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外族统治下的天下第一世家——孔府 
作者:[佚名] 来源:[网友推荐] 2018-12-23


靖康之变(1126-1127年)后,孔端友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曲阜,背负孔子的弟子子贡雕刻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的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后世居衢州。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

这时,女真金国也册封未加抵抗便主动投降金军的孔端操,也就是孔端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袭封了“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孔端操成为北宗之始。而后过了一百年,由铁木真的儿子窝阔台率领的蒙古汗国的军队占领山东曲阜,又立既非孔端友也非孔端操的直系后代的旁支后代----孔子第五十二代嫡孙孔之全为“衍圣公”,这样,13世纪20年代(1220年代),蒙古、金、南宋三国并立之时,曾出现“天有三日”—三个“衍圣公”(孔端友直系后代、孔端操直系后代、孔之全)的局面。

1229年,蒙夷灭金夷灭之后,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精彩激烈就不累细数。最后,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

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很意外,但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元好问乘机提出,希望“儒教大宗师”能多为天下儒生着想,改善一下儒生们的卑贱地位,蠲免儒户的兵赋等。这个提议也被忽必烈应允。

在蒙古汗国蒙哥汗统治的时候,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管着华北的河北山东一带的事务,那正是圣人孔子的后代们大量聚居长住的地方,孔子的后人们对当地汉人百姓如同地狱一般的惨状生活装聋作哑,没有半句上表,没有一字抗议,只管当他们的“衍圣公”!

衍圣公孔元措1252年去世,其儿子侄子等一帮孔家族人就开始争夺这“衍圣公”的头衔,忽必烈哈哈大笑,回应道:“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姚燧《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称号后,孔子后人们上赶着抢着去上表庆贺,说什么这是“实质荣归”“名实相副”“圣人开颜”“吾皇圣明”了!!

1644年清夷大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几乎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北京城。

时隔四个月后的1644年九月初一,孔府当代的衍圣公孔衍植就奉上了《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要说明朝的皇帝对待孔圣人的后代确实不薄,将衍圣公的职位排在朝廷文臣之首。等到了崇祯时期,更是将其封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成为太子的老师,让孔府一门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皇恩浩荡。可即使如此,也没能让孔圣人的后代表现出丝毫的"民族气节"。

由于衍圣公孔衍植的投诚,孔府很快就迎来了回报,三天之后的九月初四,清廷便下旨,称"先圣为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意思就是孔府仍然可以享受朝廷的优待,也承认其圣人后裔的地位。顺治二年(1645),朝廷颁布剃发令,接着,为响应清政府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 并向清廷上奏了《 上剃头奏稿》。

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



相关文章:
·李建宏:西方统治阶级的独特统治手段——情绪管控
·美学者米歇尔·哈德森:"美帝国利用美元作为它主要的统治工具"
·外族统治下的天下第一世家——孔府
·喻中: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天下第一
·周小平:民国大师不过是殖民奴化统治下的精神鸦片而已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