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冉云飞:非黑即白的思维主宰2014高考作文题 
作者:[冉云飞] 来源:[腾讯大家2014年6月8日] 2014-06-18


    九年前,我写过一篇长达一万二千字的文章《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用44年(1949年至1966年,1977至2005年)131篇高考作文题,来对高考做了出题方式、内容类型等方面的数据与学理分析。出题内容类型粗略可分为政治类、道德类、励志类、其它类(包括生活、泛道德、泛政治等内容)四部分,至今看来,仍算是对05年前几十年高考作文分析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文章。

    2005年至今年的高考作文,我都有关注,但并没有做比较仔细的分类统计分析。不过从整体上看,高考作文题基本没有了政治类(但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可视为政治类)、少了道德类的考题,但励志类的心灵鸡汤却依旧大行其道。这也是剪刀加浆糊的励志书,以及像于丹这类以心灵鸡汤掩盖不公现实的犬儒行为之书籍,在中国十分走红最为广大的受教基础。

    非常露骨的类同社论、指示、文件、讲话、发言、通知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少了,但意识说教类的东西依旧不少。这样的说教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呢?这是我此前在《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一文里基本未涉及到的。也就是说非黑即白的简陋思维及逻辑混乱,在考题中不时出现。

    此种非黑即白的出题路径在此前固然很常见,但这几年包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并不少。北京考题《老规矩》在强调新旧对比,安徽考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基于编剧与演员利益对立,新课标I卷《两人过独木桥》意在展示资源稀缺的冲突,新课标II《喂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强调喂与非喂的对立,上海考题《穿越沙漠和自由》意在强调自由与不自由的纠结(这大约是想要学生写成抹黑自由,说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车轱辘文章),广东考题《胶片与数码时代》着眼于胶片稀有与数码之多的不同,山东《开窗看问题》重在雅俗、闹静之争,福建考题《空谷》给出悬崖与桥梁之别,辽宁考题《科技改变生活?》意在表达科技与大自然之斗,浙江考题《门与路》,意在连结与阻隔之是非。

    你可以说这些题目也许并非存心在煽惑一种非此即彼,但其实际效果却无疑指向此处,请让我细细道来。

    在2014高考作文的十八道考题中,有十道题出得有对立性、争斗性,甚或有着非黑即白的思维套路,占所出考题的56%。这说明我们出题者的思维板滞、僵化,不思考非此即彼之外非常广阔的模糊地带。

    非黑即白的思维,是典型的幼儿(类人孩)思维,只有幼儿才把人看成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把人分成好人与坏人,就使得坏人受难乃至被杀死,变得具有不可质疑的“天然正义”,而且从成本管理上讲,非常省事。这样的省事,使得人之生命的消殒变得和死了一只老鼠一样容易。可是我们的书本乃至电影里,总是有这样培养我们国人的类人孩思维,从而完成仇恨教育的内容。

    诚如前面所说,如此出题,是便于老师改作文,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出题者视野狭窄、受习惯制约的特点。故意把日常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能想出奇葩小概率难题“老婆与母亲同时落水,你先救哪个”来整死你老细胞的中国人,自然也不难出这样充斥着对立的两难选题,这是不是在暗示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时常处在二难(囚徒)困境中呢,再高级也不能这么黑嘛——当成时常发生的事件来对待,其实这种非黑即白对立思维,不仅利于培养不思考的懒堕者,还比较容易培养人之好斗和仇恨意识。同时也滋生了不少人没有安全感,以及对生存的恐惧感。

作者简介:

冉云飞,作家,任职于《四川文学》,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等。


相关文章:
·叶自成: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
·生源:研究形象辩证思维,把握全球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陆寿筠:用求衡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韩少功: 滥用洋词不说人话, 洋八股如何侵蚀国人思维?
·翟玉忠:伏羲开创的思维方法影响至今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