54.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每千人拥有0.67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8.5万张,其中医院8万张,每人医院床位0.15张。

1978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增至169372个,其中医院9293个;各类卫生机构人员310.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6.4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08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204.2万张,其中医院110万张,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94张30

1949年至1978年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类卫生机构增长45.2倍,医护专业人员增长3.88倍,每千人拥有医生增长61.2%,各类卫生机构床位增长23.02倍,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增长11.9倍。

新中国农民的健康问题党和政府也极为关注。旧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事业无从谈起,全国县以下几乎没有医院。1958年人民公社集体化以后,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开始大发展,县以下医院从零增加到29079个。到1970年,县以下医院达到58792个,平均每个公社都有一个以上的“公社卫生院”。大队都设立了卫生所,生产队设立了卫生,全面建成了“县、社、大队、生产队”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311975年,全国农村已有“赤脚医生”(指不脱离生产劳动的农村卫生人员)130多万,卫生员、接生员360多万,70%以上的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32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

《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集》是这样评价前三十年医疗卫生事业成就的:“毛泽东强调公共消费,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健康水平。那时的中国虽然很穷,但几乎所有的城乡人口都享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障,使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大幅度提高。中国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加到1980年的68岁,婴儿死亡率也从解放前的约250‰减少到1980年的50‰以上当时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受到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高度赞誉”。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人民生活幸福水平最客观的指标应该非人均预期寿命莫属。因为在人类社会,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

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国的人口就由1949年的5.4亿人增至1980年的9.8亿人。在养活了如此迅速增加的庞大人口的同时,中国人均寿命还大幅度增长,这充分说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步程度之大在抑制消费,为快速工业化提供积累的背景下,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并为其提供了初步的、比较有效的健康保障。这也说明,前三十年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成功的。


(四)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其《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里就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有4亿文盲,文盲率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教育的落后是没法建设新中国的,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扫盲运动60年代初,十年间先后有一亿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扫盲标准:干部和工人认识2000字,农民1000字,城市居民1500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应付简单的工作、生活需要。)新中国的扫盲运动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另外一场中国劳动人民的解放运动,和政治、经济上的解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使亿万中国劳动人民摆脱了几千年来因为没有文化而在经济和政治上所受到的限制和窘迫。特别是对广大妇女的解放更具实质意义,提高了妇女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通过扫盲运动,为我国的工业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工业人口,也为农村提高农业生产力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开展扫盲运动的同时,社会主义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194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28万人,普通小学毕业生64.6万人。

到了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16.5万人,比1952年增长6.86倍;普通中学毕业生2375.3万人,比1952年增长83.83倍;普通小学毕业生2287.9万人,比1952年增长34.4倍。33

1975年,我国的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7.7%,高中毛入学率达到53%。

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跃进式发展,农村小学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几乎每一个人民公社都办起了高中和初中,每一个大队都办起了小学。

与此同时,新中国通过学校和各类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员。时至1978年,我国的科技人员已经从1952年的42.5万人,增长为434.5万人。

新中国最初的三十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化基础,最重要的是为我们培养了整整两代有知识、有文化、有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身心健康的劳动者。这些青年农民、产业工人、工程师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仅是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的伟大力量,更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的前提、出发点和不可或缺的伟大基础。没有这个工业化体系,没有这些训练有素的工业人口,没有治理有序的社会环境,没有这些物质的、精神的伟大遗产,改革开放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


四、历史的迷雾


新中国伟大的70年弹指一挥,前三十年距今并不久远,往事并不如烟。然而国人了解前三十却并非想象的多,即使从那个时代走出的亲历者也有相当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步入小康、生活日益富裕的国人对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往事,大多不甚了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大家的印象里前三十年就一个字“穷”。的确,前三十年我们中国人是穷,而且相当的穷。我在这篇文章里给大家展示和追忆了新中国前三十年所取得的那么多伟大成就,但老百姓为什么却感觉不到?这就是历史的迷雾。因此,我们应该搞清楚当年为什么穷,过去的“穷”和今天的“富”有什么逻辑关系。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基本还是一个农业国,但大航海时代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农业社会的东方已经成为西方工业列强的猎物。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古国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一悲惨屈辱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朝鲜一战虽然打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睁开了眼睛重新认识中国,但我们因工业落后导致的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保障落后也为胜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西方对我国长期实施的贸易禁运封锁。严酷的现实使党和政府认识到必须迅速实现工业化。一是工业落后就要挨打,敌人不会给你和平建设的时间和环境;二是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现代生活的基础,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苏联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在短期内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榜样,以及德国、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化发展经验。正是这些因素,促使毛主席和党中央改变了最初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供给工业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和积累资,同时把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步,然后再去发展重工业的设想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调整。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重工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建设周期长,不能很快见到效益;另一方面重工业产品不能直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改善。另外,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钱在哪里。对于落后贫困的中国,为了未来,为了子孙,也就只能是勒紧裤腰带了。

