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被忘却的人类学大家——凌纯声 
作者:[胡文辉] 来源:[《邵阳日报》2014-06-13] 2016-01-11

 
    凌纯声(1901—1978),字民复;江苏武进(常州)人。

    民国时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南北派之分 ,北派以燕京大学为重镇 ,服膺新兴的功能学派 ,侧重汉人乡村社区的社会分析;南派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为重镇 ,于法国民族学派及美国文化历史学派浸淫较深 ,侧重边疆后进族群的历史考掘。北派厚今薄古 ,意在致用 ,世俗声名更盛 ,以费孝通为代表;南派重古轻今 ,无与国计民生 ,而成绩更为持久,以凌纯声为首席。

    凌氏论著宏富 ,其论文集名 为《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分作“中国边疆民族与文化”、中国古代与环太平洋文化”两大部分,正可涵盖他一生先后致力的两大学术领域。

    凌氏二十年代留法 ,在巴黎大学受业于人类学诸名家 ,获博士学位。返国后受聘于中研院,1930年赴东北考察赫哲族,为中国现代田野调查的先行者;稍后完成专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确定赫哲族属通古斯族一系 ,并全面总结其社会文化特征 ,论者评为“中国民族学家所编著的第一部具有规模的民族志专刊”。其后与芮逸夫合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以实地调查结合历史文献 ,描述细致 ,分析深入 ,亦为现代人类学名著。论文如《唐代云南的乌蛮与白蛮考》、《中国边政之土司制度》及《畬民图腾文化的研究》,或辨识族属 ,或述论政制 ,或考察文化 ,皆用力之作。

    1949年凌氏随史语所渡海迁台,在地理处境上由广阔转为狭 ,但在学术视野上反由狭小转为广阔。由于台湾特殊的海洋地理背景,多保存南岛(南洋)民族的原始文化形态 ,此时他身处其境 ,眼光为之一变 ,其学问重心乃由境内的边疆民族转向境外的海洋文化,学思泉涌,力作迭出 ,可谓更上层楼矣。

    凌氏突破西人所谓“印度尼西亚文化圈”学说的地理局限 ,指出在远古时代,不仅东亚大陆(东南)、东南亚及南洋群岛已构成更大范围 的“亚洲地中海文化圈”,甚至东西太平洋地区亦存在共同的文化因子。围绕此一主旨 ,他对各类文化特质分别作专题考述 ,仅专刊即有《树皮布印文陶与造纸印刷术发明》、《台湾与东亚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美国东南与中国华东的丘墩文化》、《中国远古与太平印度两洋的帆筏戈船方舟和楼船的研究》及《中国与海洋洲的龟祭文化》五种 ,论文更包括父子连名制 、吐舌人像 、铜鼓、猎首祭 、犬祭 、崖葬、洗骨葬 、嚼酒 、玉石兵器 、封禅与社等杂多事项 ,其选择论题之罕僻,牵涉地域之宽广,绝不受现代国族地理的拘束,在“冷眼向洋”的中国学界 ,实为空谷足音。

    凌氏既有西方人类学的训练,又有本土学问的基础,既重视田野调查 ,又重视文献记录 ,故能处处发现史料,打破隔阂 ,中外系联 ,古今互证。早年多做个案式的族群研究,为民族学的正道,论证皆中规中矩;而晚年做远距离的文化研究 ,则每承受传播主义之说 ,甚至相信中国古代封禅为西亚神庙文化东传的遗迹,“大胆假设”有余 ,而未尽能“小心求证”也。此外,引证古史文献 有“信古”倾向 ,亦其一病。


相关文章:
·任正非:大家不再相信美元是最可靠的储备货币
·梁衡:文章大家毛泽东
·油画大家靳之林走进本原文化会客厅(视频)
·被忘却的人类学大家——凌纯声
·李鸿宾: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史传承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