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叶楚华:“扩大”内需是一个伪命题 
作者:[叶楚华] 来源:[叶楚华博客] 2008-11-02
     
      最近,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数字。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9.0%,为4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而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9月份涨幅4.6%,比8月回落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CPI上涨7.0%。专家分析称,经济增长和CPI同步快速回落,显示目前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控制通货膨胀转变为保经济增长,明年可能出现通缩,GDP保持9%的增长面临较大难度。更为可怕的是,有关部门预测明年个别月份还可能出现负增长。
  
  面对经济衰退,专家学者黔驴技穷,想到的自然又是所谓的“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一个伪命题,内需是一种长期分配格局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而不是可以人为任意改变的,即便某些政策在短期内的确扩大了居民消费,但是如果这种扩大不是建立在藏富于民的基础上,那么这种扩大就一定是竭泽而渔,比如朱老板时代高校扩招就是把老百姓的养老钱给骗出来了,养老钱甚至是借债供出的大学生,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很多大学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危险,其长期后果更加严重。而今出台的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比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等,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这些政策都没有改变老百姓的收入,杯水车薪,老百姓没钱,你把交易税费降为零也没用。
  
  扩大内需不是一个合理的提法,保障内需才是一个科学的提法,保障内需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政客们和专家们必须理解这一点,要保障内需,就要学习所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那就是维护劳动者利益、藏富于民,推动国民财富倍增计划!
  
  在“朱老板”时代,扩大内需是一个很热的东西,黄金周旅游、本科生大规模扩招且全面收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统都是为了扩大内需。
  
  愚以为扩大内需并不是一个最合适的提法,这让人感觉好像内需是一个短期内可以任意改变的东西,好像政府让它大,它就大,好像扩大内需就像吹气球一样简单容易、理所当然。
  
  内需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长期以来我们的国内投资需求并不弱,弱的是国内消费需求,为什么弱呢?百姓口袋没钱啊。为什么没钱呢?长期以来分配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啊!
  
  珠三角的新来的小打工仔,拿着十年前与他们父辈一样的工资,九十年代初的打工仔就能拿到八百左右的工资,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个水平。
  
  长期中没有做到公平分配的情况下,空喊扩大内需,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你就拿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来说吧,这的确在短期内起到了效果,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再穷不能穷教育啊,学而优则仕啊,为子女教育舍得花钱,甚至甘愿负债,其结果呢?把百姓本来不多的积蓄掏空了,养老钱都掏空了,到头来扩招出来的大学生还前景黯淡,严重超出社会经济的需求。这是不择手段把老百姓的钱套出来,老百姓日子更艰难了。
  
  这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困难,国内不能幸免,于是众多学者又开始“扩大内需”了。
 
“中国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升级以及加大社会福利和公共项目的开支,来达到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目的。”
  
  “把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主要任务”
  
  ……
  
  这些建议,仍然是把扩大内需当做短期、权宜之计。并且,这些主张中仍然把加大政府投资作为重磅,原本已经过热的国内投资将更热。郎咸平的“二元经济”,说的就是过冷过热的问题,投资领域过热,消费过冷。
  
  经济萧条了,经济学家们狂欢了,英雄有用武之地了,凯恩斯主义回来了,是啊,多么伟大啊,这次我们决不会再经历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因为我们有了宏观经济学啊!
  
  可是,别忘了,如果永远把扩大内需当做一个短期操作,而不注重长期的公平分配的话,短暂的内需扩大无异于春药和毒品,一定会导致长期中的经济不可持续发展,藏富于民是所有发达国家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历史经验,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曾经实施过类似日本的国民财富倍增计划,中国是时候了!
  
  扩大内需这个词不要再使用了,用保障内需吧,内需不是可以任意扩大的,它说到底是一个长期分配问题,只要做好了分配,就能保障内需。保障内需应该定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比计划生育都重要,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而长期持续发展、发达的国家有的是,而没有藏富于民、保障内需却能在长期中持续发展的国家世界上一个也没有!

相关文章:
·IS扬言要扩大战场征服印度 点名印度总理莫迪
·美国扩大无人机使用范围遭质疑
·美国贫富分化扩大 中产阶级经历困顿十年
·大开发十年 中国西部与东部差距反扩大
·苏振华:扩大内需须先把房价大幅度降下来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