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卿希拉莉•柯林顿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亚欧之行的最后,悄悄越过香港和深圳的边界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会面。人们对这些事可以有各种理解,但国务卿走“后门”进入这个世界上第二重要的国家几乎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华盛顿正试图在亚太地区重建更为强大的势力,但时代已经变了。尽管美国仍在该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外交和经济势力,但已不能像之前那样直截了当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了。华盛顿的战略是在不激怒中国的情况下悄悄溜回亚太核心区域。这是个过高的要求。
在小心翼翼地踏足中国内地之前,希拉莉在香港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显示出对这个脆弱的政策目标的一些暗示。
这篇讲话大部分偏重贸易政策,但也充斥着更多的战略主题。为防有人认为她只是在谈论过去的事情,她明确表示美国以后也打算奉行类似政策,“我们是亚洲的一个常驻大国——不仅是一个外交或军事大国,同时也是常驻的经济大国,我们会留在这里”。
但在中国已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华盛顿将如何制定地区规则 根据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一理念,希拉莉对此问题的部分答案是,将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统统纳入一个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
对于中国,华盛顿看上去往往无力阻止那些它认为不公平的做法。
如果想要维持影响力,美国必须仍然参与地区贸易问题。但要让中国遵守它的规则会难得多。
还有一些问题更为紧迫。在希拉莉访问深圳那天,传来消息称,两架中国战机最近在驱赶一架美国侦察机时越过了台湾海峡中线。选择这一时间透露消息也许只是巧合。但显然华盛顿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地在“中国后院”活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