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简牍中所见秦之边防(三)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5-10-11

 第二节 秦边境的戎狄

  自春秋至战国,秦西北边境戎狄一直很多。秦穆公称霸西戎,《史记·匈奴传》道:“西戎八国服于秦”,《秦本纪》说:“益国十二”,《汉书·韩安国传》作“并国十四”,《史记·李斯传》作“并国二十”。数目如此混乱,可能就是因为戎狄太多,弄不清究竟多少。到战国时,数目更多得惊人,秦孝公曾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1。如果把文献记载归纳一下,与秦发生关系的戎狄,主要的大约有如下几支:
  (1)邽、冀之戎。
  《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上邽县,天水郡有冀县,均在渭水上游,大约就是这两支戎狄活动的地域。它们归顺秦国较早,武公十年便已划为县。
  (2)緜诸。
  《史记·匈奴传》:“自陇以西有緜诸”,《汉书·地理志》天水郡有緜诸道。緜诸可能就活动在陇西、天水一带。
  秦穆公霸西戎时,緜诸亦在臣服之列,故厉公六年有“緜诸乞授”的记载。但厉共公二十年又“将师与緜诸战”,可见緜诸时服时叛,仍在寇乱秦境。秦惠公五年,再次征伐緜诸,此后緜诸不见记载,可能惠公已把它们打散,历史上遂只有緜诸道而不复有緜诸国了。
  (3)翟豲之戎。
  《史记·匈奴传》讲它们在陇西,《后汉书·西羌传》讲在渭首。其实翟和豲是两支,《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狄道、天水郡有豲道,可能就是这两支戎狄活动的地方。《后汉书·西羌传》载,秦献公“兵临渭首,灭狄豲戎,”似乎一举歼灭了它们。然而《史记·秦本纪》又载,秦孝公元年“西斩戎之豲王”,是献公之后它们仍未停止活动。
  (4)羌。
  羌无弋爰剑,厉共公时为秦所执,以为奴隶。后逃亡,为诸羌推为酋长,此后世世为酋长。秦献公伐灭翟豲时,无弋的曾孙忍在湟中一带活动,其子孙遂繁衍为多种羌族,直至两汉时仍极活跃。
  (5)乌氏之戎。
  《括地志》:“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是乌氏之戎于秦惠王时臣服,土地划为郡县。但《史记·货殖列传》有乌氏保(?)与戎王交易的记载,说明乌氏之戎至秦始皇时仍然称王。
  (6)朐衍之戎。
  朐衍的活动区域是北地郡。《括地志》:“盐州,古戎狄居之,即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7)义渠之戎。
  义渠是秦西北边境最强大的一支戎狄。《史记·匈奴传》和《后汉书·西羌传》都讲它在泾北,据《括地志》,其活动区域亦为秦之北地郡。
  秦穆公霸西戎时,义渠可能也臣服过,故厉共公六年“义渠耒赂”。到厉共公三十三年,秦伐义渠,虏其王,两国关系破裂。躁公十三年,义渠大举入侵,深入至渭水北岸2。
  战国时“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3,双方之间的摩擦一直不断,秦惠王时又先后与义渠发生七次战争:
  (一)惠王三年义渠败秦师于洛。(后汉书·西羌传)
  (二)七年,义渠内乱,秦遣庶长操将兵定之。(史记六国年表及后汉书西羌传)
  (三)十一年县义渠,义渠君为臣。(史记·秦本纪)
  (四)后五年,惠王北游戎地至北河(史记·秦本纪),伐义渠,取郁邽。(后汉书·西羌传)
  (五)后七年,义渠乘六国伐秦之机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战国策秦策;史记张仪传)
  (六)后十一年,秦伐义渠,得徒泾二十五城。(史记秦本纪、后汉书西羌传)。
  (七)武王元年伐义渠。(史记秦本纪)
  义渠与秦的战争,整个战国时代史不绝书,至秦昭王时,方由宣太后灭了义渠:
  “昭王立,义渠戎王朝,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后汉书·西羌传》
  昭王之后义渠虽不再见于记载,但仍未消失,秦汉时义渠人大部分并入匈奴,小部分降汉,晁错就曾经建议,利用义渠降胡守塞以备匈奴。
  总之,秦西北边境自陇西、天水至安定、北地,均布满戎狄。到惠王时,魏尽入西河、上郡,秦更与活动于河套地区的林胡、楼烦接触。惠王又吞并巴蜀,秦复与西南诸夷界边。自此,从西南到西北,环绕秦国形成一游牧民族的包围圈。试以简单的图示意如下:


  


  为了防止游牧民族入侵,早在战国初年秦就在西北边境构筑了边塞。亡命魏国的公子连(秦献公)就是从安定的焉氏潜入国内,夺权即位的4。焉氏,王念孙认为就是乌氏,焉氏塞当是为防御乌氏戎而修筑的边塞。秦昭王伐灭义渠之后,更在陇西、北地、上郡修起绵亘数百里的长城“以拒胡”。“这条长城起自今甘肃岷县,历经临洮、渭源,再经宁夏固原,又经甘肃环县、陕西靖边,而达到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5,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据实地考察的史念海先生讲:“(长城)随地势的高低而显得时有起伏”,在川道深处“利用陡绝的深崖补人工之不足”,越过川道则“循坡而上,直攀上对面的梁头”,真有巧夺天工之妙。长城外侧,“紧濒深沟”,显然是有城有池,防范严密。可以想见,当年筑此边塞,定然付出了惊人的劳力。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入侵带来严重的危害,秦断不会下此巨大决心。
  边患的频仍迫使秦注重边防,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边防制度。这些制度必然在秦简中有种种的反映,下面就试加考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后汉书·西羌传》。
  2.《史记·六国年表》作渭阳,《后汉书·西羌传》作渭阴,《史记·秦本纪》作渭南。此从年表。
  3.《史记·匈奴传》。
  4.《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
  5.史念海:《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载《社会科学论文集》第二集。
  


相关文章:
·刘巍:王霸分张与儒法争流——周秦之际治道的传承、裂变、分化
·吕思勉:历代学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翟玉忠:苏秦之志与孔子之议
·孙皓晖:溯秦之源——对话中华文明的源头(视频)
·朱绍侯:秦汉简牍与军功爵制研究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