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李小龙:武道释义  
作者:[李小龙] 来源:[《中国武术修真宝典》 ] 2015-12-26

在李小龙的心中,并不以为自己只是个演员,他更认为自己是个武术家。在一生无止境的自我追寻和自我表达中,他从未须臾中止过探讨、分析和修正其所学之一切;而他主要的资料来源是他个人的图书室内藏有 2000 册以上包括有各式各样的武术。搏击技术、体育、防工等等方面的资料。从李小龙13岁开始学习咏春拳后的 19 年里,他无时不是以他的智慧结晶来孕化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与生命之道。由不断的锻炼中来强化其身体,由阅读与深思熟虑中来培养其心灵的力量。以下是李小龙的部分武学观点及启示语录,望众武友能择其中之善者,由以之为发端。  

以坚强的信念迈进拳道之堂奥  

欲在拳道中有所精进,必须不为胜负所役使,忘却赞誉和痛苦。纵使皮开肉绽,亦要制敌于败北之地。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头反顾,对生死置之度外。顾虑自己生命的安全,即是纵容敌人,最后必定伤害自己。为了获得心灵上的宁谧,勿使永恒的生命失去生机,换言之,不得落入拳套型式的桎梏中,截拳道是无形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它蕴涵其它门派的精技,撷用一切技法,但不受特定手段的串缚。武术家不能注重各种华而不实的枝节、花叶等细节,而应致力于追求武术的根本,唯有探寻根本,才是悟得武学奥秘之道。  

猫一样的敏捷,豹一样的勇悍  

真正的高手均擅于出奇不意制敌于机先,随心所欲地欺惑对方,迫使对方手忙脚乱,露出破绽,以利攻击。就截拳道而言,情形亦同,攻击时,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行动,如狐狸一样地聪明、猫一样地敏捷,豹一样地勇悍,眼镜蛇一样地强力,蠓鼠一样地抵抗。  

归一  

在我学拳之前,一拳对我来说只是一拳,一脚亦只是一脚;在我学艺之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至今深悟后,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罢了。  

本能  

能锻炼到掌握自然而然本能出拳踢脚的能力,各种动作必已是瞬间即发,无任何迟滞,脑海亦可在瞬间千变万化,洞悉外在形势而无所惧,欲达到此种境界,惟心诚与毅力,确切艰苦的锻炼可至。  

心悟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部分门派喜好直线,亦有部分门派喜好曲线,偏执单面搏击的门派,只会受到束缚,截拳道只追求槽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其方法只求心悟。截拳道的战斗艺术亦同于此;艺术绝非单纯的装饰品。  

自由无羁的心境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武术、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斗,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才能窥得事物的整体性。武术的锻炼务须自由无羁的心境,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简捷直接的技巧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之方式为之。截拳道之技巧简单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所限。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自由的内心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味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一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四肢的双重目的  

1 .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消除自由、正义与人性的障碍。  

2 .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味。截拳道系朝向自我发展的武艺。  

截拳道的要义  

1 .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  

2 .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  

3 .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 .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 .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 .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 .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 .近战的能力——( a )闪躲攻击;( b )摔法;( c )擒拿法;( d )   锁法  

9 .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 .不断强化自己的攻击武器、如手、脚、头、肘、膝等等。  

11.  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 .在结构上是整体而非结构局部的。  

13 .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 .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 .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侧右,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如常  

一旦受过良好的训练的学生在各方面均应能生动与有活力。然在实际搏击中,他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外界所纷扰,也须能以不变应万变。一旦前进,他的步子需轻盈而平稳。他的双眼必能不滞停,而注视敌人之每一举每一动,他的行为表现仍与平时一般,而元任何意外产生之可能。  


协   调   性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协调性都是从事体育竞技技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备协调性的人,才能够结合整个生物体的一切力量和能力,形成一次有效的活动。  

活动之前,关节两侧的肌肉紧张程度必然发生变化。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决定体育竞技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敏捷性和准确度极限的因素之一。  

在静止和缓慢的抵抗性活动中,例如倒立或举重杠铃训练,关节两侧的肌肉的人体固定在预期位置上的作用不小。在一些快速运动中,例如跑或投掷锻炼,靠近关节的肌肉缩短而对侧的肌肉却拉长,以完成动作。两侧仍紧张,但在拉长的一侧,其紧张程度却减轻许多。  

拉长肌过度紧张就象刹车器一样,减慢了运动的速度,削弱了运动的力量。这些有反作用力的紧张增加了肌肉活动消耗的能量,过早引起疲劳。接受一项对工作量、速度、重复性或持续性强度有不同要求的新任务时,就必须完成一种全新形式的“神经生理调整”。因此,在新活动中感觉到的疲劳不仅仅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也源于协调不当引起的制动。  

