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参观盐神庙了解管仲盐政管理之正盐篋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8-04-19

供奉的是盐神菅子和陪练的关公和火神

盐神庙正殿

盐神庙——名入中国100古镇的资中县罗泉镇有著名的罗泉井,以盐为生的盐民为祈神保佑盐业发达而建盐神庙。

有“川中第一龙镇”之称的古镇四川资中罗泉,依山傍水,一色的青石铺就的五里长街,一面靠山,一面临水,靠山一面为骑楼(骑楼下是造型各异的瓜筒,有圆形、方形、菱形、上面刻着各种浮雕),临水一面多为吊脚楼--众多的吊脚楼,楼下是波光粼粼的珠溪河在静静流淌。静静流淌着的珠溪河又给人江南水乡的韵致。街道的另一边则是突兀的高山,让人领略的则是另一番景色。罗泉镇在古代遍山是泉水,有“四维白水”之说,“罗泉”名称便出于此。另有一种说法则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国,诸葛亮从成都南征时曾在罗泉镇营盘山驻军。当时,山上的珠溪河因沿岸茂盛的马桑树籽漂落河水染毒而不能饮用。诸葛亮便派人在河边挖井。几天后,挖井成功,晶莹的泉水涌出,饮后口感极好。诸葛亮见此井酷似箩筐,便命名为“箩泉井”。后人省事将“箩”字去掉“竹”头,删去“井”字,作为地名的称谓。

该庙为三层重檐式,翼角高翘。正殿龙脊上,有四条各长十余米的彩色巨龙缠绕其上。熠熠生辉的琉璃瓦脊上,塑有许多飞禽走兽。庙为四合院布局,庙门两侧各有几间店铺。庙门楼上,是一座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大戏楼。正面有一大露天院坝,占地300多平方米,是昔日观看坝坝戏和集会的地方。两旁为东西厢房。恢宏壮观的正殿高耸于十多级台阶之上,殿中有四根硕大的金龙抱柱,天花板上,雕塑着山川美景、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以及风土民俗等图案。在我国为数极少的盐神庙中,所供神像多为关羽、火神或李冰等,唯独罗泉镇盐神庙供奉着最早制定并且沿用至今的盐政大法——《正盐筴》的管仲。管仲曾为齐国的盐铁发展与管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受到建造盐神庙的商贾、业主们的尊崇,而成为庙中之正神。盐神庙,既是一座祭祀神灵的庙宇,也是人们休闲、娱乐之处;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井盐发展业的悠久历史,也表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及其精湛的雕塑艺术。

清代资州府治下的罗泉井(今资中县罗泉镇)直接建了“盐神庙”。罗泉紧傍珠溪河,明清时的盐商除了骡马便用木船将罗泉井盐运至成都重庆甚至更远的贵州、云南及藏族地区。当时镇上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为川南重镇,所产井盐品质上佳,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盐神庙正是建于这个时期,石刻记:“盐商们为祈神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资中盐神庙历史悠久。 在资中县罗泉镇,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盐业庙宇。

罗泉镇的盐业生产历史,较之“盐都”自贡,更早500多年。早在秦朝年间,就已是四川的食盐生产重地。至清代,罗泉镇的盐业发展到达顶峰。光绪年间,全镇拥有盐井1515口。各地商贾云集镇上,将食盐用船或骡马贩运至四川省内及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地。为祈求平安,罗泉镇人集资募建了盐神庙,奉祖师爷管仲为神。

庙里所供盐神并非神话传说人物,而是春秋初期在齐国力倡改革,积极发展盐铁业的政治家管仲,尤其是他制定的《正盐箧》,是中国最早的盐政法,供奉这位发展盐业的先驱和盐业管理的倡导者,是很具政治眼光的。

管仲(公元前?—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齐国颖上(今安徽西北部)人。得鲍叔牙举荐,被齐桓公用为卿相。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在齐国,着力开发渔盐之利。他制定了《正盐夹》,为中国首部盐业法典。在《正盐夹》中,管仲首次提出了课收盐税的方法及标准,并创设了计口授盐法、专卖法和禁私法。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统治者基本上沿袭《正盐夹》的方法来管理盐业。因此,管仲便被奉为盐业管理的祖师爷。
 


相关文章:
·翟玉忠:反覆之术——了解实情是说服人的基础
·吴钩:韦伯不了解中国,国人不必跟着他起哄
·周宁:西方知识反成中国自我了解的障碍
·叶檀:了解了商鞅与邓小平我们才能知道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周小平: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