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历史
王自立:“宾贡进士”崔致远 
作者:[王自立] 来源:[] 2008-01-11

报载,2005年10月15日,崔致远纪念馆在唐城遗址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建成后的纪念馆,将全面反映崔致远在我国生活、工作、创作的情况,并展示研究崔致远的资料、成果。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崔致远在扬州为官五年中留下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说到崔致远,首先就得提到“宾贡进士”。宾贡,是唐朝科举考试中一种新的类型,它因专门录取留学中国的外国才俊而受到了当时日本、新罗(即今天的韩国)等国在华留学生的欢迎。能够通过这种考试的,被称为“宾贡及第”,而这些外国进士也被称为“宾贡进士”。从821年至唐朝末年,共有58位来自新罗国的留学生通过考试而成为宾贡进士,这其中就有崔致远。

崔致远(857-约928?),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庆州沙梁部(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12岁的他肩负着父亲对他“十年不第,非吾子”的期望,渡海来到唐朝求学,并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17岁时考取了“宾贡进士”,被授以江南西道宣州溧水县尉。

包括唐朝在内,中国历代官员制服的颜色,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不得越级穿着、混淆使用。在崔致远成为“宾贡进士”、授以官职后,唐僖宗为了表明对他年少有为、才华出众的赏识和嘉许,曾特别给他“赐紫金鱼袋”的待遇。赐紫金鱼袋,就是官阶未及三品以上(元丰元年后四品以上),因为特别褒奖,而由皇帝特许改换制服的颜色为紫色,并且配金鱼袋,在正式对外介绍官衔时须明确表明此名称。崔致远曾在撰写《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简称《法藏和尚传》,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中)时,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份——“海东新罗国侍讲兼翰林学士、承务郎前守、兵部侍郎、权知瑞书监事、赐紫金鱼袋  崔致远”。

溧水县尉三年任满后,在广明年间(公元880年),崔致远自荐到他仰慕已久、文武双全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的幕下做官。高骈唯才是举,在其幕中,崔致远先是任掌书记之职,“凡表状文告,皆出其手”。当时黄巢率众起义,震惊朝野,为稳定政局,安定民心,崔致远受高骈之命执笔撰写了檄文《讨黄巢书》,一时天下传诵。公元881年,高骈又加授崔致远馆驿巡官之职,除撰写文告外,还掌管公文传递、官物转运、官员接待等事宜。后来,他还被高骈特授以都统巡官,教阅军队、参与军事活动,“称心怀捧檄之荣,满口咏从军之乐”,文武双全,的确令人踌躇满志、心花怒放。

在扬州期间,崔致远结识了晚唐的著名诗人罗隐、杜荀鹤、顾云、张乔等人。他们以文会友,游赏宴饮,诗文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段晚唐诗人的风流佳话。而且,崔致远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广泛地接触从新罗来扬州的官员、商人,促进了扬州和新罗的政治、经济交往。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27岁的崔致远因离开祖国多年,思念日甚,而向高骈请归。高骈以加封名衔和丰厚赏赐为他送行,唐朝朝廷又授予他唐朝“国信使”,委他以加强新罗与唐朝交流的重任。于是,崔致远在恋恋不舍中离开了扬州,返回阔别多年的祖国。

自古多情伤离别。在离开扬州之前,崔致远与诗友们把酒酬唱,诗中既流露出如《题海门兰若柳》中的缠绵悱恻、哀婉伤感:

“广陵城畔别蛾眉,岂料相逢在海涯。

只恐观音菩萨惜,临行不敢折纤枝。”

更有象《酬杨瞻秀才送别》中洋溢着的那种青春豪迈、壮志凌云:

“海槎虽定隔年回,衣锦还乡愧不才。

暂别芜城当叶落,远寻蓬岛趁花开。

谷莺遥想高飞去,辽豕宁惭再献来?

好把壮心谋后会,广陵风月待衔杯。”

正是因为崔致远创作了大量这样风格清丽、内容朴实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友谊的无比珍惜,他才被唐朝文坛誉为“文童”,并且以著名晚唐诗人的身份被载入了中国文学的史册。

回国后,崔致远将在中国、特别是在扬州任职期间所写的奏疏、诗文,汇编为《四六》一卷和《桂苑笔耕集》二十卷,以寄托对这一段生活的美好回忆。这些用汉文写成的文字,在当时就受到唐朝朝廷的重视,后来被记录于《新唐书·艺文志》第四卷中。因为其中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崔致远回国时带回了许多唐朝的文化典籍,在传扬中国文化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韩国影响极大,因此崔致远被韩国人民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东国儒宗”、“东国文化之父”。

崔致远归国后,曾任侍讲兼翰林学士,官至武城太守。晚年时因对朝政腐败不满,携家人隐居于江阳郡之伽倻山以终。


相关文章:
·王自立:“宾贡进士”崔致远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