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张治安:略论陈云对外开放的经济思想 
作者:[张治安] 来源:[] 2012-04-02

    陈云的经济思想极为丰富,其中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尤为可贵。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 冲破封锁,利用矛盾,打开通路,尽量与外国做生意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存在,总要同周围乃至世界各国发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交往与联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建国之初,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经济禁运和封锁,企图把我们的红色政权扼死在摇篮里。陈云当时受命主持中央财经工作,他卓有成效地组织和领导有关部门冲破封锁,打开通路,加强了我们同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迅速克服了我国当时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建国前夕,他在1949年8月上海财经会议上,就针对敌人的封锁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说:“我们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封锁,不仅是目前的军舰、飞机、水雷的封锁,在经济上也要准备他们不买我国出口的货物,不卖给我们需要的东西。当然,他们不可能把我们完全封锁死。从香港多少可以进出一些。广州解放后,南边即可有一条通路。帝国主义之间有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你不做生意,他还要做生意。北方也有通路,天津可以出,大连可以出,满洲里也可以出。有些东西可以让外商代销一下。”他当时认为我们甚至准备暂时赔些钱,也要尽量与外国做生意,以换取我们所必须的物品。他说,“为什么要赔钱呢?因为出口货物的价格决定于国外市场,而不决定于国内的生产成本。”(1)

  在他这一思想观点的指导下,新中国的外贸经济迅速开创并发展起来。1952年进出口总额就达19.4亿美元,之后又不断发展。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中苏关系恶化,我们同苏联和东欧的外贸又受到一定障碍,加之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思潮影响,我国的外贸经济一度发展缓慢。70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打开,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得到恢复,我们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逐渐频繁。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又加快了外贸经济的飞速发展。1978年进出口总额已达206.4亿美元,1994年又上升为2367亿美元,且出口略大于进口。我国外贸的如此发展,与陈云的有关思想是分不开的。

  二 扩大品种,提高质量,建立信誉,搞好出口商品基地

  国际间的贸易总是互通有无、平等竞争的。解放后,我国的经济技术非常落后,要想发展经济,引进技术设备和购买必要的物资,就必须有相应的物品进行交换和补偿。因此,陈云一再主张扩大品种,提高质量,建立信誉,搞好出口商品基地。他不但在1954年底全国公私合营会议上强调过这个问题,而且在1961年5月外贸专业会议上又讲:“希望同志们特别注意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和出口。我们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打开销路不容易,出口数量有一定限度。农产品则不同,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都爱吃爱用祖国的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比较有保证,而且这些产品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争取多出口”(2)。他还说,我们的出口商品一定要保证质量,对外国做生意不能出门不认货,要包换包退,建立信用。要树立这样的硬牌子。“过去商人为了创牌子,建立商品信誉,开始赔本也卖……因此对出口的商品,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不合标准的一律不准出口”(3)。同时,他还要求出口商品都应当有生产基地。他说:“为了多出口,就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搞好出口商品的基地”(4)。我国对外贸易多年的实践证明,陈云的这一思想是非常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

  三 引进技术,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以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引进国外技术是我国涉外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50年代,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陈云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我国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一些技术设备,以有名的156项为中心,共引进400多个项目,用汇约27亿美元,而且都是成套设备。因为陈云等同志一贯主张成龙配套,填平补齐,以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扩大和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我们又开始寻求从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引进技术设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又大规模开展技术引进工作。仅1978年共签订1230多个设备技术引进合同,成交额达78亿美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技术设备引进工作又出现了新的局面。1979年9月18日陈云在财经汇报会上又强调指出:我们“着重点应该放在国内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上.我们国内现有企业的基础是不小的,要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新技术(软件),或则填平补齐,或则成龙配套,用这些办法来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5)。所谓填平补齐,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现有生产的技术结构、设备状况和能力水平等,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不要盲目从事。所谓成龙配套,就是要以产品为龙头,将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一条龙地组织起来,对整机、零部件、原器件、原材料等几个层次配套进行安排,以保证我国消化吸收的整体性,从而改革创新,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

  在陈云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1986年,国家组织消化吸收12条龙,即选择12项量大面广、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引进项目,实行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相结合,主机和配套相结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相结合,一条龙地组织起来,共同实现国产化。1987年全国又提出了国家重点支持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项目150项,之后又不断增加。实践结果,成效很大,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起飞和国内技术的发展。

