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陈洁:善变的刘师培 
作者:[陈洁] 来源:[] 2007-07-10


  近代史上的刘师培,首先是学术史上不可绕过的一个人物。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以政治上善变而著称。他曾经着意
满清科场,后来却力倡排满革命,他由民主革命的斗士转变为
无政府主义者,再变为清廷督抚的幕僚,最后以袁世凯复辟帝
制的拥护者告终。他就这样沿着一条倒退的“政治路线”走下
去,而且如此彻底,绝不回头,无可挽回。蔡元培在《刘君申
叔事略》中称:“向使君委身学术、不为外缘所扰,以康强其
身而尽瘁于著述,其所成就宁可限量?惜哉!”一片惋惜之情
溢于言表。遗憾的是历史毕竟不能假设。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1884年6月24日生于江苏仪征的
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饱读经史,很自然地对科举抱有理想。
他十七岁(1901年)中秀才,第二年又中举人,可谓少年得志,
意气风发。1903年,踌躇满志地赴开封会试,不料却名落孙山,
初次品尝到“飞腾无术儒冠误”的失落感。返乡时途经上海,
意外结识了因宣传革命而屡遭清政府通缉的章太炎,章此时已
是饮誉学林的古文经学大师。刘家祖孙三代以治一部《左氏春
秋传》而著称,章太炎推重刘师培家传的古文经学,刘师培仰
慕章的学问,二人意气相投,学问相近,引为知己。当时上海
是国内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带,章太炎在《苏报》上鼓吹排满革
命,受章影响,刘师培思想幡然一变,从此绝意科场,主动投
身民主革命活动。这年三月,他在《苏报》发表《留别扬州人
士书》、《中国民约精义》等文章,不久,改名“光汉”,著
《攘书》,表示“攘除清庭,光复汉族”的决心。


  这年夏天,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章太炎、
邹容被捕,刘师培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趋激烈。他与蔡元培
等共同发起“对俄同志会”,参与创办《俄事警闻》,揭露沙
俄侵略中国,反对清政府卖国政策。


  1904年初,《俄事警闻》改名《警钟日报》,刘师培与林
獬担任主编,同时,他还是《中国白话报》的主要撰稿人,以
白话文的通俗形式宣传民主革命。他在该报上发表《论激烈的
好处》,署名“激烈第一人”。又相继参加了蔡元培等组织的
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并成为光复会的首批会员。刘师培的
“激烈”为他在革命党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这期间,刘师培回乡探亲,不久,便匆匆携未婚妻何班返
回上海。何班进爱国女社就读,后来成为极端的女权主义者,
甚至不惜以男性为敌。她与刘师培结婚后,改名何震,姓氏也
改为从父母两姓,署名震。据说,在婚后的生活中,她常常对
刘师培作“河东狮吼”,后来对刘师培的投清变节影响很大。


  1904年冬,上海发生了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刘师
培是主要策划人之一。王在任广西巡抚期间,广西爆发哥老会
陆亚发、王和顺起兵事件,巡抚王之春奏请清政府借法国兵以
平乱,而且向亨达利洋行借款,许以事后转让广西全境路矿之
权。这令革命党人为之愤慨。王被免职后居留上海,革命党人
万福华(华兴会会员)与刘师培、林獬密谋行刺,刘师培将其
朋友张继所赠手枪借与万福华。虽然事情没有成功,却使刘师
培在革命党人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次年三月,《警钟日报》因骂了德国侵略者而遭到租界当
局查封,刘师培在上海呆不下去,遂避往浙江,不久,又转道
去安徽芜湖,先后任教于安徽公学、皖江中学,同时秘密从事
革命活动。当时,陈独秀、章士钊等也在安徽公学任教,并且
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刘师培成为其中的一员。


  1907年2月,刘师培应章太炎之邀偕同母亲、妻子何震及何
氏表弟汪公权东渡日本,拜谒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刘师
培很快成为章太炎主编的《民报》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接连在
《民报》上发表《普告汉人》、《利害平等论》、《悲佃篇》、
《清儒得失论》、《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激烈的反清文章。


  也许是由于这时同盟会领袖内部分歧,刘师培对革命形势
有点悲观;也许是刘师培夫妇过于年轻,缺乏对汹涌澎湃的新
思潮的辨识能力。就在这时,刘师培的思想开始发生第二次转
变。当时的日本社会党内部弥漫着一股无政府主义思潮,受其
影响,到日本才三个月,何震便发起“女子复权会”,创立机
关刊物《天义报》,这是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宣传无政
府主义的刊物。《天义报》积极介绍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蒲
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思想。刘师培很自然成为该
报的主要撰稿人。他对克鲁泡特金的思想作了全面的介绍,把
其概括为“互相扶助说”与“无中心说”。这年七月,刘师培
发表《无政府主义平等观》一文,全面阐发自己的无政府主义
思想。与此同时,他还拉拢同盟会的主要宣传家章太炎、张继
等人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大讲特讲无
政府主义。其实,他们宣传的无政府主义是混杂的,甚至还包
含着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例如,《天义报》曾发表过刘师培
《<共产党宣言>序》。不管怎样,这些宣传给当时的民主革命造成了一定程
度的思想混乱,其消极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在刘师培夫妇思想上转向的同时,他们与章太炎的友谊也
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自从1908年初,章太炎便与他们合住
在一起,同住的还有何震的表弟汪公权。何震在当时是有名的
交际花,而且常常与其表弟出双入对,章太炎有点看不入眼。
也许是偶然,章太炎发现何震与其表弟汪公权关系暧昧,便私
下告诉了刘师培。刘母非但不信,而且大骂章太炎企图挑拨他
们的关系。刘师培也反污章太炎与清政府关系暧昧,并且于19
08年5月24日在上海的《神州日报》上伪造《炳麟启事》,大意
是说章准备不理世事,专研佛学。章太炎得知后非常气愤,他
在同年六月十日的《民报》上刊登《特别广告》,抨击《神州
日报》捏造事实,称刘氏夫妇是清廷密探。他们关系终于闹僵。
可能是章太炎推崇刘师培学术的缘故,也是在六月,他还写信
给孙诒让,请孙氏出面劝劝刘师培“弗争意气”,希望重归旧
好,然而还是无法挽回。平心而论,章刘的关系逆转可能还有
另一层原因,那是源于学术上的。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古
文经学大师,自视甚高,目无余子;刘师培也在古文经学上卓
然成家,而且年少气盛,不肯相下。


