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从跨上马背到飞越苍穹 人类在历史研究中走向未来  
作者:[新法家] 来源:[新华网2015年08月29日] 2015-09-05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任沁沁 刘宝森 娄辰)在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中,人们记住了英国著名诗人狄兰·托马斯的一句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在这部电影中,超乎时空的人类精神和永恒的爱,在史诗般的太空背景中,得到了另一番别样的诠释和展现。

  “所有的这些探索都源于人类不倦的好奇心。”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煜说,正是对看似无用之物的探索,支撑着人类从远古走到今天,甚至走向未来。

  发掘过去的考古和探索未来的科幻,看似矛盾的两者在这里找到相通之处——对未知的好奇,以及人类在精神上的互相激励。

  为了探索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设一场研讨会,主题为“从马背到太空: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会议主题的跨度之大,在这个有数千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中也是不多见的。

  来自世界各地的史学家们关注的话题包括中国商代的马和铜器铸造、牛耕与马耕时代欧洲经济地理研究、东西方蹄铁的早期历史研究、二战后德国火箭技术的传播、中国载人飞行的回顾等。

  “这不就是天马行空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智慧从跨上马背到飞越苍穹。

  考古学家在追寻、发掘历史的过程中,打开了一扇面向一个极富想象力世界的窗子。“在这个意义上,考古与科幻有着一样的价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说,当我们用考古的想象力,去构想那个倾圮湮没于沙石和破碎零落于古代陶器中的世界时,一定也在思考如何传承古人开天辟地的精神和技术创造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器所以藏礼”。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代表着一套礼仪制度,它不仅是物质和技术的,更是精神和艺术的。

  刘煜展示了她的学术成果:晚商(公元前13至11世纪)中原地区的铸造技术与铜器生产。“长期居于中国考古学中心地位的殷墟,确凿无疑地使商代成为信史。中国考古学研究科学方法的建立、青铜器、甲骨文等分支学科的发展都与这里密切相关。殷墟时期,不仅青铜器的数量、种类都比以往大大增加,而且奠定了青铜器陶范铸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艺,对后代的金属技术影响深远”。

  以造型奇特、花纹繁复著称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因其独特的制作技术形成了强烈的、具有高度辨识性的艺术风格。其中,通过“块范法”铸造青铜礼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迥异于西亚和欧洲地区以锻造和失蜡法为主制作兵器、工具、装饰品和雕塑的传统。

  “古代技术中有很多高超的部分,现代人并未完全发现其秘密,很多仍处在推测的阶段。”刘煜举例说,比如越王勾践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商周青铜器花纹和铭文的制作等。

  今人踩在古人的肩膀上,当继续去构建历史,成就未来。“我们都走在这条道路上,每个人、每个时刻、每件事情都构成历史的一部分。”刘煜说。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国人的科技成就曾举世瞩目。“四大发明”、青铜铸造、铁器生产、瓷器制作、茶叶种植等不胜枚举。到宋朝,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然而,高峰中蕴含着危机,所谓“盛极而衰”,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原因多样,创新精神被制度和礼教压抑正是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发生让西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却闭关自守,日渐落后。

  “在经历多灾多难的近现代史后,必须承认我们的基础落后。但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模仿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刘煜说,冶铁术也不是中国首创的,但中国人却能够短时间内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并有巨大的突破。

  今天的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一场革命。从模仿、借鉴,到自己研发、创造,过程艰难,需要时间。

  “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不可能一下子实现超越。模仿和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刘煜说,她在美国待过,那里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多少新闻,但中国几乎是日新月异,“火热也显示着活力”。

  在地球村上,没有人可以在孤岛上孤芳自赏。纵观其他国家的科学史,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刘煜说:“倾听别人的声音,在互相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和平、共同发展是未来的主题。”

  今天的考古学研究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发掘,而是多学科合作以促使问题解决,推动社会以史为鉴,走向进步。“尽管还在探索,但方向是激动人心的。”她说。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刘煜,在考古学中发现了一颗自由的灵魂。她发现,“考古学实在是太有趣了,是一门让人激动的学科,总会有未知的发现,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你脚正踩在哪里、你地下可能有什么,它给你探索的乐趣。”

  “一代一代的文化传承、历史感,血脉里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她说,她在国外的时候总会感到“汉语的乡愁”,唐诗宋词、史记汉书,那些“文化基因”“活在每一个后人的血液里,融化在骨子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8日在联合国总部说:“铭记历史非常重要。面对过去,必须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应当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将这些教训运用到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去,或者说如何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

  巫新华的团队正夜以继日地发掘一个考古项目,将填补丝绸之路天山路路段的考古空白。“刚出土了与殉马作为组合的巨大细石器,长约1米左右,可谓天下第一石器。”他兴奋地说告诉记者。

  “古今人类的智力与想象力,通过考古出土的亚欧草原精品文物来看,几乎没有差别。甚至古人在有些方面的成就,今人无法企及。”巫新华说,比如精美的古代草原动物纹饰所表达出的美感与想象力,似乎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超出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不再可能被超越”。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指出,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先人留下了璀璨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对传统的承袭与借鉴中,实现民族复兴。“希望中国的考古学者们能够进一步加强科学创新的意识,在世界上率先开创出新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而不仅是追踪国际前沿”。

  以史为鉴,从远古走向未来,人类的想象力永无止境。为什么历史如此重要?刘煜引用了海子的诗歌:“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相关文章:
·从跨上马背到飞越苍穹 人类在历史研究中走向未来
·中国军机首次飞越第一岛链 日本战机紧急升空
·俄轰炸机飞越美航母 美军出动战机拦截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