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日本礼仪——在东西方之间寻找平衡 
作者:[秦海霞] 来源:[《小康》杂志2007年02期] 2012-06-26


    在中国民族传统节庆礼仪式微的今天,传统礼仪文明却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延续。

    在面对强势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候,传统礼仪仍然成为了日本民众的选择。日本的经验或许可以给予我们提供思考的进路。

                         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庆

    井出敬二是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公使,主管新闻文化,他向《小康》记者介绍了日本人生活中重要的几个节庆日:1月1日的新年、1月的成人式、2月初的“节分”(撒豆节)、3月3日的女儿节、5月5日的儿童节、7月或者8月的盂兰盆节、七夕节等。

    在日本,儿童节、女儿节、七五三节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其中儿童节被规定为全国公休日;女儿节时很多人家要为女儿买古装偶人,而女孩儿则在这天穿上传统和服,接受大人的祝福;七五三节在11月15日,过去儿童夭折的多,所以当孩子顺利长到三岁、五岁、七岁时,这在许多父母眼中是神的庇佑。在七五三节那天,父母要带孩子到神社去对神的庇护表示感谢,同时为孩子祈福。

    成人式是日本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庆,仪式的举行在1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这一天也被定为日本的全国公休日。在日本,20岁的公民开始享有选举权,井出敬二公使表示,成人式的举行有助于唤起年轻人的自觉,提醒他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人式一般是由一个地方年满20岁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举行的,当地市长在仪式上讲话,也有年轻人的代表来讲话,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和人生的规划等等。在集体仪式之外,有的家庭还为成人的孩子举行家宴,场面非常庄重。但清华大学历史系从事日本研究的学者刘晓峰认为,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仪式背后的意义,提醒年轻人,你已经正式成为社会的成员,要对社会负责。

    还有一个节庆为所有生者提供了一个追念逝者的场合,那就是很有日本文化特色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虽然来源于佛教,但现在已经成为日本一种独特的传统习俗,因为它已和日本固有的宗教结合起来。这一节日的举行日期随着地方不同会有所不同。有的是在7月中旬,有的则是在8月中旬。这时很多人都要回乡和父母团聚,或去扫墓,因为日本人相信盂兰盆节期间先人的灵魂会重返这个世界。盂兰盆节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放河灯是主要内容之一,据说河灯将承载先人灵魂归去属于他的世界。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夜晚的时候举行,场景很伤感,却也很有美感。

                       传统不是障碍

    井出公使介绍说,日本的一些节庆内容其实也在变迁当中。日本的传统节庆日有一些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在日本却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5月5日的端午节,在日本则为儿童节。日本的婚礼仪式相比中国可能更西式一些,譬如所有参加人员都穿西装打领带。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在举行西式婚礼之后,还到神社举行传统仪式的婚礼。

    刘晓峰认为,传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魅力不衰,才能既保住了自己的传统特色,又能够吸引年轻人。

                     反观中国还有多少

    传统节日被重视?延安时代投身革命的女诗人灰娃曾说过一句话,给了刘晓峰无限的感慨。灰娃说:“过去的人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他心中萦绕不去的问题是,我们那些“把日子过成花一样”的生活感觉哪里去了?

    在中国,一次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给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传统就是社会前进的障碍。“但日本在现代化之后,那些传统的东西还都在,如果它们是阻碍,那我们革命得要比日本彻底,为什么人家走在我们的前面?”这是刘教授在留学日本时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公使先生介绍说,18世纪后半期福泽渝吉提出日本要“脱亚入欧”,“脱亚论”的提出是出于强国的目的,因此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经济上的考虑,而不是在文化领域,所以没有像中国那样提出打破传统并从文化上进行革新。

    日本传统不仅未曾遭遇到毁灭性打击,刘晓峰在研究日本历史的过程中,还强烈感受到,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支撑着它迎接西洋文明国家的挑战并逐步成为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使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学习一段后也会回头强调自己的传统,“就如一个钟摆,在向西方摆出很远之后,又会向传统摆回,并能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向东方摆回时,刘晓峰认为,日本人找到的是日本民族的自信心。“一个总是完全彻底批判自己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国家和民族亦如是。”

    他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要去吃汉堡包,中国人还是更习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上也一样。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华文明必将融东西方于一家
·翟玉忠:从大道之象蹲踞式人形演变看东西方文明大分野
·翟玉忠:三代文化是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东西方文明大撞击的结果
·翟玉忠:站在青藏高原才能看清东西方文明大分野
·翟玉忠:东西方诸多文化因子是共存共生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