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李尔重论孔之五:孔子的运气 
作者:[李尔重] 来源:[网友推荐] 2006-12-21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之学,列于百家之中,称其为圣人者,有孟子、荀子。韩非亦称之为“圣人”,实际上大贬“师法尧舜,宪章文武”。荀子称孔子为圣人、为大儒,实际荀子之儒远非孔子之儒:孔子听天命,荀子认为“天命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而用之。”(荀子·天论)孔子主法先王尧、舜、禹、汤、文、武,荀子主张:“法先王统礼义”,“法后王一制度”。(荀子·效儒)孔子认为礼之根本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严格等级关系,荀子认为:“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以分人之求,……故礼者养也。”(荀子·礼论)孟子以孔门“私淑弟子”自命为孔子传人,荀子则大非孟子之学:“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避讳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至于墨子,庄子、韩非、李斯等未有专一推崇孔学者;老子大概比孔子年长些,司马迁《史记》载有孔子见老子问礼,老子无一言推崇孔子。《吕氏春秋》是杂学,也未专一推崇孔子。战国一代,最先称孔子为“尼父”的是鲁哀公16年对孔子的悼词:“昊天不吊,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寝疚。呜呼哀哉尼父。”孟子自命为孔子传人,认为孔子是“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孙奭疏这段话说:“孔子之圣,则以时也。”“时然则然,无可无不可。”《朱熹论语集注》说:“孔子仕、止、速,各当其可。”

    孔子真正走好运,是从汉武帝“尊儒术,黜百家”开始的。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拔得头筹,大讲“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建议武帝“疆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疆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他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把儒道与经纬之说结合起来,大讲“天人之际不可分割。”从此儒学立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中枢,居于指导地位;孔门弟子越来越吃香起来。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汉书、平帝纪)这是孔子封谥之始。《庄子·天道》曰:“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道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汉代便渲染孔子“为汉制法”的“素王”。《淮南子·立术训》谓:“孔子之首,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使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论衡·定贤》谓:“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于《春秋》。”所谓素王实际“有其道而无其爵者,……自贵者也。”(成玄莫之疏)也就是欲贵孔子而无以名之,乃名之曰“素王”。 
 
    公元492年,魏太和十六年,“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魏书·孝文纪)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孔子被“追封为邹国公。”(周书?宣帝纪)隋文帝开皇之初,敬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东汉明帝时始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魏正始、隋大业期间,皆以孔子为“先圣”,唐亦如之。  

    公元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尊孔子为“宣父”;唐高宗乾封元年,赠孔子“大师”称号。 
 
    公元684年,唐中宗嗣圣元年,始封孔子为“隆道公”。武则天天授元年(公九690年)也封孔子为“隆道公”。

    公元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公元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公元1307年,元大德十—年,元武宗增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更孔庙祀典,定孔子谥号曰:至圣先师。”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更国子监孔子神位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孔子自己没有称自己为“圣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子贡说孔子“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罕)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是先圣之“集大成”者。(孟子·万章下)荀子谓孔子为“圣人之不得势者。”(荀子·非十二子)真正把孔子大捧为圣人,是汉武帝“遵儒术、黜百家”以后的事,顾颉刚先生说得对:“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时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古史辩·第二册)

    有关孔子的其他称号,还有《庄子·盗跖》称孔子为“盗丘”。相传孔子有一个哥哥孟皮,孔子排行第二,“五四”运动时便称孔子为“孔二先生”或“孔老二”。《春秋·演孔图》谓孔子为“黑帝之子”。南朝僧人慧通在《驳顾道十夷夏论》中称孔子为“光浄童子”。道教称孔子为“太极上真君”、“文宫仙”。   

    以上的记载,可见封建社会的帝王对儒学的重视。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本,以礼乐为体,本为内,体为表:用仁统御封建阶级内部矛盾,用礼乐节制阶级内部的行动,从而实现以德治国,维系封建统治秩序。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明白的。 
 
    封建统治者不但对孔子不断加封,对孔子的后代,也不断给以优厚的待遇,使孔子子孙成为两千年来的大贵族。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把孔子三十五代孙孔遂之提升为“文宣公”,宋仁宗把文宣公改为“衍圣公”,明代把衍圣公由三品升为一品,引为文臣之首,并允许衍圣公与皇帝在御道上并行,可在紫禁城骑马。孔氏成了“天下第—家”。这个衍圣公的爵位—直延续到民国年代,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在清朝,孔府每年收入约在十万两银左右,民国年间还享有俸禄,蒋介石把“衍圣公”改称“奉祀官。”

    不但封建社会倚重了儒家学说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民国年间,封建军阀们也利用儒家思想体系。上世纪三十年代,张作霖、吴佩孚等都提倡过“尊孔读经”。直到蒋介石的统治时代,他的新生活运动主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也是利用了儒家思想。   

    总之,封建统治及封建的残余,以及法西斯势力,为了笼络和欺骗人民,都不厌其烦地利用儒家思想为其统治服务。连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曲阜时,也奉行虚伪的行动:保护孔府孔庙和孔林,给孔子上香,给香钱,借以欺骗人民。 
 