一个出色斗士的显著特征:即使已拼尽全力,动作仍轻松自如。  

新手的特征是紧张、无用动作过多和过度用力。有些罕见的“天才运动家”,似乎生来便具备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的能力,无论熟练与否,都轻松自如。轻松反映了他们在反作用最小的紧张状态中活动的能力,在某些运动员身上更为明显,事实上,人人都可拥有轻松的心态。  

那些行动笨拙的斗士,那些仿佛永远找不准距离的斗士,总是一会儿就被打败了。他们永远都无法猜透对手的想法,但对手却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企图,在他们做好进攻准备之前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醒了对手,他们主要是缺乏协调性。协调性能优越的斗士做任何动作都流畅而优雅。他似乎是在轻松的滑进又滑出,一点儿都不费力。他善于把握时机,他的动作如此富有节奏感;他还打算创造一种加入自己优势的节奏,他完全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似乎总能猜透对手的意图,他总是占据主动地位,而且总能逼迫对手作出他所希望的反应。首先,他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而不是仅仅带有某种模糊的愿望,因为他对自己满怀信心。  

肌肉没有力量进行自我保护,他们的行动方式以及我们行为的有效程度,完全取决于神经系统如何引导它们。因此,一个完成不好的动作就是神经系统错误刺激肌肉的结果,或是发送信号过早、过迟,或是发送顺序错误,或是强度分配不当。  

一个完成较好的动作就可表明神经系统已训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准确的向特定肌肉发信号,使肌肉在最适当的那一刻收缩。同时,关闭发给反抗肌的信号,让那些肌肉放松。协调完好的肌肉冲动只随要求的准确度激荡,并可在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适时停止。  

因此,协调性是训练神经系统的问题,而不是训练肌肉的问题。从肌肉根本不能协调用力到协调性能高度完美,是改进神经系统联系的过程。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说神经系统的上亿成分互相之间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神经细胞纤维同靠近它的细胞相缠绕,从而使冲动按某种感应过程从一个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胞。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点叫做“接触”。突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看到球没有任何反应的婴儿后来会成为有名的主力球员。  

技巧(协调)训练纯粹是通过练习(准确练习)使神经系统恰当联结的事。每次行动表现都加强了涉及到的联结,使得下一次表现更容易、更确定、更从容不迫。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学到自己想要的技巧,高效率的运动精力和动作,确保动作最为简洁。  

想当冠军必须要有从容的心理状态,在最为枯燥艰苦的训练中也能感受到乐趣而不断进步。一个人对刺激反应越从容,他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大,反之,越是“忙乱”,他就越为被迫行动而烦恼。  

重点:有疲劳感之后就不要再练习已相当熟悉的动作,因为就算再练习,你的动作也是粗糙的,记住,错误动作会妨碍运动员的进步。因此,当你感觉新奇时就练习细致的技巧,当你感觉疲劳时,就转向增强耐力的粗糙动作的练习。  

精   确   性  

动作的精确性是指它的准确度,通常是指发力时的准确程度。  

精确性通过受到控制的身体动作来获得。这些动作应该是用最少的力气完成,而且仍可获得预期的效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富经验的斗士都必须经过相当数量的练习与训练才能获得精确性。  

想拥有技艺最好先利用速度来学习精确性和准确度,之后再用更多的力量和速度来尝试技术动作。  

镜子对精确性的训练有所帮助,它可以帮你检查自己的姿势、手的姿势和技术动作。  

力   量  

确切的讲,只要身体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在行动中操持平衡,才能学会打击或投掷技艺。  

为使冲力同机械作用恰当结合,神经系统应把冲动传递给有用的肌肉,使足够数量的纤维在真正合适的时候活动起来,而传给抵抗组织的冲动却减少以逼退抵抗。  

遇到不熟悉的情况时,运动员总过分调动肌肉,使出过多的力气,这是由于反射神经肌协调系统“无知”。  

力大无穷的运动员不一定长得人高马大,但他们一定能快速发力,力气相当于力量乘以速度,如果运动员能够更快行动,即使肌肉的可收缩拉力保持不变,他的力量也增大。因此,身材矮小的人如果转动迅猛,也可能同那些身材高大却转动缓慢的人打击得一样凶狠。  

利用重量训练强健肌肉的运动员,一定要同时在速度和柔韧方面下大力气,力大无比,同时又速度奇迹快、柔韧良好、耐力持久,具备这样素质的运动员在许多体育项目中都能成为佼佼者。不具备这些,一个强壮的人无非就是一头徒然地追赶着斗牛士空有蛮力的公牛,或是一辆追赶兔子的速度奇慢的卡车。  

耐   力  

超出正常的生理承受力,并使人精疲力竭的艰苦而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强人的耐力,也会使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及肌肉痛苦。  

