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道——隐秘的秩序 
作者:[河朔] 来源:[道亦有盗2016-07-12] 2016-07-20

 

    《黄帝阴符经》一书开头提纲挈领的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天地演化之规律,遵循天地演运之趋势,就足够了。观天之道代指“道”。执天之行代指“德”。
    德字通循字,意即遵循“道”而行做“德”,这里显示的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
    道家并不是教我们参禅打坐,不理世事,那是道教所为。道家告诉我们“上士,勤而行之。”真正的有志之士,必须勤奋地行使自身的“德”性。用康德的说法就是:“实践理性。”实践强调的是一种自由,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如何执行呢?

    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尽矣。”通篇《庄子》一书,从《逍遥游》到《秋水》,都是在强调一种认知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够了。比如春天插秧,秋季收割,此乃“天之所为”,可我们求速成,求麦子早熟,于是“揠苗助长”,结果“反其道而行之”,导致麦子夭折。再比如王安石写过著名的《伤仲永》,七八岁的年纪是一个小孩子渐渐步入青春期的过渡期,应该顺应其自然真性,方能建立一健全之人格,而不去干预摧残,此乃“成长之道”。可为父却因仲永稍有一作诗天赋,便每日要求其写诗吹捧族人,导致其学业根基未稳,且诗艺不能持久,也无社会之经验,最终落了个伤仲永的下场。
    老子痛心疾首,提出政治改革之方案——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最终提出著名的论断:“无为而无不为”。
    历来两千年的解道之人都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比如朱熹竟解成“全无事事”,更是自欺欺人。老子说“动之于死地”,说人一生下来就必须有动作,有动作就会“有为”,有为就会不小心违背天地运行之机制,而入“死地”。所以,老子并不是告诉我们,天天躺在摇篮里只张嘴吃奶便可,而是告诉我们顺应天地之规律,践行德性,方能使得自己生存度提高,免于死地。
    王东岳先生的解释或许更为合理些:在无所作为的境况下无所不为。
    虽然这样的解释也是“玄之又玄”了,但老子的思想工具是辩证法,众人在讲“有”,他反而讲“无”,众人昭昭,他独昏昏;众人察察,他独闷闷。他经常“正言若反”,提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稀奇古怪的论点。所谓的辩证法,也就是循环论证,强调变化和转换。水在不同温度之下会变成冰,也会变成水蒸气;黑是白,白是黑,美是丑,丑是美。
    于是,他说的“无为”其实是最大的“有为”。

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呢?

