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美国西雅图乘汽车进入加拿大。
从西雅图出发,一路上先是平原,然后是山峦起伏。行车两个小时,便接近加拿大边境了。高速公路上开始塞车。在加拿大边防检查站前,我见到长龙般的车队在等候检查。尤其是货车,队伍很长,因为要打开货物车厢逐一检查,很费时。相比之下,轿车的队伍要比货车短。
加拿大边防检查站进行检查时,一位加拿大官员查看了一下我和妻护照,见到加拿大驻纽约领事馆的签证,显得很客气。她在我们的护照上盖了入境章,给了我们在加拿大半年的居留期。前后只花了两分钟,就办完入境手续。连我们的手提行李都没有检查,还送给我们两枚红色枫叶标志的加拿大纪念章。就这样,我们顺利地过关了。然而,我们乘坐的车子却受到严格检查。司机告诉我,连汽车的引擎盖子、座椅椅垫都掀开查了一遍。
我从美国进入加拿大时,寒风之中夹着菲菲细雨。进入加拿大之后,在雨中看到枫叶旗——加拿大国旗。加拿大国旗用反差甚大的红白两色,显得鲜明。长方白底的中间为一片红枫叶,两边有两道粗红杠。这样的国旗与众不同,一眼就能分辨。我注意到加拿大枫树甚多。这时的枫叶正红,只是在冷雨中纷纷凋零。加拿大人特别喜爱枫树,他们不仅把枫叶的图案作为国旗,在书刊、建筑物、用具和商品上也常常可以看到枫叶图案,因而加拿大也被称为“枫叶之国”、“枫叶之邦”。我在加拿大买到特殊的明信片,做成飘扬的旗帜形状,上面印着加拿大国旗。买到这种富有特色的明信片,我赶紧给喜欢集邮的哥哥寄去。
在美国,处处飘扬着星条旗。在加拿大,枫叶旗并不多见,只是悬挂在政府、议会大厦以及重要的建筑物上。令我奇怪的是,在加拿大倒是见到不少星条旗!星条旗怎么飘到了加拿大?那是因为在加拿大住着许多美国人。这些美国人爱挂星条旗,于是在加拿大的领土上,星条旗也迎风飘扬起来。
加拿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是“大”,二是“少”。所谓“大”,就是疆域大。加拿大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论面积是世界上第二大国,达九百九十五万平方公里。所谓“少”,就是人口少,只有两千六百多万人口。如果跟中国相比,中国的面积略小于加拿大(小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但是中国的人口差不多五十倍于加拿大!
加拿大地广人稀,到处是无边无际的森林,就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极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一百八十一个国家中评选出“前十名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加拿大不仅入选,而且已经六年成了这前十名中的第一名!
加拿大给我的感觉是,在进入加拿大之后,仿佛仍然在美国!
这种感觉产生于加拿大处处与美国“接轨”: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虽说是英语与法语两种,但是百分之八十二的人讲英语,而且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六的讲法语的人中,不少人讲双语,即同时也讲英语。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加拿大人讲英语,更准确地说,是讲美式英语。
加拿大到处是美国报纸、美国书籍、美国电影。打开电视机,大部分是美国节目。所有这些,都不必经过翻译。加拿大随处可见美国的连锁店,美国的商品。美国的汽车可以长驱直入加拿大,加拿大的车子也可以开进美国。
我注意到两个细节:
一是美元在加拿大可以通用,我用美元在加拿大可以直接购物。我在欧洲、在俄罗斯,都必须把美元在银行换成所在国货币,才能购物。
二是在加拿大可以买到“美加通用电话卡”,用这种电话卡,既可以在美国打IP电话,也可以在加拿大打IP电话。
这两个细节也生动表明,加拿大与美国的“接轨”,已经到了何等细密的地步!这同时也表明,来来往往于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人实在太多了。
加拿大也有跟美国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加拿大的里程用公里为单位,而美国则用英里为单位。这样,当你驱车从美国进入加拿大,一看高速公路上写着公里的路牌,意识到这里已经是加拿大了。在加油的时候,也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在美国,汽油是用加仑为单位的,而加拿大则以公升为单位。至于天气预报,在美国听惯了华氏多少度,在加拿大则必须习惯于摄氏多少度。应当说,在计量单位方面,加拿大与国际接轨。在这方面,与中国一样。所以我到了加拿大,就很适应“公里、公升、摄氏”这样的计量单位。
加拿大人口稀少,欢迎移民,尤其欢迎技术人才。光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每年就接纳十万左右的新移民,他们之中百分之九十七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美国,拿到绿卡之后,还要花五年时间,才能加入美国国籍,转为美国公民。在加拿大,则只要三年时间,就能加入加拿大国籍。拿到加拿大国籍之后,可以申请自由出入美国十年的有效签证。于是,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于加拿大与美国之间,在过境时只需亮一下护照就行,不必盖章,也不用记录。更重要的是,凭借自由出入美国十年的有效签证,可以在美国工作,而在美国工作期间,可以再申请美国国籍。有了加拿大国籍,再申请美国国籍就比较方便了。这样,十年未满,就已经转化为美国公民了——许多人也就达到“曲线移民”的目的了。现在,加拿大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是最多的,每年有三万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