    孔子“圣之时者”,通俗的解法,也可以说是孔子赶上时运了。不过,不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在那时,他只短暂地当过鲁国大司冠,摄相事,以后十四年奔波于列国之中,68岁回鲁国,得个国老待遇,无权无力,到七十三岁去世了。只是汉武帝以后,他才走了运,一再地加官进爵,光前裕后。最先称孔子为“至圣”的,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这个写法,也是时势所迫,不得不然;在骨子里,司马迁是贬儒尊道的。“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具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事易行,其辞易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刚,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史记·太史公自序)可见司马迁是迫于“尊儒术、黜百家”的形势,不得不给孔子戴一顶大帽子“至圣”,而同时司马迁又写了别人不愿写的孔子生事:“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这不免有损于圣人的形像。司马迁还是抓住了要点:历代帝王和各色的反动势力之所以争着用孔子这块牌位的原因,在于孔子“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虽说是圣人的后代,信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义,孔府中人穿行在“礼门”、“义路”之中,步步“履中”、“踏和”,实际上争权夺利之事,在孔府中也不逊色。

    六十九代衍圣公孔广启袭爵后,年幼,孔府内外事项,皆由叔父孔继涑、孔继汾掌管。孔广启于乾隆八年(1943年)去世,其子孔昭焕袭爵,孔府的事,仍由叔祖孔继涑、孔继汾管理,大家还算相安无事。孔昭焕的儿子孔宪培娶了乾隆的女儿为妻,这是—件殊荣,也给孔府带了一大祸害。她是公主,地位高于一切,容不得孔继涑、孔继汾掌权,便设法罗织罪名,害死了孔继涑、孔继汾。

    据说皇宫里有个人发现紫微星发暗,还发现紫微星旁边有一颗小星特别亮,皇家便认为这是有人要压倒皇上,取而代之;皇家便令巫师卜算,算来算去,便确认孔继涑要篡衍圣公的爵位,便把他定为“罪人”,开除出孔氏家族,死后入棺,棺材上还用三道铁练锁着,不许入孔林。
  
    孔继汾一生从事孔氏家族的研究,著述很多,如《乾隆甲子孔子世家谱》、《阙里文献考》、《乐舞全谱》、《丧葬仪节》、《阙里仪论》、《谪系小谱》、《行录诗草》、《劻仪纤缪集》、《孔氏家仪》、《家仪问答》等。他也曾在孔庙给乾隆讲经并担任引导官。不幸的是:《孔氏家仪》与《家仪问答》两书引来杀身大祸。孔门有个孔继戍揭发了《家仪》所述与清朝的《会典》大法不符,篡改了朝廷制订的大典仪式,被清朝定罪,“从重发往伊犁,充当苦差。”死于乾隆五十—年八月,享年六十二岁。不许归葬孔林。

    此外,还有—个孔尚壬。他不住在孔府,住在曲埠东南二十里的湖上村,苦读诗书,屡试不中,隐居石门山。康熙南巡,曾给康熙讲经并担任引导官,康熙授与国子监博士。遂到北京居住。他写了一本《桃花扇》,轰动京门,康熙得知,勘察之后,认为“邪说”,遂罢孔尚任官。
 
    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娶了四个妻子,前妻孙氏早死,其次丰氏不生育,第三房陶氏生一子,三岁夭亡;最后娶侍女王氏为侧室,生二女一子,子即孔德成。1914年孔令贻去世;孔德成袭爵为七十七代衍圣公。 
 
    衍圣公孔德成为王氏遗腹子,母出身卑贱;但母以子贵,孔德成为衍圣公,王氏地位自然高过陶氏。陶氏唯恐失权,于孔令贻去世前,便把自己兄弟及一些亲信安排在孔府权要地位。王氏的儿子一生下来,便被陶氏抱走,未过三天,便把王氏毒死。直到陶氏归阴,才把大权转给孔氏。
   
    孔德成百日后,接到徐世昌大总统命令:“民国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为衍圣公。”抗战期间,孔德成去了重庆,解放前夕,他去了台湾。 
 
    孔府从封建王朝到民国年间,一直是尊荣多福、威势显赫的,其占有土地分布在五个省三十多个县里,不但有丰富的地租收入,且有皇家不绝的赏赐,地方官不断献纳,真是富贵可敌王侯。到了民国年间,不但袭封为衍圣公,袁世凯称帝时还加封了“郡王”称号,之后,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潘复等都敬重孔府,连张宗昌也到孔庙拜过孔子;蒋介石当权年代,曾派中央宣传部长褚民谊到曲埠祭孔。可见历代剥削阶级都用孔子这根拐棍为自己撑力。韩复榘是个粗野无文的壮汉,也多次祭孔,他不会念“道贯古今,德配天地”之类雅文,张开大嘴喊出一个笑谈:“孔子现在又走运了。”虽是笑话,却也近乎实际。本来嘛,“五四”运动大闹打倒孔家店,山东第二师范学生还演了丑化孔子的“子见南子”话剧。在这些时期里,孔子真倒了运,一转瞬间,政府大员又都来祭孔了,不正是“孔子又走运了”?

    现在,要在全世界建百所“孔子学院”。据报道:在韩国的一所已经于2004年11月建成;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2004年9月山东曲埠市在孔庙举行了祭孔大典,市长主持,中央电视台向世界直播。2004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承办孔子学院建设是—项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任务;首批17所高校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开路先锋,希望各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搞好。”这就确定了在国内十七所高校内也要建立孔子学院。

    看来孔子是一根公用的拐棍,谁都可以拿来用;孔子是一台公共汽车,谁都可以用以代步。两千年的封建阶级使用了他,今天,不期然而然地又有人使用他。


相关文章:
·施格:《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 陈焕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序
·夏德:《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序
·翟玉忠:《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译序
·《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书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