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胡炜:外资对我国一般加工业的压制和并购 
作者:[胡炜]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2月] 2012-03-30

    由于重工业有较明显的战略色彩,外资在我国重工业领域的并购行为受到较大阻力。而轻工业的开放程度较高,外资扩张势头较为明显。另一方面,轻工业门类众多(包括44个子类),且多数具有劳动密集性质,故外资在我国内市场不可能做到“通吃”,各门类的情况差别较大。

    在已经放开的行业中,外资在不少领域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的领域已被外资垄断,有的由少数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39个行业中﹐“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

    日用化学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三家被外资收购。美国宝洁系品牌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基本消失。如沙市日化总厂的活力28,销量曾占我国浓缩洗衣粉市场80%,由于政府轻率强令企业合资,导致品牌丧失。
美加净(上海家化):原占国内市场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庄臣搁置,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只得花费巨资回购美加净商标。

    小五金:

    法国SEB并购苏泊尔:苏泊尔压力锅,销售额占全国40%,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61%的股权。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3/4会员随即声明:此并购案违反《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关于“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红线,威胁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正式批准。

    干电池:

    南孚电池: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1988年与华润等公司合资组建有限公司),从200万资本起家,迅速发展,到2000年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99年,南平市政府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联系中金公司之鼎晖、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投资、荷兰投行(共占49%股权),与中方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此后至2005年,中方股东相继向外方股东出让所持有股权,南孚72%的股权落入其竞争对手“吉列”手中。原总经理黯然隐退。此后又数度转让,由美国宝洁集团控股。一个处于巅峰期的行业龙头企业因盲目“引资改制”,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成为外国资本玩家的筹码。

    饮料:

    国内原有9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70%以上的份额。
    2009年,可口可乐意图控股汇源果汁(占国内纯果汁市场的50%、中浓度果汁市场的38%、果汁饮料的20%),被商务部禁止。这是2008年反垄断法颁布以来首个未通过的收购案例,居然引起国内经济界的一片批评。

    啤酒:

    1990年代,各外国啤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受挫,后改以参股并购方式渗透。至2006年,国内六十多家大中型啤酒企业已全部引进外资或与外商办合资企业。全球知名啤酒商SAB、AB、英博、嘉士伯等已占领中国啤酒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

    华润啤酒在中国大陆拥有34个生产基地,产能超越燕京、青岛,居中国啤酒第一位。华润啤酒又由南非SAB(居全球啤酒业第二)绝对控股。

    美国AB公司(占全球11%市场份额)于2002年与青岛啤酒签约,青岛啤酒向AB发行1.82亿美元定向债券,7年后可转为股权,AB遂持有青岛啤酒27%的股权。AB还收购了武汉的中德啤酒厂;收购哈啤全部流通股份和受让SAB所持有29.6%哈啤股权,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从而对青啤施加更大影响力,威胁燕京啤酒。

    肉制品:高盛并购双汇,占行业主导地位

    双汇集团是漯河市国企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下属核心企业“双汇发展(上市公司)”,由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2006年12月,商务部批准:漯河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全部股权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高盛51%,鼎晖49%);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转让给罗特克斯。罗特克斯遂持有双汇发展60.72%股份。高盛通过这种方式,绕过“要约收购不超过30%”限制,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双汇的最大竞争对手)13%的股权,高盛对这两个企业整合后,将在中国肉类加工业稳居主导地位。

    双汇的发展历程,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做好做大。已经是上市公司、已推行了股权激励机制,并不缺现金分红,卖给外资原因何在?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很大,但不能将此作为借助外力搞变相MBO(管理者收购)的理由。

    双汇作为外资企业,照样收购病死猪制香肠卖。2011年被媒体曝光后,舆论的追踪不久就销声匿迹,和前一年的“三聚氰胺”风波,形成鲜明对比。

    感光材料: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收购协议”,柯达并购除乐凯以外的6家国内感光材料厂。2003年柯达最终收购乐凯20%股份,占领中国胶卷市场50%以上份额。

    乐凯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感光材料支柱企业之一。1994年,美国柯达进入中国。1998年,为对付占国内48%市场份额的富士通,柯达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柯达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与中国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乐凯除外),使乐凯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此后柯达并没有履行增资与转让技术的承诺,却封锁了其他外国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的感光业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2003年10月,乐凯最终向柯达出让乐凯胶片20%股份。中国感光企业全部进入柯达阵营。只是不久之后,数码相机的兴起替代了胶片相机,这一页历史才淡出人们的视野。

    外资渗入国有粮食流通系统

    我国加入WTO条款规定,中国向外资放开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限截止为2008年。国际四大粮商,在掌控了中国大豆压榨加工和定价权之后,又谋求与“中储粮”合资,控制投资中国的粮食产业。

    中储粮是国有粮食购销机构,功能为平抑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进出口;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粮食收购单位),以粮食收购价格影响粮食流通价格,与其地位相当的企业是中粮集团。四大粮商谋求参股中储粮,目的在于控制整体粮食产业链。嘉吉正在布局中国化肥市场,试图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控制粮价。

    近年来以国有粮食系统为主体的农村粮食合同订购大幅度削减,农村粮食的收购基本靠私商承担,基层粮站无事可做,生存困难,只能出租仓库收取租金。从2005年起,外资乘虚而入,利用现成的国有购销储运网,将势力深进粮食流通领域。据报道,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基层粮站,纷纷寻求和外资合作。合作方式是:“由外商出资金,确定收购价格和粮食质量、等级,粮食局下属的国有粮库出人力和仓储力量,收购的粮食储存在国有粮库的仓库中。至于粮食怎样处理,由外资说了算”。

    如果大量的储备粮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即使拥有大量的国家储备也不会对市场调控造成影响,这会使稳定粮价具有相当难度。 

                       (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文章:
·贾根良;外资购买中国债的真相
·翟玉忠:中华政教体系才是构建我国软实力的基础
·《瞭望》专访李毅中: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非后工业化时代
·当前我国机床工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邱海平: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严重西化倾向及其危害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