当时为了建设重工业、国防工业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能通过两大主要途径筹集资金:一是农业与农民。但是由于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品的产量、品种较少,工业品零售价格与农产品收购价格存在着不等价交换因素。正是这种工农业商品不合理的比价差距(通称剪刀差)成为国家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自1953年到1978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工业建设积累了5100亿元。这笔巨款,正是工业化初创阶段中国几亿农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是那一代中国农民通过自我利益牺牲奠基的。

二是全国人民节衣缩食。为了积累工业建设资金,国家在城镇干部职工中采取了低工资、低消费、缓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为了建设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国家的安全与和平,为了未来,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一代中国人不得不艰苦奋斗、节衣缩食,做出了巨大牺牲。没有先辈们的牺牲创下的家业,哪有今天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哪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有一位朋友曾和我聊起过他父亲对过去几十年工资几乎不涨十分不解,认为不正常,不应该。今天,我的这位朋友作为专业精英生活状况与其父当年已无法同日而语,我想如果他的父亲知道子孙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得益于他和他们那代人的奉献与牺牲,大概就会释然了。

五十多年前的1963年金庸先生曾和陈毅元帅就“裤子还是核子”有过一场所谓的论战。鉴于在美国核威胁下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为了保卫我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与建设的权利,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经济条件下,党和国家还是决定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当时美、苏都认为中国既穷又科学技术落后,嘲笑中国不出核弹只能鸡蛋。陈毅元帅有一次在接见日本记者团时有感而发“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陈毅的这番话,一时大振中国人之心。

没想到“剑术精湛”的大侠金庸却误解了陈毅元帅的战略思想,在他的《明报》发表批评社论,认为应该“要裤子不要核子”。金庸先生民生第一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有失片面。他不了解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在美军战争失利的情况下曾准备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不理解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核武器时代不自建核盾,不具有“核恐怖平衡”的战略力量,不仅裤子保不住,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危如累卵,难逃广岛、长崎噩运。一年后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有一次大度智慧的陈毅元帅和人聊起这事时说,他和查先生两家的话合起来说就全面了。应该努力做到既有裤子,又有核子。

由此不难看出,不站在战略高度上看待这段历史,即使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人,也很难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苦难辉煌。其实,前三十年全体中国人民虽然工作艰辛,生活简朴,但其贫困也是相对的,除过三年灾害时期之外,生活还是在慢慢地逐渐改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对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状况是这样评价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长。农村集体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长率仅为平均2%以下。由于就业工人在家庭成员中的比率增大,城市的收入实际上也有所增长。总而言之,在1957年至1978年间,国民消费量在人口增长率为2%的情况下,以每年年均4.5%和人均2.5%的比率增长着。年均2.5%的增长率,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每28年翻上一番,与美英19世纪的水准相比,这个成就不可谓不很重大。34

今天,作为后继者,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视野框框,理解毛泽东等开国领袖们的战略之良苦用心,理解先辈们无论自觉与否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对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恩赐。(待续)

注释:

16】《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76页。

1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88页。

18】《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687页。

19】另一奇迹是南京长江大桥。

20】《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第735页。

2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页。

22】《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第444-447页。

2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974页。

2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第973-974页。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146-147页。


26】《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34,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量汇总表。
27】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28】“全国历年已建成水库数量,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中国防汛抗旱》,2009年,第A01期。
29“卓越的纲领辉煌的成就——对前三十年农业纲领的评析”,刊载于“察网”(http://www.cwzg.cn/history/201810/45002.html)。
30】《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77全国各类卫生机构数,1-78全国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1-79全国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
31“卓越的纲领辉煌的成就——对前三十年农业纲领的评析”,刊载于“察网”(http://www.cwzg.cn/history/201810/45002.html)。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第87页。
33】《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69,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

3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18页。

作者简介:张云东,前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云东同志对中国资本市场有深刻的理解与研究,对市场方向的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的策略等方面有超越市场实践的认识,在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市场效率方面有大量独有的创新。





相关文章:
·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六亿神州尽舜尧(三)
·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敢教日月换新天(二)
·新中国七十年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敢教日月换新天
·“傻子”太多才有我们新中国
·毛主席和斯大林的激烈交锋: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