  四 一切引进必须有专家参加,择优选用,集体商量,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技术引进是必要的,然而引进技术必须注重其先进性、实用性和高新性,要结合我国的国力和技术结构,合理地确定引进的项目、布局、重点、规模和对策,要择优选用,不可盲目从事或重复引进,更不能长官意志,为所欲为,一个人说了算。这是陈云的基本主张。我国在引进项目上曾一度出现过“洋冒进”,引进规模超越了国力的可能,加上有些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使2/3的造价提高,建设周期拖长;不少项目建成后,由于原料、配套项目等原因,设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又由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好,一些项目的原料、备品、备件的进口依赖度较大,掣肘着自身的发展。如1978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成交总额是 78亿美元,其中有31亿美元合同是在12月20日到年底短短十天之内抢签的。这段时间的引进重点集中在上海宝钢、4大化肥厂、5个石油化工项目、3个大化纤、100套综合采煤机组等22个大项目上,其用汇占全国用汇总数的1/4。如此大规模的引进超过了我国国力的承受能力。又如我国纺织工业,仅从 1979年到1985年共引进6.4万多台(套)技术设备,而且各地竞相引进,乡镇企业盲目发展,布局混乱,规模也不合理,可是,纺织原料却发展滞后,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原料中70%是天然纤维,30%是化学纤维。而近几年,一方面棉花产量徘徊不前,羊毛资源短缺,蚕丝、苎麻和亚麻产量不稳定,化纤原料生产也发展缓慢;另一方面,重复引进和盲目发展,致使原料缺口逐年增大,不得不增加进口。仅1988年用于进口纺织原料的外汇就高达35亿美元。即使这样,也因“羊毛大战”、“棉花大战”等,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常常开工不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了防止和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陈云早在1980年12月关于《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中就曾强调过,搞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要注重国家的集中统一和计划性。同时,他还批评了各地重复建设、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以新厂挤老厂的现象,明确提出:“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必须是领导干部与专家共同商量”;又说,“不同方面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意见,要注意和考虑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而且“定案时宁慢勿急。”接着,他又特别指出:“任何一个项目,必须集体商量,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必须是一项规定。从公社起直到中央常委,必须照此办理”(6)。陈云的这种思想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一定要记取经验教训,做好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

  五 在自力更生为主的前提下,可借些不吃亏的外债,但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能力

  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外资金,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建国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外资时断时续,几经沧桑。我们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而且也以此为荣。然而,自力更生并不等于闭关自守。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就明确讲道:“‘资金不够,可以借外债。’这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并说,“今后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条件下,还可以借些不吃亏的外债”,现在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低利自由外汇贷款,将来使用起来可能对我们有利。他接着说,“但是对外债要分析:卖机器设备占绝大多数。能借给我们自由外汇的很少,而且利息高达15%左右,这是相当高的利息。……这种自由外汇,我们借多了也还不起”(7)。他和李先念在 1979年3月《关于财经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中也特别提到,“借外债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虑国内投资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进行”(8)。在他和李先念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多年来我国借用国外贷款的规模、结构和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在利用国外贷款时,我们要既考虑建设对资金的需要,又考虑偿还的能力,争取尽可能多的优惠贷款,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我们应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是外债借得越多,思想就越解放,就越好。近年来外债的急剧增加不能不令人担忧。据有关资料表明,1985年我国外债余额是158亿美元;1988年则为 400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债务国;1990年又超过了500亿美元,1992年却将近700亿美元。加上还本付息,这两年还会更多。若按调剂价计算,目前我国人均欠外债至少在六七百元以上。而且近几年我国一直是赤字财政,又发行了大量的国库券。试想要偿还如此庞大的外债谈何容易?因此,我们不要忘记陈云的告诫,应深思他当初的衷告:“只看到可以借款,只看到别的国家发展快,没有看到本国的情况,这是缺点。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9)。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借外债的宏观控制、监督和管理。靠借债过日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六 要节省外汇,合理使用,外汇贷款只能用在最关键的项目上

  一个家庭过日子,要善于开源节流,合理安排。特别是比较贫穷的家庭借了债,更应精打细算,把钱用在最紧要的地方,决不能铺张浪费、胡花乱用。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新中国多年当家理财的陈云深知此理。他一再强调,对于低息外汇贷款,“将来借到了,也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10);并说,不要用自由外汇来弥补赤字,不能用多发票子来弥补赤字,因为这将无以为继,到一定时候;就会爆炸。同时他又批评了不注意开源节流的两种错误现象:一种是现在出国考察团太多,有不少是游山玩水团,在无端地浪费外汇;一种是各地方、各部门为了取得外汇,出口的商品自相降价,在人为地减少外汇。显然,陈云的主张和观点是正确的。在他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多年基本上能够正确地掌握外汇贷款的使用方向,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借用的短期外汇贷款,主要用于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和见效快的关键设备,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对于中长期国外贷款,一般也都用于经济文化等建设,特别是用于国内比较薄弱或关键的基础产业项目上。如1979年至1988年10年中,我国外汇贷款用于280个项目的建设上,其中80%是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20%是石化、钢铁、轻工、农业:文教、卫生、科研等项目。这些项目在之后的经济文化建设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不可否认,近年不合理的使用和浪费外汇的现象时有发生。除陈云上面批评的那两种现象继续存在外,不少地方和部门用来之不易的外汇大量地或盲目地购买国外的高级轿车、高档香烟、电冰箱、录像机、空调器、电子琴、自行车、缝纫机、高档皮鞋旅游鞋、高级香水化妆品以至口香糖等奢侈品或日用消费品。我们一定要珍惜外汇,开源节流,把外汇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七 对外国资本家欢迎之中要警惕,“肥水不落外人田”

