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陆声俊:简明中华道德价值体系 
作者:[陆声俊] 来源:[] 2008-03-12
 

我泱泱中华文明,影响世界近万年,历史渊远流长,举世无人不知她是一个礼义之邦的道统文化。可我们今天对自己的文化体系能了如指掌的人,恐怕不及西洋研究人员多,该怎么弘扬,难道不该是当今学术界应尽的道义良知?和谐社会的提出,就该弘扬中华文化,难道舍此还有其它文化比这认道更准更真?为此,本人开办子贡书院,旨在起个头,影响和启发今天的学术界:我们该做些什么?整个中华民族现在最急需解决什么?老百姓最缺少的是什么?难道我们该长期将斗争哲学的“窝里斗”进行下去吗?那中华民族不彻底消逝才怪?还谈什么赶超列强,重新崛起。因此,为承清末民初饱学鴻儒段正元先生世界大同的研究成果,我将中华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系整理成八十一条,便于初中文化都能读记,请学术界有良知的先生都帮忙推广。

1、道为万物之本,德为明道之根,之所以明道,因德也。德者、得也。反身而诚,道德终身。

2、道之根植于鴻蒙太初。太初者,曰太一、曰盘古、曰太极、曰无为、曰上帝、曰天主、曰如来、曰黑洞、曰暗物质、曰以太……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异谓同指名各殊。

3、  道有天道、地道、人道,虽认知各异、而道本归一。道法自然,认知在人,故曰天、人合一。

4、子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

5、何以天人合一,须凭心灵感知:天道生生,地道养生,人道感生养之德,于是人有仁义之心。

6、仁者、爱人,爱物;义者、礼也、智也、信也、公也。即做人责任义务是也。

7、公以私立,私凭公益,以天下共利为己利,国学(儒学)以此化育世道、匡正人心。

8、实事求是做人,注重公益,不沽名钓誉,养有志于天下公益之志。

9、找准人生坐标,修心尽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重笃信好学。

10、修君子之德,自强不息,日新又新,学而时习之,行义明德辨惑。

11、心存天理,知性命之道,辨析礼由伦生,知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伦常。礼者、理也。

12、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见危扶困。为国忘家,杀身成仁,知精神永世长存、不朽不死。

13、坚持勤笃,有功于世,立德于民,鞠躬尽瘁,名不显不悔。

14、知道、明道、修道,悲天悯人,人不知而不愠,怀才与时遇,不遇德亦彰。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尽性合天,天遂人愿。

16、人生就在善与不善,善则优,不善则劣,优胜而劣汰。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

17、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敬其事而后其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8、福命者,智仁勇必全,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9、贪小利者不能成大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因循守旧误大事,见义不为必怯弱,抱大节不拘小谅,有远虑岂固近忧。

21、好轻举妄动,临事不惧,必是强盗之勇;临事而惧,多谋而成,则是君子之德。

22、多与善良为伍,人必敬之,人不亲其亲,岂能友其友?

23、尊师重道,谨言慎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不自欺欺人。

24、知静坐孤修,有乱大伦,明道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5、知性命由来,是伦礼之本,报养育之恩,是尽天地良心,有天地良心者,必有朋友成其志,毋友不如己,过则勿惮改。

26、百行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性命者,天地生,父母养,忠孝文明由此出,至于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

27、事亲弗违是孝子,自诚恭敬心,几谏只为引亲之道,亦因顺事以敬孝。孝者、礼也。

28、身是臭皮囊,心与灵魂真,性与天道同体,不生永不灭,命为天道用,逆道命必短。

29、王公贵族,索命无常,良田万顷,难买光阴,名利转瞬即逝,只有道义长存。

30、为人求知,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热心公益,虽身陷缧绁中,而无负天罪,理得而心安。

31、有德必有失,乐极必生悲。苦尽甘来是天则,知足不辱,功成身退,智守人性之中庸。

32、处世多反省,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取财不义,富贵如浮云。

33、在其位、谋其政,尽本分、守天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素位而行,君子之道。

34、天地人道本一体,经世济国互补需,万教共和归一道,有教无类。

35、海纳百川,认道法天,天人合一,儒道根本。万教殊途,终归儒根,万圣之圣,孔子至圣。

36、至圣不椭一偶,至知止于不知,知天下义理无穷,不固执己见,满则损,谦受益。

37、明心尽性,眼空四海,不成见、不人见、不我见,但持天性之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非之司,允执其中。不以成败定是非,但察应世之权变──所为善与否。

38、知愚好自用,位贱好自专,灾必及其身。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39、言语可招尤,智者慎于言,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乱邦。智者不失言,不失言者不失人。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已不知人。巧言令色没有仁,乃人性之天则。

40、秉执政之职,当知政者,正也,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者,北斗星也。

41、智慧广而大,仁勇俱而全,方可论英雄、霸诸侯、平天下,不以兵车论。兵车者,专横霸道、以武相挟之谓也。

42、小康社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大同社会,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施政之道也。

43、善人为邦百年,胜残去杀,圣道治国,期月而安,为政在人。

44、因材施教,法律施小人,道德约君子,方使小人齐,立国趋吉避凶之道,为人亦然。

45、道者天一,德者认道,德者、得也。不知德、不守德,必扰天一生生之道,法为护道护德而立,圣人治国之道。

46、法者,中庸之权变也,权者,圣人衡度中庸之称也。圣人执法,听讼犹人,精推律法、必使无讼,齐之以礼,法归道本。

47、天地国亲师,伦理道德序。君为国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立国知君臣之道,邦必兴;治国无君臣之义,国恒亡。