最好的耐力训练是比赛。当然,跑步和与假想对手进行拳击练习是必要的耐力锻炼方式,但你应该采用不规则的节奏、不规则的调整心理神经来进行这些锻炼。  

多数初学乍练的运动员都不情愿进行艰苦的锻炼。他们应该在完成大的运动量之后充分休息,目的只是为了增加休息之后再开始的运动量。由分散在温和的活动期间的短而快的活动组成的长时间活动似乎是最佳耐力锻炼方法。  

超耐力运动的四个前提; 1 。全速度跑同轻松慢跑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可以提高耐力。  

2 。耐力训练有其特定的速度。  

3 。极限耐力训练应该是比一般训练时间更长、强度更大。  

4 ,进度也应偶做调整,利用不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利用不同的肌肉纤维。  

耐力训练的强度应该循序渐进的增加。对于需要相当程度耐力的运动来说,六个星期未免太短,真是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想要攀上成功的颠峰需要付出经年的努力。  

如果不注意保持,耐力的流失相当迅速。  

平   衡  

平衡性是影响斗士姿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能时刻保持平衡,就绝对不能有力出击。只有身体各部位联合得当才有可能获得平衡。足、腿、驱干和头对保持姿势平衡都很关键,它们是传递身体力量的运输工具。使双脚之间的关系保持适当,使双脚同身体之间的关系保持适当,对身体各部位正确联合有所帮助。  

站姿过宽不利于联合,破坏了平衡,但却以速度和效率为代价换取了聚集力量。站姿过矮也不利于平衡。速度起作用了,却失去了力量和平衡。  

适当姿势中的适当平衡秘诀在于双足之间距离适中,身体重量或是均衡落在两条腿上或是稍微多的落在主攻腿上,主攻腿相当直,膝盖松弛自如。身体的主攻侧从主攻足跟部到主攻肩部形成一条直线。这一姿势可以使人拥有松弛感、速度、平衡和自如的动作,可能变得力大无比。  

一般体育竞技中,准备姿势包括半蹲式、重心下降偏前。前膝稍向前弯,随之重心也稍稍前依。通常的准备中,即使是膝部弯曲之后,主攻足跟通常也是稍稍触及地面。足跟同地面稍有接触有助保持平衡,缓和紧张感。  

两脚之间应留有可自然迈步的空间,这样,双脚就能支撑住身体,而不是仅仅立在一个点上。  

避免双脚交叉,就不会被推得失去平衡也不会因步法糟糕而被打倒。  

姿势习惯: 1 。重心下降。  

2 。底步侧宽。  

3 。重量落在脚上。  

4 。即使奔跑,膝也很少拉直。  

5 。细小而迅速的动作中的重心是运动员在方向会突然、频繁变动的比赛中的特定习惯。  

这些习惯是动作中的准备姿势以及静止姿势的特色。每个动作之前及过后,斗士都表现出这些静止并逐渐发展的机动习惯,为下一动作做准备。出色的斗士在有突然活动的必要时,很少会因膝盖过平或其它完全拉平的关节角而失败。  

平衡即对重心的控制再加上对身体倾斜与不稳平衡的控制与应用,因此,重心移开,推进动作。平衡也许意为能够把重心降至基座之下,追随它,不要让它跑掉。  

同弹跳或交叉步相对照,碎步和滑行能够保持重心的移动。当有必要快速活动时,出色的斗士会用足够小的步子,这样其重心很少会失去控制。  

预备姿势中身体倾斜是为了平衡伸出的手臂或腿。  

应在运动之中而不是静止中寻求良好的平衡。  

斗士的重心不时随自己的行动或对手的动作发生变化。  

打而未中或题而未中意味着暂时失去平衡,因此通常是反击者占优势,但采取小的阶段性弯膝姿势的进攻者也会相当安全。常和对手练习失去平衡后、特别是当他站立时的反击。  

应一直保持平衡,以便再次出腿或出拳。但不要投入太多。  

组合进攻、撤退或反击时,体会一下双脚之间以及双脚同身体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注意不同类型的打击和踢击时它们是怎样的姿势。  

在平衡的姿势中感觉一下自己。如果必要的话,你应该能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完成所有移动。感受一下平衡姿势与不平衡姿势间的区别。前移、后退和侧移。协调打击与踢击;保持你得到速度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个可以保持或迅速恢复的平衡姿势。  

最好的增强平衡感的练习毫无疑问不是普通的随意蹦蹦跳跳,而是真正的锻炼。首先,单腿蹦,在身前抓住一只脚;另一只脚单腿蹦。然后,双腿轮流随绳的每次轮回跳跃,尽可能加快速度。连跳三分钟,休息一分钟,再跳三分钟,按不同方式跳三个回合下来是一项好计划的开端。成为伟大斗士的要素(二)  