  改革开放不久,陈云在1980年 12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曾讲:“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不过要头脑清醒”,“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们做买卖所得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有些机器看来似乎利润低,但是同另外一些机器或费用合起来的利润,决不会低于平均利润率。世界上没有一个愿做低于平均利润率买卖的资本家。如果低于平均利润率,他为什么不把钱存在银行里稳拿利息?为什么要搞冒险的投资呢?”他接着说:“我所以一再说对外国资本家在欢迎之中要警惕,这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对这件事还很天真”,“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丝毫没有不要利用外资的意思,只是敲敲警钟,提醒那些不很清醒的干部”(11)。随后他又说,“总之一句话:‘肥水不落外人田’”(12)。这些年的实践证明,陈云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个警钟也是应该敲的。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迅速增长,三资企业发展很快,据报导1993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22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7.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1109亿美元,实际投资257.6亿美元。到1993年末,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累计达16.75万家,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1%以上。目前,三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成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的主要窗口,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一支劲旅,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欢迎外商来华投资,以带来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速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可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外资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本是一把“两刃的刀”,利用它有两种效应,机遇与风险并存,成绩与问题共有。目前国有资产流失、“肥水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不能不令人高度警惕。有些三资企业、外商运用各种手段低价高报、以次充好、虚亏实盈、转移利润、逃避税收等,大量侵吞中方国有资产。然而我们许多地方和部门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竞相攀比、任意优惠、饥不择食、一拥而上,大慷国家之慨,人为地流失或奉送我国资产。据有关调查,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方资产应先评估而未评估的相当普遍,约占90%左右,仅1992年国有资产因未先评估约损失646.98亿元。且中外双方资产作价严重不公,将国有资产压低而与外商高价资产合资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某地一家钢管厂账面价值5000万元,评估资产2.1亿元,地方和企业领导却仍以5000万元与外商合资。湘潭一合资企业,外方设备报价120万美元,实际价值90万美元,技术软件报价30万美元,实际价值只有3万美元。有些地方引进外资,不是引进我们急需的高新技术,而是把投资少,利润大,赚钱快的金融、商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让外商搞,甚至还想把高速公路卖给外商,也出现把土地高价买上低价送给外国人的怪现象。诸如此类,“肥水落入外人田”。若任其下去,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八 搞特区和利用外资进行建设,我们经验少,要认真研究

  陈云建国后长期从事财政经济的领导工作,亲自组织并指挥过建国初我党在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统一经济,稳定物价;统购统销;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也是他一手参与搞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初,他虽然首先明确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必须有“市场调节”的新观点,但他始终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和主张。他虽然赞同引进外资和搞经济特区,但他一直认为对利用外资和搞经济特区要持慎重态度,要警惕,要总结经验和认真研究。他在1979年9月18日财经汇报会上就曾说:“利用外资来进行建设,我们的经验还很少,需要认真加以研究”(13)。之后,他又说,对外国资本家欢迎之中要警惕等。他在1981年12月还说过: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在部分地区试办经济特区,现在只能有这几个,不能增多特区;又说:“广东、福建两省的特区及各省对外业务要总结经验。现在还没有好好总结。”“既要看到特区的有利方面,也要充分估计到特区带来的副作用。”他说,像江苏这样的省不能搞特区,江浙一带历史上是投机倒把有名的地区,坏分子的活动都熟门熟路。1982年大年初一,他找计委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强调加强和改进经济计划工作的问题,说“现在搞特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如果那样,外国资本家和国内投机家统统出笼,大搞投机倒把就是了,所以不能那么搞。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14)。1985年9月24日,他在讲必须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时又说: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用,是完全正确的,要坚持。但同时要看到,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直接的危害。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他还在其他地方强调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别的现代化;我们过去受帝国主义的欺侮,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受别人欺侮;资本家的本性并没有变,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没有过时等。后来,当他闻知我国特区扩大后办的不错,经济发展的很快,他非常高兴,并表示支持和赞同。但无论怎样,他提出的要认真研究、总结经验都是完全有必要的。

  应当承认,事实上我们的经验还很少,东欧和前苏联只提供了一些教训,而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也碰到了许多新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认真研究、正确解决。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我们真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胜利前进,才能永远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渭南市委党校)

  注  释:

  (1)《陈云文选》第2卷,第2页。

  (2)(3)(4)(5)(6)(7)(8)(9)(10)(11)(12)(13)(14)《陈云文选》第3卷,第155—156、158、157—158、267、280、276、248—249、252、277、277、280、265、307页。


相关文章:
·陈云鹤道长:健康之道贵在“三大平衡”
·陈云之子陈方回忆父亲:公家的钱一分不能动,国家早晚要查。
·徐建平:陈云与初心使命
·陈恒:略论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
·樊晓英:陈云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