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张建平:万物运动元规则 
作者:[张建平] 来源:[] 2008-03-16

对世间万物运动的方向性的把握,是人类一直担忧的事情,这种担忧大概源于对自身命运的担忧。不过这个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万物运动的元规则早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都已经形成定论,《吕氏春秋·博志》总结为“物极则反”。《鹖冠子·环流》称“物极则反,命曰环流”。其实,“周而复始”的轮回思想更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终结于洛阳的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官方认识,《易经》中有大量的这种思想表达。


对这种事物运动元规则的描述,形象的表述要首推道家的“阴阳太极鱼”图形(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懒得再画了)。阴阳鱼恰当而形象逼真地描述万物运动的方向性——走向自身的反面。而对这一思想的数学化描述,则当推著名的“麦比乌子环”,它告知人们事物的正反面其实是同一个面,左右侧也是同一侧,也是一个轮回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345)。

事物向着自己的反面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科学家到了最高水平都是迷信,他面对的都是没有答案的尖端问题,终究无法突破人类认识论的局限,无限的认识能力在更高阶的无限宇宙面前只好举手投降。

一直有人在讨论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殊不知这是问题的不同方面。中医认识人体的思路方式和西医完全不同,不是一个层次。西医的基本理论其实尚处在实证的低级阶段,而中医早就开始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人体系统了。但因科学和迷信仅仅一纸之隔,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中医中的迷信部分也依傍着高深的辩证思维模式长生不息。

哲学家到了最高水平就是疯子。有哲理和胡言乱语也是一步之遥。据说数学家、直观主义哲学家布劳维尔讲课时犹如自言自语(他的不动点定理被经济学缪用作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哲学希望用逻辑统领世界,但迄今为止,人类所提出的命题没有一条被证明是极终真理,除了这一条本身。哲学家大概只有说废话才可能是说的正确,例如“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之类。

最高明的心理医生几乎就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思维机器,他们把人的常态说成是疾病,而面对自己的心理疾病却也是束手无策。

不会说话的人说出来的总是真相,是为“童言无忌”。而当人们越来越会说话之后,人们开始学会“忌”,说出来的大都是谎话和废话,对一直追求的“真”反而敬而远之了。

物极则反,是针对万物运动规则而言的,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论当中的事实判断。而这一规则在价值判断方面的应用,就被描述成了“否极泰来”。《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曰“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否、泰都是价值判断用词。

审美大概是价值判断的顶峰了。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谈论古典家具收藏时谈及对“美”的层次划分问题。马未都将“审美”划分为四个层次,并认为审美结构按照拥趸人数呈金字塔状。

最底层叫“艳俗”。如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它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第二层称“含蓄”。唐诗宋词最为典型。马未都举例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其中之美是需要慢慢体会的,诗写的很简单,在这里一分手,坐着船就到万里之外了。但从诗歌的结构讲它是“对仗”的典范,从内容上它是“流水对”,上下句内容衔接,从意境上美不胜收,所以它属于“含蓄”之美。含蓄之美不是人人都欣赏的,吟诵唐诗宋词的人比哼唱流行歌曲的人少多了。

第三层是“矫情”。矫情就是做假、迂回、不直截了当。当代美术作品多以矫情为时髦,以让人不知所以为美,比如毕加索的画,英国女王说她实在看不出来画中的人脸冲哪边。

第四层即顶层,就是“病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病态的审美首推“缠足”,三寸金莲,以小为美。再如人工培育的金鱼,宫廷犬哈巴狗之类。金鱼不是鱼的自然形态。哈巴狗是近亲交配的产物,眼距很大,牙齿稀疏,是弱智体征。再如“干枝梅”,也不是常态而是病态。现代的病态审美例子如女名模以瘦为美,而瘦字的结构就是一个病字头。再如什么“苍凉美”、“战争美”、“涂鸦美”等等,最流行的“酷”大概也属此类。

马未都认为,到了审美金字塔的顶尖部分,会突然放大,从极少数人的审美变成大众时尚,重新回到底部的大众审美形态。为何会有这种变化?一言以蔽之,“轮回”,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运动方式。如果顶级的审美不会放大到大众层面,而是固守在极少数人的范围内,就不是病态了,就是常态了,正是因为本应该局限于极少数人的范围内的事情变成了大众时尚,所以才说它是“病态”。

龚自珍看到大众争相欣赏干枝梅,就写了《病梅馆记》给予讽刺。《病梅馆记》记录了当年的病态审美:“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作为社会精英的天下文人画士便“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导致“江浙之梅皆病”。如果只是少数几个人独赏几枝梅,也就算不上“病”了。而顶端审美之所以会被放大,心理学基础是因大众是有追星之癖好,附庸风雅之风尚。

马未都先生说的“放大”,就说人数的放大,审美的人从少突然转多,换句话说,就说从雅转为俗。因为顶部会突然放大,所以马先生“审美金字塔”的形容并不合适,合适的说法应该是“沙漏”,或X型。更合适地描述我看要说是“审美阴阳鱼”了(如下图。不知道马未都先生是否认可这种篡改),当从粗端发展到细尖的时候也就是到了下一个层面的粗端。


相关文章:
·廖峰:新文化运动对保守主义的清算
·翟玉忠:美国新经济运动与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断裂与回归:美国左翼如何与劳工运动重建联结
·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为什么会成为笑话?
·严氿霖:这届国民不行——蒋介石“新生活运动”始末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