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韩忠亮:人民币国际化的非常抉择 
作者:[韩忠亮] 来源:[《中国财富》2009年第3期] 2009-05-17


  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市中,人民币“周边化”所积蓄的国际化能量倒逼出人民币汇率实质性的国际化举措,恰恰印证了“逆市蓄力”应当成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非常抉择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货币战争”的洗礼——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失衡,使很多经济体由于被动遭受冲击而蒙受巨大损失。只要现存国际货币体系不变,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同样只能被动承受“货币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货币宗主国的“强取豪夺”。面对国际经济的逆市与残局,置身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货币战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当是“货币大国”崛起之关键。

人民币国际化应成中国金融战略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振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主导性货币,从而可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并驾齐驱,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势货币。

二、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则中国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危机的融资方式。

三、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中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以按人民币计价,使得内贸与外贸无异,如此有助于建立东亚商贸圈,规避自我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以中国-东盟贸易为例: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由2004年的1059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2025亿美元;2008年1~10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较2007年同期更是猛增了21.6%。若以人民币结算贸易,无疑有助于降低双方的结算成本,使汇兑风险得到遏制。

四、可促使香港特区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摆脱港币为美元所束缚的困境。

五、最大、最直接的收益,是让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中国以印制人民币的成本就能交换到其他国家、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正是美国目前所享受的权益。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能够解决国际经济学中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原罪”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只能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不能发行以本币计价的债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格局的本质危害是,一旦汇率波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就会把汇率风险完全推给金融市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就能够在国际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即使在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企业也不必担心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因为在汇值上,中国的政府或企业(即债务人)的收入和债务是对等的(都是人民币),不存在人民币收入和外币债务的不对称性问题。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实现国际化的最大益处,也是解决其“原罪”问题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汇率战略选择直接决定人民币 国际化的信誉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之可能,首先应基于“亚元”这一待解疑题,这也是人民币能否在东南亚地区成为主导性货币的前提。“亚元”的推出有赖于中日印等国的共同期盼,但是自1991年以来,印度由于卓有成效的货币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原因,对“亚元”可“联姻”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无论当下或将来,着实需要政治协调的中日共识犹如曾笼罩于德法之间的阴霾一般,致使“亚元”的推出存在着长期的不确定性。以上两点,反而会是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成为主导性货币的可能原因和“环境”前提。

不过,人民币要想肩负起这一使命,仍囿于其自身经济发展、可兑换通道和汇率策略,即人民币的战略选择。尽管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待时日,仍有一段艰难曲折的复杂道路要走,但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人民币应首先在东南亚地区获得认可,使它在成为东南亚主流货币的过程中发挥与一般“亚元”等效功能作用,成为一个区域意义上强力货币,从而对亚太地区的金融秩序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以及促进世界货币稳定均衡等方面都有所补益。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信誉基础,而选择何种人民币汇率战略则直接影响到人民币信誉基础的厚薄。

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战略选择,也是避免以通货膨胀指标型战略为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在这种战略选择下,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可略微有所升值),既可保障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也有益于全球经济关系走向平衡发展的格局。

美元走弱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全球金融动荡、经济衰退的逆市已定。此次金融危机的惨痛,令全球所有持有巨额美元储备或债务的国家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单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和储备的缺陷已越发明显。目前可以预计的是,国际货币体系会在危机之后转向多种货币并存的格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和权重必将逐渐走低,尤其是美国通过发行大量货币拯救次贷危机的措施,必然导致未来美元的泛滥和弱势的开始。实际上,“弱势美元”也是美国政府理性和无奈的选择,而欧元目前已难以独自填补美元衰落留下的空间。美元、欧元出现危机,将给新崛起的国家主权货币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全球金融市场需要稳定的汇率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共同的愿望,此时无疑是中国在全球危机之中应当把握的绝佳机会。中国以2万亿美元的巨额数目位居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整个欧盟外汇储备仅约5000亿美元)。拥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已具备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同时,巨额的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也为人民币汇率不发生大幅波动提供了保障。人民币的不贬值以及应急条件下的“正确”升值,虽对经济本身有所影响,但也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创造了自我上升的机遇与空间。人民币汇率制度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避风港”,使投资者得以规避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风险。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改革之后已呈稳定升值状态,使之迥异于相邻国家引致金融动荡的情形。如越南,自2008年开始,由于越南盾急剧贬值,越南本国居民除了将其本币越南盾转换为黄金外,还大量地使用人民币(与中国的贸易结算,完全通过人民币完成,就连当地百姓的生活购物也大量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策略对人民币走强甚至走向“华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凸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逆市中人民币“周边化”所积蓄的国际化能量。2008年12月24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同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无疑为人民币成为区域内主导货币迈出了第一步,这也可以视作金融风暴的意外收获——倒逼出人民币汇率实质性的国际化举措,也印证了“逆势蓄力”应当成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非常抉择。

战略选择:欧元道路,还是日元道路

从世界主要国际货币形成的基础和过程来看,其路径各不相同:美元国际化的模式是依赖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来实现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经济超级大国的梦想,历史赋予美元的先天优势,是当今世界任何货币(包括人民币在内)都不可复制的;欧元国际化的实现则是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区域性的制度安排;日元国际化是因循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政策不断深化改革的路径得以实现的。

从欧元的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现实考虑是“一国两岸四币”的整合,将人民币、港币、台币和澳元的整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选择,从而扩大人民币的最优货币区。应该说,单一货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但由于两岸巨大的政治分歧,货币一体化面临着巨大障碍,因此,或可考虑先在大陆和港澳地区实现“一国三币”的统一,待到两岸经济利益不因政治分歧而设障,从而达成基本共识时,再考虑台币的“回归”。从欧元的一体化来看,恰恰是由于利益的共识抵御了货币的“外来侵略”观而淡化了政治上的分歧。中国两岸四地可以像欧盟一样,一方面减少向别人缴纳铸币税,一方面逐步从别人那里获取铸币税。

依靠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政策不断深化来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日元,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值得借鉴的经验。如果借鉴日元的经验,就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实力,来确保自身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由于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局限于区域内的国际化,因之,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实现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是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关文章:
·贾根良:被美元摄取灵魂的人民币(2003-2013):金融开放触目惊心的教训
·吴铭:从常平仓看国有企业的利润及人民币的定价权
·于小龙:中美“暗战”人民币 “破7”中共划出金融“三八线”
·余云辉 :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应该与资本市场挂钩
·刘海波:关于朝核危机的思考——“人民币经济体”和“亚洲人的亚洲”才是最重要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