    一群人走在康庄大道,大家“尊道贵德”,大家都不会想“走在这条路应不应当”,因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不知不觉的事,这是出于整个宇宙物演的总趋势使然。可有的人类越来越偏离了这条康庄大道,走到了两边的岔道,于是大呼小叫,自以为“我走的才是大道”,这就成了鲁迅所说的:“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首先,我们经常讲道路。其实,道路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道是迎面能看到对方来人的脸面。路是半山腰隐隐约约传来对方的歌声,是看不见来人的脸面的。
也就是说道是天地运行使然。路偏偏是人自以为是,“有为”折腾出来的。所以,老子气得半死,说——万物,尊道而贵德。
    只有动植物浑浑噩噩,享受自然天成,但它们不知道这背后有什么东西再运行,它们信息量极低,无忧无虑,生长繁茂,安居乐业,不知不觉的遵循着道。
    而我们人类因为文明程度提高,文明暴烈发展,结果导致我们自己走出了一条歧路,远离了那条康庄大道,没有德性,所以,我们必须在《道德经》大呼小叫:“道德!道德!”
    道家的“自化”如何解释?就是种下一颗种子,静静在一旁观看它的发芽成长,而不去扰动侵犯。种下的种子内部有一隐秘的生长机制,它在推动着种子的生长,这是人力所无法替代,这是一种隐秘的秩序使然。
    这个隐秘但“辅万物之自然”的秩序就是“道”,它是一种潜力,它是一种内部的生机。
    所以,西方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有个英国人叫做亚当·斯密,他已奉为“经济学鼻祖”,他写了一本最经典的书,叫做《国富论》。在这本书当中他郑重其事的提出了整个的“市场经济”的理论架构,影响至今仍旧不衰《国富论》当中只是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当中的“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只是一个充当市场管理员的这样一种身份,也就是只维护市场的治安,其余的经济领域政府一概不能插手干预。要充当市场内部的自我协调能力,最终自然会让贫富分化趋于天平状态。 这套理论在三四百年前当中提出来,中国人却在三四百年后才做到。
    而“道”就是这样的隐秘的秩序,它使得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但不去操纵它的生长过程,这颗种子该长成什么样,该活多久,此乃天道运行使然。而我们人类则是越想操纵它,越想控制它,最终适得其反,得不偿失,这样的例子已经够多了。
    所以,老子说:“知者我希。”知道我的人太少。他又继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的话非常容易知道,非常容易做到,天下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老子教我们“柔弱”,这不仅是母体道的基本特性,而且是道的实现方式。
什么意思呢?
    还是回到老子的那句话——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我们先看“孔”字的甲骨文。
    孔的甲骨文左边写一个孩子的“子”,右边画一个半抽象的乳房。孩子吮吸妈妈的奶水成长,但常人从外边看却看不到乳房是怎么流出奶水的。这就是一种自然运作的隐秘秩序。就好像你不能感觉到地球是在公转自转,你感觉不到万有引力一样,这些都是隐秘的内在运行规律。
    可你虽然没有感觉地球的转动和万有引力的作用,但你却被它们的互斥力牢牢地吸附在地球上。
    帛书马王堆《老子》里头有一句话: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什么意思?以今天的客观法则,来统御今天的所有一切。
    因为过去已然过去,孔子说过:“既往不咎”。未来则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哪个人能够知晓未来,于是只能参考今天的客观条件,来为今天做一番打算。
    我们再看一则信息: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说我一个周计划、月计划还能执行,可是一个一年的计划、五年的计划多半都不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在互联网时代,这可是个普遍现象。凯文·凯利在《失控》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说所有的长期预测都是错误的。混沌研习社的李善友教授就在一个演讲里专门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说,这本质上是因为,互联网时代,认知会改变世界本身。
    其实啊,在工业时代,长期预测就不会失效,而是非常精准。为什么呢?因为在工业时代,客观世界是可以测量的,数学家拉普拉斯就曾经说过,只要一个初始条件,加上科学定律,就可以算出它最后的状态。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你看,我只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速度,和它的加速度,我就能够知道在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物体的速度大小。除了牛顿和拉普拉斯,计算机的鼻祖冯•诺依曼,他也认为一切预测都在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准确的预测都是因为计算机能力不行。
    可是在咱们互联网时代,这套理论就不灵验了。因为你的认知会改变世界本身,再加上互联网本身在连接上非常发达,你的认知传播和改变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就拿我们都熟知的微信来说吧,微信这么牛逼的产品,难道是张小龙长期预测和规划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张小龙说他自己都不知道两个月以后的微信是什么样子,因为在这两个月当中,微信团队的认知又会提升很多。产品都是演化而可不是规划出来的,微信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只能等上个版本发布以后才能确定。所以说,长期预测就是个童话世界,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不过,虽然长期预测失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预测都是无效的。凯文•凯利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多恩•法默就认为,虽然长期预测不可能,但局部预测是可能的。法默在年轻的时候,和几个科学家做了一套数据预测设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做概率预测,然后他们带着这台机器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城玩轮盘赌,赚了很多钱。后来,拉斯维加斯满足不了这批人的野心,他们干脆进军华尔街,用这种技术来预测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成立了一家公司,就叫“预测公司”。法默发现,虽然整体来看股市不可预测,但在每天快收盘之前的15分钟,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预测是有效的。这就告诉我们,预测的时候,虽然长期不可知,但是短期的信息是可以掌握的。基于新的信息,在认知上领先别人半步就能获得成功。法默把这样的思考方式叫“正面的短视”。
    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都是因为“正面的短视”而成功的。比如说Uber,人家的营销为什么做得这么灵活?就是因为它的每一次预测都很“短视”,人家只做这周或者下周的计划,而每个活动从筹划到执行基本都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样可以让产品和营销策略能够快速迭代。同时,这种快节奏衍生出的灵活性,根本就没办法预测到,所以会给人创造出一种惊喜感。你看,这就是一种虽然短视,却能不断创造价值的预测方式。
    当然,要想做到这种正面的短视,你必须得有一种心态,猎豹CEO傅盛把这种心态叫空杯心态。比如说,咱们听了刘强东或者马云的一场讲座,让你回去三天之后写下你感触最深的三个关键词,你会写什么呢?傅盛说,大部分人写的都是在听讲座之前就同意的三个词,只不过在讲座里获得了验证而已,这叫筛子心态;如果你写的三个词,都是原来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同意的,那你就是空杯心态。这两种心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筛子心态不创造新的认知,但是空杯心态却能产生新的体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你才能更好地接收新事物,做到“正面的短视”。
    所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做一个五年十年的规划都是没什么意义的,有一个大体的方向感,把每次短期预测做到极致,更容易取得成功。
    德就是让我们做“正面的短视”,以此来把短期的计划项目做到极致,这样更容易成功。
    这就是“以今道,御今有”的奥秘。
    你是要做一名揠苗助长的愚昧的农人?还是做一位“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的有德之人呢?
    其实,道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三)
·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二)
·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 (一)
·陆寿筠:顺道无为、顺势求衡——驳自由主义“自发秩序”论
·李晓鹏: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与生产型世界秩序的建立 ——在国际财税协会(IFA)中国学术会议上的演讲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