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高梁:名人之子的另类人生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9-12-05

  “"运10"飞机就是高梁"炒"起来的!他一天到晚到处奔走,讲我们怎样自力更生地造出"运10"飞机,后来又怎样银鹰折翅。就是为了提醒国家要重视战略产业。”记者在采访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人提起一个名字——高梁。

  高梁身材清瘦,衣着朴素,爬满皱纹的脸上缺乏表情,即便在讲使他感到痛心的事时,也能保持平和的语气。第一次采访高梁,他光着脚穿了一双解放鞋,“我当过10年工人农民,从年轻时候一直就这样。”看到记者诧异的表情,高梁笑了笑:“我再怎么样也比大多数工人农民好过多了。在国家机关工作,除了工资还有讲课费、课题费,至少衣食无愁,没有后顾之忧啊。”

  做没人相信的事

  高梁年轻时下乡到内蒙古,1978年回到北京;198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成为最早参与改革的经济学者之一;90年代初南下海南,当过洋浦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主任,还炒过一段期货;再次回到北京后,有一段没有稳定工作,给朋友帮忙办产业论坛并编辑《参阅文稿》。

  发现“运10”飞机就发生在高梁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的时间段内。用朋友的话说,骑着破自行车的高梁,做了一件没人相信的事情。高梁办产业论坛期间,跟原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联系中得知“运10”,他为自己竟然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感到惊讶。通过到上海飞机制造厂调研和查阅历史资料,1999年,高梁写下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运10”的夭折谈起》一文。

  这篇文章让更多人感到惊讶,甚至军方许多人都不知道也不相信“运10”飞机的事情。后来路风、赵英等学者,科技部相关工作人员,参与过“运10”工作的老科学家们都加入进来,终于形成一股风潮,促使自主制造大飞机进入国家决策层面。

  高梁集中精力于产业领域的实证研究,自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创见,也不说没有把握的话。他还实地调查了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的情况。2005年,高梁亲赴大连电机厂、宁夏西北轴承厂、合肥变压器厂等企业,通过调研了解到外资企业运用商业规则,先取得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后把企业做亏,最后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购入全部股权的过程。

  现在需要新的价值观

  对个人生活,高梁看得很淡然:“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爱好,有的人拼命赚钱,把赚钱当作一种事业,我呢干活的时候好好干,到了星期天坐下来,捧本书、拿根笔,就觉得特别自在。我天生不喜欢讲阔气,并不是说我这个人就多么了不得,也不是要装穷。”

  听起来高梁是个有点“文人情趣”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满脑子的家国天下。他说,经济学搞得很专的话,必然要从全局、长远,从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进行考虑,这个职业要求你跳出小圈子。

  “任何企业都是一把手的”,高梁对所有制某些改革的疑问是,为什么随着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企业却越来越差,到了非贱卖不可的地步?他认为,不是产权和管理的问题,而是选人的机制出了毛病,把腐败分子放到了国企的领导岗位上,企业不出问题才怪。

  高梁认为,很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变了,失去了道德底线,这不是市场化的改革能解决的。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来团结社会,“这是个应该强调社会利益的时候,是个应该弘扬正气的时代”。

  高梁近年来一直呼吁偏向民生的公共政策,他把自己的出发点概括为“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强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

  高梁对企业家有更严格的定义,“企业家是把社会的需求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人,我们现在的富人很多是炒房地产炒股票的。我们应该支持一心一意把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企业,那些制造泡沫的算什么企业家?”

  高梁一向主张自主发展民族产业特别是战略产业。“国家要想在世界上有地位,不能简单理解为依靠廉价劳动力,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国防和战略产业。”对这一观点,学界并非没有争议。有经济学家认为,“大飞机项目是个技术经济问题”,不应该动辄上升到战略问题的高度。

  顾准之子

  高梁是顾准的儿子。高梁很少谈他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但许多人提起高梁,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点。在全国只有一个声音的时代,顾准坚持独立思考,探索从理想主义转向经验主义的道路,思考民主制度的建设,为此受到迫害,于1974年去世。1994年《顾准文集》出版后,顾准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对思想界的种种评价,高梁习惯保持沉默。他说,顾准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研究商品货币关系,在方法上有独到之处。顾准的很多设想现在看来也是很超前的,后人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讨论。

  高梁并不注重他本人与父亲思想倾向的异同,他更看重的是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品质。他认为,知识分子要有敢于说出不同意见的勇气,现今的知识界太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随波逐流的风骨。

  “要做到这点,就得像毛主席说的,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离婚。他自己是从井冈山出来的,是做到了。但一般人做不到。”高梁停顿了一下,轻叹一声,“我爹做到了。”


相关文章:
·陈云之子陈方回忆父亲:公家的钱一分不能动,国家早晚要查。
·《北京青年报》:文化名人南怀瑾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 
·祝鹏程: 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李政道之子: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李政道之子:中国高等教育精英群体变了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