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从中华文明之最高战略高度论儒法道释(之三) 
作者:[鸿为中国] 来源:[原创] 2010-03-31
摘要:《 论儒法道释的划归论 》 只要是讲做人的道理,没有具体可行的办法的,自己需要的,又不能直接拿来做事的,用来凝聚人心的,就可大致划归为“儒”。 不是“法”,具体的办法; 不是“道”,正确的战略; 不是“释”,心态的修养; 从这种“划归论”出发,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都可看做“儒”在新的时代,儒家思想,换了一种说法,在当下社会,赋予了其新的内容和使命。是正确的做人的价值观导向。是无形的价值观文化力量,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伟大作用。

   只要是讲做人的道理,没有具体可行的办法的,自己需要的,又不能直接拿来做事的,用来凝聚人心的,就可大致划归为“儒”。

 

                                  不是“法”,具体的办法;

 

                                  不是“道”,正确的战略;

 

                                  不是“释”,心态的修养;

 

    从这种“划归论”出发,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都可看做“儒”在新的时代,儒家思想,换了一种说法,在当下社会,赋予了其新的内容和使命。是正确的做人的价值观导向。是无形的价值观文化力量,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伟大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儒”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科学,

 

儒的源头,可以追述到“有人类,就有儒”。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就是“儒”所倡导的“仁心”!

仁,用汉字的拆字分析法,可分析为:就是为第“二”个“人”着想!

人类会互相关心!也就是要“儒”的 做人的道理。

人类会互相帮助!就要有具体的“办法”了,也就是“法”的操作层。

人类会正确的帮助,就要有正确的“道路”,也就是“道”的战略层。

人类会调整好心态!放开自己的心灵,也就有“释” 的治心层。

 

    所以,简单而论,有人类,就有了“儒、法、道、释”源头了,在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出现了比较有名、有成就、有影响力的人,后世就把这个人,尊为第一个代表人物了。事实上,孔子也是继承前人的思想经验之精华,在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主要有经典的语录“论语”。在做人的道理,教育的工作上,伟大的做人崇高理想上,做了大量的杰出贡献。作为儒家的第一代表人物,当之无愧!

    孔子不足之处,在于富国强民的办法和战略上,具体如何去做?有点不足。只知做人,而不懂得做事的道理,是好人、有德之人。少才能,不懂战略,不懂方法,是做不好事的。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秦国为何能统一中华?靠得是什么?不光是靠一些书本学说,最重要的是靠“人才”!靠的是最优秀的真正懂得“儒、法、道、释”的天下最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也包括秦帝国的最高领导者在内。

    天下之杰出人才,十之八九,都为秦所用。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济济,才使得秦国富国强民!定战略、变法制、兴水利、开先河、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农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最强大的国家综合力量!建立了当时拥有最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最强大的秦国军队!拥有许多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制定和执行的政策高明、战略正确、战术高效,最终统一中国!并建立了伟大的国家政治体制,采用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法度、标准等等。开创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伟大中华帝国!

 

 

    事实上,伟大的秦始皇,治国时,用的是懂“儒、法、道、释”的杰出人才,而非简单的儒家法家。在德才兼备的最优秀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管理下,国家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接班人没有安排好!秦二世出了问题!宦官赵高专权,指鹿为马,国家的优秀人才被迫害没落,上下离心离德,国家才陷入混乱之中。而且,还是过了两年多以后,秦帝国才慢慢灭亡。

 

    所以秦帝国并非亡于秦始皇。而是亡于秦二世和宦官赵高之手!

 

附: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一首诗

 

   《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三)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二)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一)
·陈赟: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奠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