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李约瑟的道家情结与大科学文化理想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7-05-05

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并皈依了道家,取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和“胜冗子”,道味十足!中国认同并感激他,不仅因为他向外国介绍了中国,而且是因为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其中有着与中国近4年的全接触!感性与理性上就有了较准确把握的可能,事实也是如此,当然失误之处在所难免。  

李约瑟是在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过程中,认识道家思想,也就是说他在对中国基本无所知的情况下机缘巧合地迷上了汉学,又在因缘和合下产生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兴趣。在研究中确定了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这是因为“李约瑟坚持认为,在古代中国人中道家的自然知识最广博。道家文献不应被神秘主义地阐释。道家的自然知识被兴盛的儒家学派埋没了。李约瑟把这种伦理学派淹没自然主义哲学学派的原因归为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李约瑟相信,在中国发展近代科学失败的原因应该归结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环境不同于欧洲,而完全不是中国人对科学有什么固有不适应。”〔18〕这是与李约瑟有过学术探讨的傅斯年欢送李归国的告别辞。当时李约瑟还没动笔创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当然李约瑟不是为传播道家思想而创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他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阐明他有关世界科学发展的思想。”〔19〕李说:“当然,今天的态度科学绝对是国际的。……只有一个国际的人类科学,它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在将来也只有一种可能的方式,人类通过合作发展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和西方是兄弟。”其中闪现着道家精神的光辉:无待、大和、玄同思想。如果说此时影响是潜在的,那么,到了晚年,他自己归纳的哲学思想中就充分地体现道家思想已经成为他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与准则。(1)人类社会的进化一直是逐渐的,但真正的增长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和对外在世界的控制方面;(2)这个科学是个终极的价值,它有应用形成不同文明的今天的统一;(3)沿着这个进步过程,人类社会朝着更大的统一、更复杂和更有机的方向发展。〔20〕  

李约瑟是以儒道对立的思路来阐发道家思想。“后来的儒家思想变得僵化成一个经院哲学的东西,而道家反对他们的那些度张。道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心渴望从整顿社会秩序回到自然界的沉思。……这种精神安静(注:庄子的“正静”)来自对自然功力的一种沉思,由于一种估价而顺从自然,这种思想今天仍然是科学世界观的一个因素。对于消除对未知事物的恐怖,它为研究未来事物并且最后地控制已知事物铺平了道路。”〔21〕李在《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导言明确他对儒道关系的认识:“我们从儒家开始,以示尊崇,因它在后来一直支配着整个中国的思想,虽然它对科学的贡献几乎全是消极的。从儒家很容易转向它的劲敌道家。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其所以有必要强调常被人们所忽视的这两家的政治对立方面,是因为儒家思想是承认封建社会的,而道家则强烈予以反对。”〔22〕这一点董光璧的认识或许更客观点;他从儒家伦理价值的科学化可能出发,肯定应该将道德纳入科学规范。儒家思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不排斥主要在外部文化条件方面的努力,并认为儒家理性与价值合一的生态自然观、自然与人文统一体的学问观、归纳与演绎结合的治学方法论,术理与致用并重的学术目的论,都为后现代科学(科学的未来发展)注入价值。“注入了儒家的仁家的科学精神将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最高精神境界。”〔23〕李约瑟主要倾心于道家的“有机自然观”,他对道家有机自然观在养生方面(如房中术)中的体现是较为关注。“道家的肉体不朽是中国思想整个有机特性的一个侧面,它没有遭受欧洲那种典型的神经分裂症,即一方面是脱离不了机械唯物论,另一方面又脱离不了神学的唯灵论。”〔24〕这也就流露出李约瑟从道家来拯救陷入机械唯物论和唯科学主义西方科学的用心。  

总之,李站在西方与东方参照的视角,从而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与文化的发展的新模式。“在某意义上讲,道家的全部思想是一种力场的思想。一切思想都根据它们自己定位,不用任何指示,也不需用任何机械的强迫。”并且预言“引导其(注:近代科学)前进的笛卡乐,牛顿机械论观点,不能持久地满足科学的需要,把物理看作是对更小的有机体之研究和把生物学看作对更大的有机体之研究的时代必将来到。那时,欧洲并且整个世界便能利用一种利用非常古老的、充满智慧并且丝毫没有欧洲特色的思想模式。”〔25〕为中国科学预设了未来,为世界科学预测了前景。同时他在面对“反科学”与“对抗文化”构建自己的科学文化观: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需要文化导引。这种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我们决没有对科学——作为一种最高文化的组成部分,丧失信心。并且我们相信科学对人类所作的有益的贡献远胜于它的危害。确实,从最初发现火开始,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人类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故事,而决不能分离成不能比较的斯本格勒式的文化实体。同时,过于明显的是,近代科学与技术不论在物理学、化学还是生物学的领域里,现在每天都在作出各种对人类及社会有巨大潜危险的科学发现。对它的控制必须主要是伦理的和政治的,而我将提出也许正是这方面,中国人民中的特殊天才,可以影响整个人类世界。”


相关文章:
·陆寿筠:道家太极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翟玉忠:《管子》道家心法四篇浅说
·陆寿筠:道家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陆寿筠:道家“无为而治”的四层含义
·张尔田:孔子师承道家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