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儒家是政治改革的绊脚石! 
作者:[燕之枫] 来源:[博客中国] 2009-10-25

    在市场经济匆匆的脚步被滞后的政治改革脚步拖住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文明的再进步必须推开政治改革之门。不推开政治改革之门,市场经济和社会文明恐怕只有原地转圈的份了。
    然而,就在人们大声疾呼政治改革之时,有人再次从地下拖出孔子这具僵尸来,企图让他继续麻醉国人,以对抗中国民主文明的脚步。这个人就是于丹。不知是崇尚儒家腐朽思想的势力成就了于丹,还是于丹借儒家这根稻草成就了自己,抑或是二者的狼狈为奸,把孔子这具2000多年前的僵尸再次抬出来麻醉国人,毒害社会。于丹把孔子的尸毒推销给了人们,从中赚的盆满钵满后,躲在一旁偷着乐,管你中毒不中毒,我先赚足了再说。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且不管它是正道邪道。
    于丹收获了多少人民币无所谓,可怕的是她俘获了一大批粉丝。有那么多人被她贩卖的尸毒所毒害麻醉,而更可悲的是在这些粉丝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于丹的演讲和书就像王致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像鸦片一样吸着过瘾,给你快感,让你在舒服快感的陶醉中悄悄地消蚀你的身体,慢慢地把你变作一具骷髅。
    不知我们想过没有,儒家的东西真的那么美吗?真的是缔造和谐社会的营养剂吗?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其实儒家最不讲的就是仁义。这就好像今天的腐败官员,满嘴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实都是讲给别人听的,自己却在背后大肆干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不齿的龌龊苟且的勾当。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第一个做陶俑的人要断子绝孙。他为什么这么恨第一个做陶俑的人呢?因为当时古代达官贵人死了,要用奴仆陪葬,后来有人发明了陶俑,来替活人陪葬。这可是挽救无数无辜百姓生命的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破坏了礼教制度,君主和达官贵人死了,用奴仆陪葬是礼教制度的体现,而你却弄个假人来代替,这不是破坏了礼教的尊严吗,所以要罚你断子绝孙。在礼教制度面前,穷人的生命一钱不值。这就是孔子的“仁义”。
    孔子刚当上鲁国的总理,就杀了自己的政敌少正卯,丝毫没有仁义之心。对自己的政敌从肉体上消灭,这与现在有些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或者向上爬,清除威胁自己的对手有什么两样。
    孔子宣扬仁义的罪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在儒家眼里,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皇帝说什么,老百姓就得听什么;皇帝让你怎么办,老百姓就得怎么办,毫无自己独立的人格,更没有自己的民主权利。正是孔子的仁义思想,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思想炮弹。
    其实打从儒家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各学派的抵制和批判。老子批判儒家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厚之薄,尔乱之首”。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那些不懂得道理的当权者,都会宣扬自己的德行如何伟大,所以人民应该服从他们;当人民否定了他们的德行之后,他们又说自己有仁爱之心,他们爱人民,所以人民应该服从他们;当人民否定了他们的仁爱之心后,他们又说我们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人民应该讲义气,所以人民应该服从他们;当人民又否定了他们的义气之后,最后他们就说,我是你老子,你必须服从我;我是你的父母官,你必须服从我!
    大家看看,老子笔下的儒家和我们现在许多官员的嘴脸是不是很像啊?儒家讲仁义,就是要老百姓绝对服从当权者,要无条件服从。不服从就打击你,逼你服从,不是把你逼死,就是把你逼得造反。我们现在一些地方官民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增多,还不是因为或腐败或不作为的官员给逼的。所以老子说儒家思想是“忠厚之薄,尔乱之首”。就是说,假仁假义的儒家,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当前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必须彻底清算儒家和孔子思想,把儒家和孔子思想彻底从社会的各个角落清除出去,还中国一个清澈洁净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
·余云辉:警惕某些人将改革至高无上化、宗教化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的反思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三)
·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二)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