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重实轻名戒浮伪——谈古人的名实观 
作者:[沈仰佑] 来源:[] 2011-04-20

    提起这个话题,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名实问题,山高不一定有名,水深不一定就灵,关键要看有没有“仙”和“龙”——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它启示人们,量人衡物,必须重实轻名。

  务实是一种作风和精神,之所以颇受先哲们推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前途和事业的成败。《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耻也。”《范文正公集》:“务实去华,育德之方。”不仅如此,务实是成功的基石,“事实(办事务实)则功立”(荀子《申鉴·杂言下》),如果“有名而无实,天下之大患也。”(《李觏集》卷二十一)明代的潘府甚至将能否务实提到了祸福的高度,“无实之名,祸之门也;无名之实,福之基也。”(《素言》)据此,对待名实问题,切切不可小觑。

  务实的内容广泛,要求也高,用吕坤的话来说就是:“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为人所信服)之理。”(《呻吟语·应务》)也就是不吐虚言,不好虚名,不办虚事,躬行践履,崇尚实干,坚持用实心办实事、好事,一言一行都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和信服。不然的话,“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那些浮而不实、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官赏工程”为何会受到公众普遍诟病的缘由了。

  说句实在话,人想出名并非坏事,问题是不能图虚名、慕虚荣。“欲当大任,须是笃实”。明人洪应明说得好:“建功立业,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菜根谭》)在古代,那些明实理、做实事的人可谓不胜枚举。《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乃劳身焦虑,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入”;西门豹治邺,政绩斐然,“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滑稽列传》);李冰忠于职守,实地考察,攻坚克难,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华阳国志·蜀志》)……这些人因务实奉献而流芳百世,名垂千秋,值得后人效法。

  关于名与实的关系,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名以订(定)实,实为名源。”(刘昼《审名》)“名者实之表也,实者名之本也。”(王达《笔畴》)“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苏轼《策别安万民一》)看得出来,实之与名,实是名之基,名是实之宾,名实相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墨子·经说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战国策·齐四》)

  世上有有名无实者,必有有实无名者。现今关于“名”的风波不少,主要由那些好名、挂名、窃名、炒名者引起,我真为那些只求其名而不务其实者感到难受和汗颜。其实,“如稍有头脑,咽下这个‘名’也当感到肚子痛才是。白纸黑字,对诚实人是记功碑;对盗名者则是耻辱柱,无情得很!”


相关文章:
·翟玉忠 陆寿筠:中国古典哲学基础——名实
·吕思勉:古人经、传不加区别者甚多
·翟玉忠: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名实
·李彬:符号与政治的名实之辩
·翟玉忠: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中国古人比西方经济学全面深刻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