  接着,便发生了有名的“毒茶案”,有人在茶中下毒,想
谋害章太炎。事情败露,很快有了调查结果,是汪公权投的毒。
于是,东京留日学生界舆论哗然,对刘师培夫妇极为不利。在
此期间,应清政府的要求,日本政府查禁《民报》等报刊,《
天义报》也未能幸免。这样刘师培夫妇在东京很难再呆下去,
便返回国内。大概是把在东京的尴尬归咎于章太炎,归国后的
刘师培更加心胸狭窄,他致函同盟会的领导人黄兴(黄当时代
孙中山主持同盟会工作),信中说,章太炎答应两江总督端方,
只要给二万元,便可舍弃革命宣传,赴印度出家。并把章太炎
要他与端方联系筹款的五封信影印寄给黄兴。据章太炎1912年
给浙江统一党电报说,此事纯属筹款游印,与革命活动无关。
事实上,这信还是有一些影子,章太炎当时出于对同盟会内部
事务不满,想要出家,去印度学梵文。但苦于无费用,先求于
张之洞,后又与端方联系。但端方要求章太炎在鼓山、普陀山
做和尚,章未同意,于是作罢。但这封信还是造成了恶劣的影
响。在巴黎的吴稚辉立即抓住了这个线索,进一步诬蔑章太炎
早已受清廷收买,扩大孙中山与章太炎的矛盾,致使同盟会由
于内耗而元气大伤。


  章刘交恶加剧了刘师培思想的又一次转向。刘师培主观上
逐渐感觉到没有什么革命力量可以依靠,加上汪公权与何震的
挟持(汪是清廷的密探),刘师培投向端方,任辕文案兼三江
师范教习。他之所以选择端方,是因为端方曾敦请清政府实行
立宪,具有改良色彩。


  刘师培投靠端方后仍然与革命党人保持联系,但为的是出
卖他们。他变节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诱捕革命党人陶成章,他曾
在上海码头暗察陶的行踪,接着又密告浙江革命党人的起义计
划,致使起义领袖被捕。为此,革命党人王金发挟枪闯入刘师
培的寓所,刘下跪求饶幸免一死。但后来汪公权还是被王金发
处死。章太炎对刘师培算是宽宏大量的的,在得知此事后致书
刘氏,称其变节是受人诱惑,并给予谅解,希望他能幡然醒悟,
重新回归革命阵营。只是没有任何结果。


  1911年,端方改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刘师培随同
入川。端方在保路运动中被杀,刘师培失去靠山,经谢无量介
绍,入四川国学院任教,去实现他所谓的“正人心”。辛亥革
命后,章太炎仍然不念旧恶,与蔡元培共同署名在上海登报寻
找刘师培的下落,可是他依旧没有理会。1913年夏,他离别成
都,行前写有《与成都国学院同人书》,诉说自己本想在川兢
兢业业,重振国学,只是力不从心,加上沉疾缠身,企望返回
家乡,文字间一片凄凉惨淡。他终究没有返回家乡,却去了山
西,做了阎锡山的幕僚,何震则担任阎家的家庭教师。其中原
因或许是慑于江苏高涨的革命形势,或许是由于穷途末路,无
颜见家乡父老。


  1914年,经阎锡山推荐,刘师培又服务于袁世凯,做公府
咨议、参政院参政等挂名职务。适逢袁世凯正加紧帝制复辟步
伐,在袁的授意下,杨度等组织“筹安会”,刘师培又列名其
中,成为君政复古分子。他于1916年写了一篇《君政复古论》,
鼓吹帝制,还没来得及全文刊登,袁世凯便一命呜呼。刘师培
狼狈地逃往天津租界。历史愚弄他,给他的政治生涯又增添了
一笔耻辱。


  刘师培有他的幸运,昔日的朋友对他总是宽宏大量。1917
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方针,力排众议,
聘刘师培为中国文学门教授。然而,他口吃,又身患肺病,讲
课不行,幸而他国学深厚,所编的讲义《中国中古文学史》很
受学生欢迎。但刘师培又有他的不幸,他所在的北大恰好是新
文化运动的中心地带,如火如荼的新文化冲击着他迷古的学问。
他坐不住了,又纠集部分守旧师生,创办《国故》月刊,作最
后一搏。然而历史毕竟不能逆转,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声中,
刘师培悄悄地逝去,年仅35岁。


  刘与何身后只有一女,不幸夭折。刘师培死后,曾经以激
烈著称的何震却打算作比丘尼,不久因精神病发作而死。历史
总是这样嘲弄那些敢于违逆它的人们。


相关文章:
·刘师培:孔门弟子多治诸子学
·刘师培:汉人之称所自来
·陈洁:善变的刘师培
·周祥森:刘师培对《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史观的介绍
·李孝迁:刘师培与近代诸子学研究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