48、国以民为邦本,国者,保民也。治国以民为本,不遵圣道,则名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事难成、必乱象环生,故道德不可须臾离。

49、富国之道在人心,人心凝聚泰山移。凝心之道,国不以财聚,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财散者、散财于民也。

50、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匹夫亦有责。有德者治之,有道者教之。

51、人不修《大学》之道、中庸之德,与丛林之物无异,文明何以谓?今世界研究孔子,亦本人道在兹。虽各有文明教会,然探秘无不殊归一本,道本不认绝不行。中庸至德,天地一本,世界大同,舍此无路。

52、儒学者,国学之干,诸子者,干之枝叶,儒学之道者、生生之道,生生之道重在利国利民,利民者、重在实业强国,此乃孔孟认道之一贯。衣食足、礼义兴,教不重道,饥饿必然起盗心,饱暖思淫欲。

5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生命顺天然,人性之目的。

54、势利不可违.道德无常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

55、求学信之于理,不信于痴,以己之身,推已及人。道有正邪,考诸三代不谬是正,勿以客观找借口,谨以主观反自身,认道无不真切。三代者、周前文化之通谓。

56、天无二道,事无二理,无道无以成阴阳,无道无以成乾坤,乾坤不出,万物何生?父母不出,子女何生?子女不出,社会何生?圣贤无二德,认道之本真。

57、道之为道,须臾不离,可离者非道也。考古今中外圣贤哲人、诸子百家,认道万殊,无不归一。一者,一元也、太初也、无为也、暗物质也、黑洞也、上帝也、天主也,虽同名异谓不下百,皆不及中庸认道系统而本真。

58、神鬼者,敬心也,劝德也,岂独封建迷信之谓也?洋洋乎在人其上,荡荡乎临心之左。行为不正,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故君子慎其独也,不犹神鬼在侧乎?

59、祈祷不如求知,重在日用伦常、践行道德。获罪于天、无所祷者。

60、巧用机谋、无过天机。善用善报、恶用恶报。无影不随身,无因不成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61、天理循环,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恒杀之。福从心生、咎由自取,天道隐而显。

62、私为天德,公因私成,公心为人、即是为已;私欲损人、即是损已。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不求主观找客观,亦即炫耀自己、加诸于人,则人必厌之。

6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以修主观为乐、故常乐,小人以找客观为忧、故常忧。

64、名是缰绳利是锁,超然其外,不是英雄豪杰也是佛,胸襟不可不大。胸襟大者必善良,人道之定理。

65、不知善、不修善、不践善,教育恶性循环,只知丛林竞争,唯利是图,是乃中人之下,不可语上也。上者、文化文明之谓也,固国之本也。

66、路遥知马力,登高方自卑,于是,敬畏之心生焉。君子畏贤畏圣畏天,小人无法无天无圣。故君子自诚如神,小人自贱似鬼。

67、天道昭昭,无时不生生,无处不生生,故曰生生不息。认生生之道,亦人道之本来,凡科学成果,不亦悟道而生乎?

68、道生生命,亦生宇宙飞船。生命者,灵魂也,精神也,道德也;飞船者,工具也,科学也。有灵魂可以成科学,有科学无以成灵魂,亦乃道之本真。

69、只言科学不言道,有悖中庸之本。有悖中庸之本,则天下大同不成,认道不可不慎。

70、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愆、三省、三乐,亦本道所化成。

71、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全靠心性去证明。我心即上帝、上帝即我心;心证意证,是(对)无(的我)个证,道本一也,释、耶殊谓。

72、佛学、耶学,抑或回学,晚出羲皇数千年,只有儒学认道系而统之续三代。今言千教可归流,大海纳百川、其归何虚妄?其归何贱邪?而况诸子家。归流者,儒道也。

73、儒学岂儒家?争论几千年,孔圣亦蒙羞。迂儒腐儒难造化,妄称孔孟之道,仅为诸子一家。今日所承儒学,当还孔圣之本来,切勿以家论。

74、生生为道本,羲皇《八卦》认,子曰:生生之谓《易》。羲皇造《八卦》,孔子解《八卦》,道本文明逾万年,子将绝学继。孰证羲皇文化不在万年前。

75、老子抱一守中,尧舜允执厥中,孔子乐在其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万物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76、如来认道,如其本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也者,生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77、真空不是空,无有不是无。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万物固本一齐。真主看不见,上帝摸不着,神圣认道统归一。一者,生生之道。

78、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中者谓性命,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也者,皆为性命之用也。

79、用道不用器,则物质财富疲;用器不遵道,则精神道德溃。疲溃也者,悖用中庸之道本趋两极。子曰:过犹不及。

80、道不远人、人能弘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皆因头头是道。头头是道不守中,恶必从中生,故知中庸之道,教育为国本,但求子孙记。

81、九九八十一,价值体系齐,文化之根牢牢记,方配华夏之后裔。天道散、生万殊,万殊迟早终归一,一者,中庸之道也。

                                孔圣纪元2559洋元2008311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翟玉忠:为中华续慧命——六经书院2023-2024年度工作报告
·陈赟: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奠基
·付金才:社会主义激活中华大道
·翟玉忠:以政治重心“中”为核心的中华治道——从尧舜禹到21世纪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