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夏王朝迁都四川论——三星堆文明的新解读(下) 
作者:[郑贞富] 来源:[微察2016-03-17] 2016-05-11

                            《妇好灭鬼夏图》聂剑帆画

9、青铜神树与夏社
    三星堆博物馆的展品中,最醒目的是一株青铜神树,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发现了6件由青铜制造的树木。仅能比较完好地恢复一件,即展出的一号大铜树。
    一号大铜树残高396厘米。树干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
    这株树,是桑树。对桑树崇拜是从炎黄时代直到夏代的共同现象。炎帝的桑妃来自以桑树为图腾的承桑氏部落,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而尧舜的禅让是在桑林里进行的。在考古中,在河洛地区的青台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印证了经典文献的真实性。
    成书于夏末的农书《夏小正》,是一部描写伊洛河流域农业情况的著作,其中有“三月摄桑,委扬”“三月……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的记载。其意是指整理桑树,去掉其扬出的枝条,使其健康成长,并已开始育蚕。
    夏代的社稷称夏社、桑社或桑林,在洛阳二里头。祭礼所用的乐舞,是《大夏》《桑林》。而桑社正是以青铜神桑树而得名。青铜太阳轮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是乐舞表演中的一种法器,代表太阳普照大地,桑树生长,赐民衣食。三星堆出土的铜兽首冠人像、顶尊侏儒像、纵目(眼球明显突出眼眶)人青铜面具等,都是乐舞表演的道具或表现乐舞场景的艺术品。
    这几株青铜神桑树、青铜太阳轮、青铜面具等,就是夏代二里头夏社的原物。

10、青铜人像是“神主”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中,共有各种青铜人像50多个,包括人头像、大型青铜立人像。这些人头像、立人像,实际上都是夏代宗庙(洛阳二里头遗址二号宫殿)中的“神主”。
    所谓“神主”,指宗庙中的前代国君的铸像。《左传》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意思是,一个城邑,有陈列前代国君铸像的宗庙是都城,没有的是一般城邑。汉代以后,“神主”用画像或书写先君名讳的牌位代替。
这些青铜人像是夏代历代国君及其祖先的“神主”。禹是夏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父亲是鲧,鲧之父是颛顼,颛顼之父是昌意,昌意之父是黄帝。这些神主,面相有共同特点,有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有像大海一样的嘴,非常宽阔。而这正是夏朝王族的形象,即《史记》说的大禹“河目海口”。
    在四尊人头像上,贴有金箔,但它不是金面罩,是为青铜头像装点的黄金的皮肤,用黄金来表现除了眼睛、眉毛以外的脸上皮肤,说明这些“神主”的特殊身份。他们正是夏王朝的先祖,即黄帝、颛顼、昌意、鲧的“神主”
    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公斤,在国内出土的夏商周文物中,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他头顶花冠,河目海口,身躯瘦高,一袭长衫细布礼服,手臂和手粗大,两只手呈抱握状。
    这个“东方巨人”正是大禹的“神主”。《论语》说:大禹“恶衣服而致美于黻冕,卑宫室而尽乎沟洫。”意思是:禹不讲究衣服,却讲究礼服礼冠;不讲究宫室殿堂,却讲究沟洫水利。《说苑》说,大禹“衣裳细布”,意思是他的礼服是华贵的丝绸细布所做。而这些记载与这尊青铜立人像所表现的形象完全相同。该像的两只手呈抱握状,握的是什么呢?实际一只手握的治水用的耒耜,另一是呈抱握形的手势,是引导性动作。在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大禹的形象正是一手执耒耜,一手作手势,与这尊青铜像类似。
    大禹的“神主”所握的耒耜,是包金箔的木耒耜。这个筒状的包金箔,与大禹的“神主”同时出土,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黄金净重约0.5千克,目前解读为金杖。但它并非金杖,而是木质耒耜的装饰,耒耜已经腐朽。
大禹的“神主”,身躯瘦高,这与文献记载的大禹身高相同。《竹书纪年》说,大禹高“九尺九寸”,而同时代的尧舜,身高分别是“七尺二寸”和“六尺一寸”。

11、斟鄩的青铜铸造
    洛阳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都城斟鄩,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才能够铸造出这些发现于三星堆的精美青铜礼器。
    青铜器的铸造是夏代的一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在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而且还发现了当时大型的冶铜、铸铜遗址,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冶铜手工作坊。
    在冶铜手工作坊中,有冶铜时留下的铜渣和坩埚,以及铸铜用的陶范。在青铜器物的种类方面,有作工具用的铜凿、铜锛、铜椎。还有作兵器用的戚、戈,作酒器用的爵以及小件铜器铃、箭头、鱼钩等。
    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是当时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青铜不同于质地较软的黄铜,它是一种铜、锡合金。制作这样的青铜器,从采矿、配料、冶炼到制造泥模,做成陶范,以及灌注铜液,制出成品,每一个过程都要有熟练的技巧。象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铜爵,是用四块以上的范,由合范法铸成的,其制造技术已相当复杂。
    二里头发达的青铜文明,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文明积累,逐渐形成的。中原目前已发现距今6000多年的铜制品,文献也记载了黄帝铸鼎的历史。
    但是,二里头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是生产工具、兵器及生活用具,并没有发现大型青铜礼器,这与其规模很大冶铜手工作坊遗址很不相称,正说明这些青铜礼器在都城被废弃时,从这里被转移而走,它们正是被转移到了夏王朝的新都城“南巢”,即三星堆。

