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要演孔子的消息传来,舆论一片哗然。据胡玫导演介绍,她的孔子是会武功的孔子,是能言情的孔子。(见《新京报》2009年3月9日)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代的人物。孔子一生的教育事业和周游列国都在为一件事情努力: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孔子认为之所以春秋诸候战乱,是因为周朝礼崩乐坏。尽管没有诸候买孔子的帐,但据此可以看出,孔子不尚武,希望天下的人“克已复礼”,“仁义厚道”。孔子的父亲虽然是鲁国有名的武士,但在孔子三岁时就已经去世。春秋时,人们以精通六艺为荣,即: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孔子好学,精六艺,且身材高大。但仅以身材高大、会射箭驾车就能说会武功?武,指格斗技术。武功,指经过专业化的格斗训练,并具备超常的格斗能力。将身材高大,会射箭驾车说成会武功,明显是在曲解。
孔子的母亲是二房,孔子父亲去世后不为大房所容。稍后,母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十七岁时,母亲病故。生长这样环境下的青年孔子,有什么心思去同女子言情?一个言情的孔子能在学习时“三月不知肉味”?一个言情的孔子,能谛造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理论?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屑于同女人言情,如:“夫为妻纲”、“夫唱妇随”、“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三句话通俗点理解就是:“女人要听话,女人很讨厌”,这也是现代女性所说的“大男子主义”。
人常说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的胡玫导演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让孔子会武功,会言情。
伴随着东风西渐,尤其是中国奥运会的成功和神七升天之后,西方列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文化。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工作者都对中国的《西游记》进行过改编,有的是唐僧和观音恋爱了,有的是像极了哈利波特,虽然改的面目全非,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尤其是功夫熊猫,在中国也火了半边天。
西方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学习对象。中国大部分电影人对西方电影的特点也都能说出一二三,如:暴力加色情。近段时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电影人拍电影的标准都在向西方看齐,不论是拍出来的还是没拍出来的,都以去国外拿奖参展为荣,至于中国的观众是不是喜欢,他们不屑于考虑。有些电影人的结局是:大片拍成了烂片,画虎不成反类狗。
在电影界,作为导演,肯定希望自己拍出的电影成为传世经典。作为制片人,肯定希望自已的投资赚得钵满盆盈。然而,当一个导演不顾文化现实,忽略本土民众的感受执意去追求心目中认可的西方经典,拍出来的电影肯定不能成为经典。因为经典之所以经典,前提和内涵是被大众广泛接受,并在民众中持久广泛的传播,当然,这也是票房的保证。
导演花的是制片人的钱,似乎只要制片人不说,别人无可厚非。制片人之所以不说,是缘于对导演的充分信任,更缘于对拥有更多钱财的期待,因为艺术对于当今部分制片人来说算个屁,赚钱才是硬道理。但是,当一个导演和制片人为了钱,为了能博一个在国人面前玄耀的西方荣誉,在塑造一个公众熟知的历史人物时任意杜撰其应有的特性,就会像单相思中的青年男女:光天化日之下做春梦。个人在春梦中满足私欲不足挂齿,但《孔子》这场因金钱和虚荣引发的春梦,却会让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蒙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