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网友] 于 2005-12-24 12:45:04
为了尽快提高我军的装备现代化水平,近二十年来我们引进了大量国外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俄罗斯的),但国防现代化不能靠引进!即使是不得已引进了,也要快快地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否则将后患无穷,会重走“大清王朝”和阿根廷的旧路。
到过虎门的人大多会记住广场上那尊折断烟枪的雕塑。但我却总是想起虎门炮台群上的一门炮。想起那门炮,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那是一门克虏伯炮,是世界很著名的一家德国军火公司的产品。大炮底下的注解牌上说,该炮购于1896年。以当年的眼光看,它的性能是很先进的:后装药,线膛炮,炮弹有效射程10公里;大炮的底座上安装有4个铁轮,使它可以在半环形的铁轨上灵活地转动巨大的身躯,从而扫射、轰击270度的扇面。 那巨大的口径、长长的炮管直观地告诉人们:在当时的年代,是没有什么样的铁甲舰可以承受这样一门大炮的一发炮弹的。
但是,在这门炮到达虎门的4年后,八国联军杀到了北京,历史却没能听到这门大炮的轰鸣。因为,你看,一发即将出膛的炮弹死死地堵在了炮口。
已经100多年了,那发炮弹还在那里堵着。那枚炮弹是怎么堵在那门炮的炮口上的?毫无疑问,那是炮弹直径大于炮口直径的结果。为什么到了中国海防阵地——甚至是到了战斗的关键时刻,才突然堵住了?答案被证实:德国人在炮弹上做了手脚——它怎么能不做手脚呢,八国联军其中就有德军!此前的甲午之战已经发现英国造的海军舰炮有炮弹里装沙子的情况,可是,中国清朝的采购官们居然无法避免重蹈覆辙。我于是明白了什么叫受制于人。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被武器禁运,其所购法制“飞鱼”导弹的性能参数被法国全盘告知英军,使后来的作战效果大受影响。当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打完,法国断然实施禁运,致使英勇的阿空军无远程攻击武器可用。最后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阿根廷战败了。
站在虎门回望历史,我听到了这门哑炮无声的怒吼。那一发没有射出的炮弹,其实是在对清朝“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维进行着的最猛烈的轰击。清朝的大老们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看到了“洋鬼子”的坚船利炮,而没有看到“洋鬼子”国家巨大的技术变革力量,更没有看到由于这种技术变革而导致的社会变革已经把中国几乎甩出了整整一个军事时代。挺立虎门的这门炮因此和沉在黄海深处的北洋战舰一样,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血泪见证。
军事技术特别是重大的核心技术非比其他,一旦由于受制于人招致闪失,轻则战斗失利,重则丧权辱国。毛泽东主席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着深远的寓意。在极端困难的年代,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技术创新,不惜代价搞出了“两弹一星”,使中国一举从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解放出来。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还是仰仗这“两弹一星”。如今,我们应警惕“拿来主义”导致创新意识的停滞和弱化,甚至最后将自己的自主开发能力消磨掉。这将是一种根本性的、釜底抽薪般的戕害。
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关键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当然,引进是追赶先进的途径之一,但应该为消化、吸收外国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引进。我们经常是引进了一代,过几年或十几年还是要去引进第二代,因为引进的目的只是为了使用,科研人员的作用就是对引进的装备进行维护保养,最多是小修小改,这样的引进是非常有害的。
兵者,国之大事也;兵器者,国之重器也。要不受制于人,就只能卧薪尝胆发展自己,强大自己,可以瞄准别人,但万不可依赖别人。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面对虎门那门冰冷的铁炮,备感此言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