身体感觉  

身体感觉揭示了身体与精神之间和谐的相互影响,二直是不可分的。  

身体方面: 1  进攻之前、之中、之后,考虑平衡。 2  进攻之前、之中、之后,考虑严密防守。 3  限制对手的回旋范围。  

精神方面: 1  有击中目标的愿望。 2  用对突变、防守或反击的警惕与意识来支持自己。 3  要自始至终保持警觉,密切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 4  学习把有伤害性的松弛、速度、紧密、轻松)传递给活动靶子。  

防守中的身体感觉:学习对手的传递方法——发送信号方法。  

1  了解对手第二、第三个动作的时间 --- 观察他的招式,解决简易进攻容易失败的问题。  

2  观察无助时候的对手。  

3  利用一般倾向,用“无效工具”达到目的。  

4  保持自身平衡,破坏对手平衡。  

5  向手移动时能够显出实力,利用一切可能性(侧步、曲线行走),保持平衡,完成打击和踢击。  

6  适当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利用以下三点: A  正确保持自我一致; B  正确保持距离  C  把握适当时机。  

好的招式  

好的招式是达到行动目的的最有效方式,减少那些误动作和多余消耗到最小。耗费最少的体力取得同样的效果,减少那些使人疲劳又毫无作用的多余动作和肌肉收缩,这样可以保持体力。  

神经与肌肉的技能训练:第一步是获得松弛感。  

第二步是加强练习,直到松弛感招之即来。  

第三步是在紧张的情景之中自动产生松弛感。  

能够感觉到收缩和放松,知道肌肉在做什么,这种能力叫做“动觉”。与意识地把身体及其各部位摆成特定姿势,并且去感受这种姿势带来的感觉。平衡感或不平衡感,幽雅或是笨拙,经常可以用来指导身体的移动。  

一个人的动觉应敏感到这样的程度;不能以最小的力量付出取得最完美的结果,身体就会感觉不舒服。  

放松是一种身体状态,但它却是由精神状态控制的。通过有意识的去努力控制思想和行为模式可以放松。需要用感觉、练习和意识来训练,使思想形成新的思索习惯,使身体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放松是指肌肉的紧张程度,运动的规则是使活动肌肉的紧张程度不超过必要的量,尽量减少对抗肌的紧张感,同时还能保持必要的抑制或控制。肌肉通常是处于轻微紧张状态之中,这是正常的。但是一旦肌肉过度紧张,我们的速度和技术就受到了抑制。此类情况下的主要困难在于对抗肌过分紧张。活动肌不紧张,消耗的能量就少。紧张的对抗肌会消耗能量,引起僵硬感并抑制运动。在协调、幽雅而有效的动作中,反抗肌肉必须松弛,并能稳固、轻易的拉长。  

运动中能否松弛关键在于大脑是否能沉着冷静,能否控制感情。一个放松的大师总是建设性的使用脑力和体力,对解决问题无益时就转换它,有用时就自由运用。这并是说他不严肃或者思考、行动缓慢,也不是说他粗心或麻木,所要的放松是肌肉放松,不是意识或注意力放松。  

由健全肌体积蓄的能量可以用到长时间抵抗中,或者更为有力的技能表现中。  

有经验的斗士把招式看做能量保存方式。而出色的斗士也蓄积能量,因为他的特别技能能使他的每个动作都更有效——他基本上不做无用的动作,而且他状态良好的身体在每个动作中都少用能量。  

应用一直训练好的招式,学习轻松而流畅地移动。每天的训练计划从与假想对手做拳击练习开始,放松肌肉。首先,集中练习适当的招式,然后,努力训练。  

掌握恰当的基础及进一步的应用是成为伟大斗士的要诀。  

多数情况下,每次调动的同样战术必须在身体的相反一侧练习,以增强适当平衡的效率,但改进招式的主要思想在于遵守基本的机械原则。  

动作的简洁性  

完成任何动作都与其最佳方式。  

现将一些改进运动的重要原则列举如下:  

1  克服抵抗时应该用冲量。  

2  如果冲量必须被肌肉力量制服,冲量就应减至最低量。  

3  连续曲线动作比方向可能突然、   猛烈必变的直线动作用力小。  

4  主动肌没有抵抗时,动作就可以自由而流畅,比受限制、受控制的动作更快、更容易、更准确。  

5  使节奏轻松自然的安排有助于动作流畅、自动发生。  

6  活动中应去除动作的犹豫或暂时、经常的小停顿。  

改变风格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无可厚非  


相关文章:
·李小龙:武道释义
·李小龙:功夫的原理
·任法融:《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第六》释义
·任法融:《黄石公素书·遵义章第五》释义
·任法融:《黄石公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释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