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美空军退役中校:战争是美国新常态的七个原因 
作者:[威廉·阿斯托尔] 来源:[观察者网2015-02-04] 2015-02-11

    这场战争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立即发动的,当时我还在军中服役。几乎是一夜之间,这场战争就以“全球反恐战争”的名号而著称。五角大楼的内部人士将其称为“长期战争”,一场开放式、或许是无止境、针对具有激进伊斯兰主义倾向的国家和恐怖主义网络的战争。多年来,这场战争的主要特征变得日益清晰:一种“土拨鼠日”(每年2月2日)式的重复。就在你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的时候,就在刚刚宣布取得了胜利之后,战争又开始了。

    现在,我们发现自己正深陷“伊拉克战争3.0”之中。早在2010年7月,我就曾经为汤姆电讯网站就美国无法停止制造战争的七个原因撰文。

    以下是对于为什么永不结束的战争是美国新常态的新思考。

    1.战争的私有化。美国军队对私人承包商的依赖强化了制造战争和延长战争的利润动机。与过去的公民军人不同,美国新雇佣兵时代的机动战士公司——哈里伯顿公司(仅在伊拉克战争就有400亿美元的合同)、戴恩公司(获得41亿美元训练15万名伊拉克警察)以及黑水公司(在伊拉克获得13亿美元,并引发大量争议)——没有裁军的动力。和大多数企业一样,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基于通过增长实现利润,当战争和准备展开更多战争是华盛顿青睐的选项时,它们就能够实现最为迅速的增长。

    2.两个主要党派都拥护“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理念。吉米·卡特是最后一位试图对“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理念实施某种控制的总统。卡特取消了B-1轰炸机,并且为一项基于人权的美国外交政策而战。1980年,他被罗纳德·里根击败,从而开启了连续12年共和党总统的执政时期,也开放了对国防部的金融制约。这令比尔·克林顿和民主党领导委员会学到了一个教训:以一种欢迎的姿态拥护“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理念,无论内心如何不舒服。贝拉克·奥巴马在改变其前任设定的路线方面所做甚微。他也选择不挑战华盛顿盛行的战争信条。

    3.“支持我们的军队”作为一种替代思想。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口号。事实上,这个口号中的“支持”在涉及美式战争的时候通常意味着默许。真相是,我们已经将以前都是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转变成了某种类似外国志愿军的军队,并将其一次又一次地部署到我们遥远的战区,参与现场作战。日复一日,这已经成为一个战略闹剧。美国领导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试图用不断过度称赞我们的国际英雄“勇士”来模糊这一点。这或许能够宽慰我们的国民集体良知,但这是一种廉价的恩典,既不能拯救生命,也赢得不了战争。

    4.打一场“被编辑的”战争。战争,都是在美国“编辑”的。其中的恐怖和失误都被禁止发布,爱国的泄密者受到了惩罚。宣战行为不再代表人民的意志。相反,这些年来,美国人被鼓励不要过多地关注战争的死难人数和花费,特别是当这些花费涉及名字发音有趣的外国人的时候。“被编辑的”战争向美国人民隐瞒了杀戮的永久状态的真实代价。无知和冷漠统治了一切。

    5.膨胀的威胁。我们在冷战期间已经看到过很多(例如,根本不存在的导弹和轰炸机差距)。形形色色的恐惧大行其道。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恐惧更多了,从“伊斯兰国”组织到埃博拉疫情,不一而足。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真相是,恐惧是意志的杀手,是争论的压制者。

    6.将世界描绘为一个全球性的战争。在美国这个“堡垒”,所有领域都成为战争范畴。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地区、海洋、天空和太空,国家的国界线,荷枪实弹、日益武装到牙齿的警察,以及思想的世界,我们的内心。想想“美国情报界”的17个错综复杂的分支机构以及它们对于人际交往的各个领域正在进行的日益严重的信息管制,以及对于一切的监控。而且,不要忘记“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理念在将网络战转变成为现实中所发挥的关键性角色。

    7.美国的新“常态”是战争。9·11袭击发生在超过13年前,这意味着美国的青少年都不记得国家处于和平状态的时期。“战争时期”是他们的常态;和平,是一个童话。战争,在恐惧情绪的辅佐下,已经成为年轻人成熟过程中所伴随的大背景。我们应当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反对这样一种永久的战争状态和战争状态本身?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提议:停止它。


相关文章:
·美空军退役中校:战争是美国新常态的七个原因
·中国将直接向俄罗斯出口果蔬 填补欧美空缺
·美国拟用退役“小鹰”号航母赠送印度对抗中国
·我国完善军队退役人员再就业和住房等政策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