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经典
瞿孝军:《管子》箴言选介 
作者:[瞿孝军] 来源:[学习时报] 2016-09-04

   管子有“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之称,《管子》一书中有许多能给人教益的箴言。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出自《管子·明法第四十六》。公元前6世纪左右管子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概念,比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观念还要早三百多年。此后,“法为治具”成为历代的一贯认识。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出自《管子·霸言第二十三》。管仲作为历史上首个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古代思想家,他爱民、重民、利民、富民,一切以民为根本,开创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先河。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出自《管子·牧民》。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抬高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标准;“廉”,就是廉洁不贪,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和不端行为;“耻”就是知羞耻,不与道德低下的人同流合污。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并且把它们比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出自《管子·权修第三》。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论及育人重要性的观点。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出自《管子·立政第四》。意思是,君主需要审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这三个根本问题是国家治乱的根源。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对于德义没有显著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高的爵位;对于功业没有表现于全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事没有取信于人民的人,就不能让他做大官。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出自《管子·立政第四》。意思是君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对于提倡道德而不真正做到仁的人,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对于见到贤能而不让的人,不可以授予尊高爵位;三是对于掌握刑罚而偏袒亲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地利,而轻易课取赋税的人,不可以让他做都邑的官。这四条巩固国家的原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出自《管子·治国》。意思是大凡治国之道,必须让人民先富裕,人民富裕了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困就难治理。所以治理好的国家人民是富足的,治理不好的国家人民一般是贫穷的。管子的《治国》篇中也曾谈到:民富是国强的基础。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管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天下公约仍然能够对各诸侯国的民众形成有效约束。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人应当能善于利用世间万物,而不是被世间万物所役使和束缚。“物”即外物,身外之物、身外世界,是“我”存在的重要参照物。它可以是“我”存在的物质背景,也可以是“我”追逐的目的、对象。


相关文章:
·翟玉忠:《管子》经济学思想究竟有多超前?
·翟玉忠:《管子》道家心法四篇浅说
·张文木: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读史札记
·翟玉忠:《管子》轻重术是复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国富策:读<管子>知天下财富》(修订版)导读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