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颜建益:《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法家思想之探讨 
作者:[颜建益] 来源:[] 2009-03-06

一、前言

在老庄思想为主的道家学说当中,谈论形而上的宇宙论问题与消解人文巧伪的政治论问题以及个人精神修养的超越问题一直是道家学说的重心。然而在汉代的时候,《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出现,无疑是在道家宇宙论,政治论之外更将学说带入到养身的层面。这是道家学说中新的开创。《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思想,大致上是以现实生活中君主的治国之道为主轴,并以治国如同治身的观念来做开展。故在许多老子原文中的形上的推演,都被解释成治国与治身的道理。然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中,在汉代黄老思想盛行的情况里,《老子河上公章句》是否如同黄老思想一样,其中亦带有些许的法家思想的色彩呢?这是本文所感兴趣的地方。

欲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先将《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作一个厘清,在确定知道成书的年代之后,我们便可以依照当时的学术风气的主流来对《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思想作一个较精准的分析。在来便是自原文中找出属于法家想的一些线索。这是本文开展的方法。


二、本文

汉代是历春秋战国数百年分裂之后兴起的大帝国。在长期的战乱之后,汉初的思想趋向不外两个:休养生息和确定大帝国的规模。一方面由于休养生息以回复国力的需要,汉初思想以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张作基础,不扰民以便恢复在长期战争中消耗掉的国力,并使人民认同新建立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一个版图辽阔的大帝国,如何有效掌握跟治理亦是汉初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在汉初人民需要修养,而大帝国需要有效治理的两大重心之下,春秋战国以来的各种学说都被取长补短的方式融合成了汉初的黄老思想。其基本论调以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仁德之治为主,在治国的需求上再融通各家的学说特点。便形成了汉初思想的特色。

(一)汉初的黄老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叙述他父亲司马谈对各家思想的评述,其中明白地介绍了「黄老之学」的特色: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自序》可见所谓黄老之学,并不是纯粹的道家思想,而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综合儒、道、名、法、阴阳等各家之长,以应付现实一切变化的学问。道家思想在老子以后,开始有了两种发展:一是追求主体精神的逍遥自由为目标,重出世而消遥;一是以掌握现实的成败得失、祸福吉凶的规则为目标,重入世而富批判精神。前一个以庄子为代表,后一个便是以汉初的黄老思想为主。


(二)《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

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广泛的讨论问题,然其中于金老师春峰所著《汉代思想史》一书里已有着相当精辟的结论,并对学术界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有着独到的意见。其结论为《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为西汉时期。以下便针对讨论此问题的三个方向来探讨并引用金老师的意见以做为此问题的结论:

1. 《汉书艺文志》并未提到《老子河上公章句》:有学者提出,若《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的作品,那么为何如此一部作品,在《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却未曾提到。然而,以《汉书艺文志》中未提到《老子河上公章句》来当作《老子河上公章句》不可能成于西汉是很妥贴的。因为在已经确定为西汉的作品中,而《汉书艺文志》并未提到的例子也是所在多有。金老师并引王利器先生的话提出例证:

「即如《汉书?儒林传》所言:世传《百两篇》者,出东海张霸。王充《论衡》之《感类》《佚文》《正说》三篇具言东海张霸《百两篇》,《感类》且引“伊尹死,大雾三日”之文,而《艺文志,六艺略》‘尚书家’亦俄空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汉代思想史 金春峰)

2. 关于体裁:又有学者提出,章句之学东汉特盛,所以凡是言‘章句’者,便是出于东汉之后。然而,难道在西汉便没有‘章句’的体裁吗?关于此问题,金老师亦提出相当多的例证:

「但西汉以经学兴起,章句之学即已大盛,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章句就很多。如《易》章句有施,孟,梁丘氏各两篇;《尚书》有《欧阳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篇。《春秋》有《公羊章句》三十八篇;《谷梁章句》八十三篇。…….《孟子正义》说:“赵氏以章句命名,其来尚矣。”是深通体裁历史的论断。」(汉代思想史 金春峰)