12、强盛的鬼夏王朝
    按照《竹书纪年》等文献的记载,夏桀在位51年,其中以斟鄩(二里头)为都31年,“流放南巢”20年。
    但是根据甲骨文的释读,夏桀在南巢的时间应更长。李元星近著《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从卜辞中找到了夏王朝存在的确证。其中主要有商汤灭夏后得到传国之宝九鼎、汤放桀到大象出没的南巢不得再回中原、商汤之孙太甲“赦免”夏桀、夏桀不辞劳苦经略南巢等史实。
    按照李元星的解读,夏桀又经历了商朝的汤、外丙、中壬、太甲共四帝,在南巢有30余年或更长。夏桀去世后,他的谥号是“桀”。
    三星堆遗址旁,有一条大河,今名鸭子河。但是这条河流,古代称雒水,秦汉时在广汉设县,就是雒县。洛阳二里头旁的洛河,古代也称雒水。显然,广汉的雒水之名,是夏桀从二里头带去的。三星堆的地形地貌与二里头非常相似,这也是夏桀在这里建立新都的原因。
    夏桀的名字是癸,此字和“鬼”同音同意,两者是通假字。因此,夏朝南迁后的名字是“癸夏”或“鬼夏”,甲骨文称其为“鬼方”。以南巢(三星堆)为都的鬼夏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它的西部达岷山地区,东部达荆襄一带,南到苍梧,北到秦岭。
    鬼夏王朝与商王朝进行了长期对峙和战争,从甲骨文的记载看,鬼方是与商王朝进行战争最频繁的国家,其次是羌方、土方、巴方等,而它们正是鬼夏王朝的属国或盟国。

13、鬼夏王朝的灭亡
    公元前1600年,商汤占领伊洛平原后,建都西亳(偃师商城),到商王朝第10个王中丁时,迁都于隞,即今郑州商城,此后又经常迁都。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第19个王盘庚时,迁都于殷(今安阳),从此不再迁都。公元前1250年,盘庚的侄子武丁即位。这时,与商王朝对峙的鬼夏王期已在成都平原立国350年左右。
    武丁在位时期,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对鬼夏王朝(鬼方)进行了灭国战争,商王朝取得胜利。史称“武丁中兴”或“武丁盛世”。
    《竹书纪年》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武丁和妇好的进军路线是,先到达荆楚,扫清鬼夏王朝的外围势力后,攻入成都平原,灭掉鬼夏,并降服氐羌诸部落。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夏王朝余部向远方逃走。
    这次战争经历了三年,而在这次战争中,南巢古城被夷为平地,鬼夏余部在砸碎国宝重器后,向西部逃逸。这就是三星堆文明宊然消失之谜。
    鬼夏王朝灭亡后,留在此处的蜀部落和各族民众继承它的文明,后来创造了四川金沙文明、成都五古城文明、岷山蜀人蚕丛文明。鬼夏余部则与部分羌人结合,逐渐迁到四川西部、青藏高原。谯周《蜀本纪》所载的“禹生四川西羌”的传说,正是夏文化溶入羌人中的现象。

14、“土著说”和“西方说”
    三里堆文明发现以来,学术界出现“三星堆热”,对三星堆之谜,提出了各种猜想。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来源,有两种观点,被人津津乐道,即“土著说”、“西方说””。“土著说”认为,三星堆青铜文明出于当地土著。“西方说”认为,这种文明来自埃及、中东、西亚地区。
    三星堆博物馆是国际一流的园林式博物馆,他的创始人肖先进是三星堆研究的权威。三星堆博物馆展览的主要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礼器,是按肖先进的思路进行陈列的,体现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出于当地土著”、又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并以此为起点开创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学术观点,迎合了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论”。
    肖先进等巴蜀、江南的大部分学者,主张三星堆文明是巴蜀地区独立起源的。但是,这种观点的理论缺陷是,在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出现之前,在云、贵、川地区没有青铜文明,在三星堆也没有发现铸铜遗址。
    “西方说”主要是西方学者提出的,认为三星堆文明来自中东、西亚一带。其依据是,三星堆出土的人头像,有明显西方人形象,金面罩、金枚的出现,是中东、西亚一带的文物现象。持这种观点,是由于对中原上古文献和出土文物缺乏了解。三星堆出土的人头像正是夏朝时中原人的形象,几尊人头像上的贴金箔,不是金面罩。所谓金杖,而是木质耒耜的金箔装饰,与西亚的金杖是根本不同的。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经典之作。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主题公园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现代休闲的轻松巧妙融汇,让古文明的优雅与大自然的质朴浑然一体,达到了高品位、高起点,以及文化性、科普性的高度统一。
    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又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不断进行文物活态展示的新探索,使古老文物以灵动姿态进入人们视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实现了旅游产品类型由单一的文物参观景点向复合型文物旅游景区转变。
但是,作为三星堆文明母体的洛阳二里头遗址,却冷的很,我们既没有二里头专题博物馆,也没有二里头遗址公园。二里头是比三星堆更重要的考古发现,但也没有出现象三星堆遗址一样经久不衰的舆论热度。我们要认真向广汉市学习他们对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一系列成功做法。
    “广汉经验”的核心是,把大遗址建成世界一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中心,把它定位为一次文化产业、城市建设、惠民服务的一场伟大改革。在项目进行中,紧紧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打造出传世精品工程。(全文完)


相关文章:
·伍国:2019年在四川农村的见闻
·四川大学教授:王羲之根本就不是“书法家”!
·寻根二里头----这里是夏王朝存在的证据吗?(上)
·寻根二里头----这里是夏王朝存在的证据吗?(下)
·夏王朝迁都四川论——三星堆文明的新解读(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