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彭蠡:开辟一条崭新道路而超越西方 
作者:[彭蠡] 来源:[作者惠寄] 2014-01-16


    大国崛起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历史过程,既有因缘际会的巧合,更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蹊径独辟。今天,中国的崛起,将会是什么样的过程,这只有天知道。但作为中华儿女,身处其中,无不应当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忧患意识。遍观历史,这种事未偿不曾发生过,马其顿帝国昙花一现,前秦淝水一战土崩瓦解,思之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我有苍天一问,中国崛起缺什么?

    缺真正的反省,缺独立自主的骨气,归根结底缺对历史大道的彻悟。固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着数千年连续文明的国度,历史辉煌,成就非凡。但是因此富贵而骄,动辄以华夷分别、以文明野蛮标榜,不知天道好还,一个蕞尔小邦不远万里就可让中国签下城下之盟,可肆无忌惮地指斥中国为野蛮不开化之邦。其中深藏的大道,至今可曾让国人明白一二。自诩为清醒者、反省者,也不过是承认自己真的败了,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全盘西化,要民主,要自由,要市场经济,要工业化。所谓“深澈者”甚至荒唐的不想做中国人,而宁愿当炮灰做一夜美国人,不要说使祖宗蒙羞,就是美国人自己或许都不屑于与之为伍。

    由羡慕,到尊崇,到追随西方,百年屈辱似乎换来的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知是闭耳塞听视而不见,还是掩耳盗听自欺欺人,难道就看不到鸦片战争后,一个矗立数千年不倒的文明可以在一夜之间轰然趴下的事实,一个又一个蕞尔小邦置之死地而后生争相成为新“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活剧,往昔被人们倍加珍重的大国之资,如土地、人口、技术积累都不曾发挥出根本性作用护佑着中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又有哪一个国家在这方面能跟中国相比一二呢?唯如此,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地领会到什么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叫历史的无情。

    所以,西方的崛起究竟是因为了什么?我们知道,西方今天的文明既不是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复制,也不是更上层楼,而是另类文明。如果说,中国昔日光耀无比的文明是农业文明的话,那么似乎可以说西方是工业文明。研究历史,特别是进行东西方资本主义比较研究的学者,已经比较肯定认为在十五、六世纪左右,中国与欧洲在生产方式方面发生了分流。中国农业文明蕴含和勃发出的伟大生产力已经有意无意地严重挤压了欧洲的发展空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表面上是贸易出超,背后却是东方农业社会强大的竞争力。正因为此,拥有大量白银的西班牙倒下去了,发展工业的荷兰起来了,具有发展工业更好条件的英国起来了。老欧洲从气息奄奄不堪一击的状态中,在工业化道路的带领下,慢慢地站起来了。在无以匹敌的工业火车头的驱使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原为人们不屑一顾的东西如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资源,最初比马车还慢的蒸汽机车也渐渐地有了继续改进的条件和大面积推广使用的需要,传统套在“生产力”头上的自然生产周期(农业生产周期)这个紧箍咒也开始被解除,工业生产力在全天侯中不断积累和扩张。就是社会制度也正在一步紧似一步地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待封建制的态度,就是据此受益的封建主也觉得是鸡肋迟早要扔掉。基于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和分工的高速发展,所谓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做着“圈地”运动。在资本强有力的控制下,所谓的民主政治也被允许逐步地发展起来了。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工业化,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跟工业化相关。

    当经历了一个百年又一个百年,一个伟大的工业化利维坦终于在亚欧大陆的西陲诞生了,它把旗帜插遍了全球。当东方人触碰到这个迥然不同的东西时,也就只能十分惶恐地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了。或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佑善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吧。简单地讲,西方恰恰没有以东方为师,才创造了今天强盛的文明。那么今天落后的东方,为什么就要以今天强盛的西方为师呢?为什么就不可以另外开辟一条崭新道路而超越西方,甚至把西方重新挤回相对落后状态。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才叫做真正的反省吧。

    让我们回到鸦片战争,回到那个风雨如晦的历史时刻。历史必将证明,这既是中国文明变迁的分水岭,也是让人类社会体悟大道的标志性事件。中国要想重新崛起,要想深刻把握崛起的历史性规律,首先就要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相关文章:
·王三义:不要跟着西方起哄,开辟新航路并非因为奥斯曼阻断东西方贸易
·鄢一龙: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社会主义金融的新路
·张文木:水至清则无鱼——明代边疆治理中的一条重要教训
·张文木:也谈“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彭蠡:读翟玉忠先生《哀学》诗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