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张星水:佛教并未倡导禁欲主义 
作者:[张星水] 来源:[] 2011-05-15

    我周围的许多朋友都不敢接近佛教,更不敢信仰佛教,主要是担心和害怕佛教森严的戒律会干预和限制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大了解佛教的人说佛教是迷信,其实,我认为,这完全是对于佛教的一种误解和误读。殊不知佛教是最反对迷信的宗教,因为,佛教中没有设定造物主,即没有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的存在,就连佛陀本身其实也不是神,而是觉悟圆满了的智者,所以佛陀也会有生命的尽头,只是以圆寂涅槃的方式结束生命。

    按理说,佛家只度有缘之人,但是,我不愿意看见周围的朋友受苦受难,深陷物欲横流的沼泽苦苦挣扎,或者由于自身不了解佛教的常识而随意谤佛,这会折损来世的福报。所以,我打破这个惯例,跟大家唠叨一下佛教的常识。其实,佛教的清规戒律只对于皈依三宝的僧侣和居士具有约束力,对于普通亲近佛教的芸芸众生和善男信女而言则不存在这方面的戒律约束。你们在烧香拜佛、诵读佛经之余,可以照样过正常百姓的生活,你们也可以适当地喝酒吃肉(只是不宜过量摄取,以预防脂肪肝和血脂高),当然,偶尔也可以尝试着做一点放生的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嘛)。

    世俗生活中可以谈恋爱,也可以结婚,抚育后代,你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可以结识正常的异性朋友,你们不用像深山隐居的高僧大德那样过苦行僧的清苦寂寞的修行生活。换言之,你们的日常生活依旧美好,依旧丰富多彩,依旧推杯换盏,依旧歌舞升平,依旧随心所欲,依旧我行我素。我的理解,佛教只是一门充满智慧的高深学问,它教导人们不要过于执著和迷恋于物质感官的刺激和享乐,不要过于贪图世间的物质享受和荣华富贵,不要过于沉湎于酒色财气(注意:这绝对不是佛教四大皆空中所特指的“地、风、水、火”四种物质元素)和男欢女爱之中而无法自拔。因为,这些实际上都是要最终烟消云散的过境事物(毕竟“诸法空相”)。

     佛教告诫人们平素里要尽量积德行善,与人方便,不要故意伤害无辜生命,不要嫉妒,不要动怒,不要生气,不要遇事不冷静,更不要丧失理智,不要过于沉迷于情爱痴迷之中,以防止为情所困,无法自拔,精神颓废,自酿苦酒,最终伤害了情感和爱人。不要遇到困境就想不开,更不要悲观厌世乃至轻生寻短见,要学会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要懂得宽厚待人,要学会谦卑忍让,要做到从容淡定,不要羁绊成为世俗功名利禄和拜金主义的奴隶,要退一步海阔天空,遇难成祥。一言以蔽之,佛教是理智地运用“戒定慧”来适当地克制人们与生俱来的过度的“贪嗔痴”的不二法门。佛教让人修行的是一种健康、理性、安乐、自在、放松的心境,是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参悟禅机,觉悟人生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自我解脱的造化,从世间无尽的烦恼之中出离超越,从无边的苦海之中寻求解脱,真正成为一个洒脱豁达的得道之人和儒雅君子。

    一言以蔽之,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佛只是构建一个心灵休憩的驿站,你在世俗活的累了,苦了,就到这个佛教营建的心灵驿站来休息放松一下,让自己的心境恢复到一种健康理性的状态,排解烦恼,忘却苦难,恢复元气,轻装上阵。所以,佛家并不是消极遁世的隐者,而是以出世之心从事入世之事的觉悟智者,故《六祖坛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这就是我对于佛教的浅显认识,希望与谈佛色变的朋友交换心得,学习共勉。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通篇里没有使用抽象专业的佛教术语,也没有从浩如烟海的佛经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是避免让不熟悉佛教的朋友们感觉视觉的劳累与心理的紧张。其实,佛教是一种倡导悲天悯人、因缘和合的善良信仰,具足菩提与慈悲之心,对于处在充满恶性竞争环境下艰辛生存的变异人性的修正是很有帮助的舟船,可以借助佛陀之舟资助生活在苦难现实之中的人们从精神层面和思想境界寻求解脱,脱离苦海,向着快乐的彼岸前行,这就是人间佛教给世人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这样倡导与人为善的宗教的存在,对于充满未知劫难和无常命运的人世间而言绝对是一个吉祥的福音,大家为什么又要谈佛色变,盲目地排斥佛教呢?不知释义然否?阿弥陀佛,善哉!

     2011年4月27日 书于紫竹院。(作者系京鼎律师事务所律师)


相关文章:
·付金才:从石家庄寺院碑记看明朝士大夫对佛教的批判
·熊 辉:教材改革后,历史虚无主义并未从基础教育领域退场
·儒释之间: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以儒学的佛化与佛教的儒化为中心
·哈佛教授:管理好你的“人生资源”
·王雷泉:太虚论人间佛教之定位及中国佛学之重建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