3. 关于思想演变:有学者认为,两汉黄老重治国,东汉黄老讲长生不死,并演变而为神仙术。而《老子河上公章句》当中亦常常偏重于养身之术,所以《老子河上公章句》应当出现在东汉之后。然而这之中的问题是东汉所讲的神仙之术,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所强调的养身之理,是否一样﹖对于此问题,金老师亦提出相当有力的见解:

「《河上注》在注“道可道,非常道”时,曾说,经术政教是非常道,而以自然长生之道为常道。……..其实《河上注》反对的经术政教之道,是指儒家的治国方法,因为它和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是相对立的。但《河上注》所说的自然,长生之道,实包括治国与养生两方面的内容……特别有意思的是,《河上注》以“人君”为宣传对象,目的并不是要人成仙,而是要君主们善于养生,以便为政。」

因此我们便可以知道,《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所谓的养生长生,并不是指长生不死与成仙之道。这跟东汉的神仙之术是不同的,既然不同于东汉的神仙之术,那么说《老子河上公章句》出于东汉便有所不妥了。由此可知,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当于西汉时期应是中肯的结论。

(三)《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法家思想

既然知道《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书年代为西汉时期,那么在西汉时期盛行的黄老思想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老子河上公章句》的精神?要检视此一问题,从《老子河上公章句》中是不是具有法家的色彩就可以得知。法家重视人君应当建立威信,并采用适当的刑法和操控臣子的方法以及阶层观念。以下便针对《老子河上公章句》当中有关于上述提及的内容来探讨其中的法家思想:

淳风第十七「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也。」

《老子河上公章句》在这里提到,人君不可没有威信。而建立威信的方法,便是慎重于言。不言不合道的论调,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建立威信,取得臣民的敬重。否则,臣民便会对君主不信服,而产生欺瞒君主的行为。这里强调的是,人君的威信。这一点跟法家的重“势”的精神是很类近的。

知难第七十「我所言有祖宗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反也。」

《老子河上公章句》在此提出了层级的观念。强调了事情事件的层级观念。它所说的道理,包含了祖宗根本与君臣上下。这样的层级明显,与法家的阶层观念亦是相当类近。

制惑第七十四「以道教化而民不从,反为奇巧,乃应王法执而杀之,孰敢有犯者?老子疾时王,不以道德化之,而先刑罚也。」

一般人都会认为,老子一向反对人文巧伪的刑名。而《老子河上公章句》承接着老子的思想,主张人君应当以无为之姿,行仁德之治。应废除刑罚,广施仁德,以仁德教民,不以刑罚约束人民。然而,在此段文句中我们便可以发现,其实《老子河上公章句》并不是绝对的反对刑法。相反的,他认为刑罚有其存在的必要。当君王以仁德教育人民而人民并不听从的时候,便不得不以刑法约束之,使之就范。《老子河上公章句》并进一步认为,其实老子并不是反对刑罚。老子真正反对的,是君王不先以仁德教育人民,便一昧地以刑法来宰制人民,如此一来人民不知刑法的意义,只知道逃避刑法,这样便不能使社会真正安定。有此可知,《老子河上公章句》亦是肯定刑法的重要。如次一来,法家的思想在此便有所端倪。

三、结论

成书于西汉之后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在思想上除了承继老子的无为而制的精神,并进一步开创出治国如同治身的养生观念。然而,身处于黄老思想盛行的西汉时代,《老子河上公章句》仍然不能避免地怀带有些许的法家色彩。虽然,老子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巧伪妄作的形名,但是到了《老子河上公章句》便开始有了不同的解读。因为知道《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于西汉之后,便怀疑《老子河上公章句》是否能完全不受当时盛行的黄老思想所影响。于是而有了本文的构想。的确在《老子河上公章句》全书当中,几乎看不见太多的法家色彩的言论,但是仔细推敲,仍不难发现一些隐藏的端倪。在上述的几篇章节段落中,法家的思想隐约可见。


相关文章: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诸玄识:黑格尔抄袭老子
·梁宇辉:八卦九象和《老子》的创作方法、分章及章序
·梁宇辉:什么是老子之道 -- 从两个视角看懂《老子》
·王德岩:老子的“道”与“路”——老子的文化形象与《道德经》的解读途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