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国富新论》: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王者归来 
作者:[彭蠡] 来源:[作者惠寄] 2014-01-13

 

    有些书很厚,但啰嗦无用。有些书简练,非应时之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翟玉忠先生的《国富新论》,不拖泥带水又针砭时弊,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振聋发聩之效。鸦片战争,文明陆沉,政府与市场之争,我国上至精英下及黎庶,唯西方马首是瞻。行国家计划者,虽凑一时之奇效,终陷长久之泥淖;倡自由主义者,虽滋生一时蓬勃活力,却不时堕于绝望之危机。此两者,分别有三十年试行于中国,前者有奠基之功,后者结繁荣之实,但终究是物理之两极、失之于中庸。天行有常,六十为期,至此廓清政府与市场之争,可谓时也势也。政府辅之以市场活力,市场企之以政府服务;政府防市场坐大行兼并之劣迹,市场忌政府干涉入细微之末端,深刻说明了二者相生相克之理,而非此消彼长,也非浑然无别。

    薄薄一册《国富新论》横空出世,阐发数千载政商两洽之经,总结六十年经济运行之道,可谓正当其时。以本质论,“市场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可以发挥资源配置和价格确定的作用,以“市也,货之准也”自立,以“无市则民乏矣”自存,政府与市场当是“公私两分”。以运行论,“市场不会自动实现均衡”,而是“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是以政府要通于轻重,“损有余而补不足”调通民利臻于大治。以策略论,国家建立“物资储备”,逢市高企“藏轻,出轻以重”,平抑物价保护消费者;建立“货币储备”,遇市低落,抛出货币扩张需求,夯实物价保护生产者。总之就是要进行物资与货币的双向调节,以保市场正常运行。思之究之,此理论之完备,把握之关键,不仅令西方所感匪夷,也令炎黄子孙的我辈深感惭愧。

    回望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有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有威武壮烈、豪迈奔放的汉唐雄风,还有富甲天下、光辉灿烂的宋元明清,断不是一部死气沉沉、浑浑噩噩的黑暗史。其间,不知有多少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多少天才般的技术创新,也不知有多么体大思精的治国大道,都通统沉淀成中华民族的大智巨慧,汇成不绝之文明洪流。今人不重视,以一个百年屈辱就漠视埋没自己五千年之辉煌文明,怎么就没看见西方仅以二百年之强盛就为自己数千年之粗粝野蛮而涂脂抹粉,急功近利、轻率浮躁之丑态毕现。

    当今之世,正是列国纷争之时,也是资本主义日益陷入发展泥潭之际,世界文明即将亡入歧路。如何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只能是谁站的历史峰巅高,谁就会看到更远、更清楚。本书之奇就在于此,以世界独一无二恢宏历史发话,告以轻重之术,内守国财外因天下,纵横捭阖于列国之间。这些思想已散落遗失、沉寂无闻数千年之久,今天,翟玉忠先生钩沉稽古、发微抉隐,为我们系统再现,可谓功莫大矣!

    另外,本书还进一步阐发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四民分业”,学术界对此虽有提及,但对其根由和意义都研究不足,殊不知这正是早期中央集权行政体制的萌芽,包含着区域与行业两个维度,随着古代农业的持续扩张,区域成了不二选择,而行业退居其次。进入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张,人们对行业的依赖越来越超过了区域,行政体制的维度也或将因时而变。二是“储备货币”,长期以来,我们忽视甚至轻视本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研究,习惯接受西方讲述的货币史话,奉“金银本位论”为圭臬,既无视本国历史上贝壳、粮食、布帛等大宗物资充当通货的历史,也漠视美国以“石油控制能力”充当货币本位的事实,更不理解中国历史上更为深刻的货币理论。不错,在历史上,金银曾经长时期都充当货币或是货币之锚,但放眼更长的历史时期或更大的地理范围,充当货币之物是五花八门,且运行都很良好,这充分说明货币之锚并不单是金银,而是基于控制代表性物资或物资组合能力的信用。在革命根据地时期,我们党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思想,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如果现在我们能再次认真运用这一既旧又新的货币思想,或许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此书虽薄,却所涉甚大,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和治理方法。既有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集中概括,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针砭之作——可读,可精读,可慢慢地品味。


相关文章: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基本概念
·楼宇烈: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中国古典哲学的底蕴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