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陈方仁:互相尊重才是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 
作者:[陈方仁] 来源:[] 2010-12-18

编者按:本文原是美国学者陈方仁与一位学者讨论的邮件,经作者同意,在这里发出。

    前几天在人民网看到一则新闻和评论,有感而发。新闻主要内容是,公安部再次重申:不得歧视、辱骂、殴打,不得用游街示众、公开曝光等侮辱人格尊严方式羞辱卖淫女。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以前叫卖淫女,现在可以叫失足妇女。特殊人群也需要尊重。”

    我对中西文化比较后的感悟是,人人平等,只对人格尊严有意义。
 
    西方人“人人平等”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我在曾经寄给您的那本书稿中,把人的属性分成两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也就是作为生物人的人格尊严,社会属性则是人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人格尊严是可以达到人人平等的,也就是互相尊重。掌权的、富有的有人格尊严,乞丐也有人格尊严。以贵为国家元首者为例,如果不尊重乞丐的人格,以言词或行动欺凌,必将引起全社会哗然!就是被社会最瞧不起的所谓卖淫女也同样有人格尊严。前一阵子扫黄,网上出现了公安干警拍的被抓女孩没穿衣服或被牵着绳子在街上走,就引起很多人的谴责。以上这则新闻应该是公安部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回应。
 
    然而,人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是不平等的。西方人睁着眼睛说瞎话,自认他们的社会人人平等。这有权的和没权的,从总统、部长,各级官员,到普通百姓,还有富有的和贫穷的,不是西方社会的现实吗?何来人人平等?所以,对人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来说,要消除的不是不平等,而是悬殊的不平等,也就是把不平等减少到最低程度,既能保证人人互相尊重,又有足够的空间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先秦的和谐,其内涵就是如此。管仲曾经说过:“大富不可使,大贫不知耻。”不可使就是大富者趾高气扬,不知耻就是贫穷者维持不了基本的人格尊严。政府的责任至少是不能让这种社会出现。
 
    因此,互相尊重才是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没有互相尊重,西方的普世价值,一钱不值。

    没有互相尊重,民主就成了党派不择手段,争权夺利的工具。

    没有互相尊重,就没有任何平等的基础。

    没有互相尊重,自由就成了以强凌弱的借口。就像美国人打着通航自由的旗号,在他人国门前炫耀武力、肆意窥探。就像丹麦、瑞典的几个人,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以漫画随意污辱不同信仰者,引起很多社会,乃至世界骚乱。

    没有互相尊重,还有人权吗?

    没有互相尊重,没有对不同意见者的尊重,社会不会和谐,世界也不会和平。
 
    互相尊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谓的礼仪之邦,其目的就是要达到互相尊重。《礼记·曲礼》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目前中国老百姓痛恨权贵、仇富,就是因为他们太无礼,又骄又淫。
 
    中华文明先秦的政治文化,既强调尊卑等级,又强调上下相亲,其基础也是互相尊重。所谓尊卑等级就是治理国家的政治秩序,也就是下级服从上级。上下相亲要求上、下级各司其职,互相尊重。当今中国老百姓也不是不要政府、也不是不要官员,要的就是各司其职、对人民负责的各级官员。能够各司其职,对人民负责任的官员,老百姓对他们亲不亲呢?周恩来、温家宝应该可以算是几个典型例子吧。老百姓觉得他们可亲,是因为老百姓认为他们与自己平等,还是认为他们既负责任又尊重普通人?
 
    互相尊重容易做到吗?不容易。但是,比起西方人那些空洞的平等,互相尊重更接近现实社会。在社会现实中,人人平等不可能达到,是因为对那些富贵者剥夺太多。希望富贵者完全放弃他们的富贵,与普通人平等,这既不可能,也不应该。中国大锅饭时期,掌权的还在那儿,正当致富的路基本上堵死了,富人没有了,结果是什么呢?互相尊重接近社会现实,是因为只要求那些富贵者放弃他们多占的、造成贫富悬殊的那部分,只要求他们享受富贵的时候不要趾高气扬,要尊重普通人。这对很多富贵者来说,并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社会还没有创造出这种环境。
 
    我写这些的目的,只是想表明,中华民族在理性吸收他人长处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发掘自身文明资源了。


相关文章:
·陈云之子陈方回忆父亲:公家的钱一分不能动,国家早晚要查。
·付金才:蒋介石真的尊重知识分子吗?——以“文化人”亡“文化”
·潘维:以“资本下乡”去组织农民,就是对农民的不尊重
·冯雪珺:无声的尊重
·饶毅:做自己尊重的人——北大毕业致辞(视频)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